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8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有宗室子弟有罪革爵而废为庶人者,由英宗初年月支禄米十石,至世庙之时减为月给禄米六石,到了神庙时再减至两石,及至魏阉干政之时则由初之一石而竟至于无。

    “如今此类宗室子弟,既无俸禄来源,又受禁令所限,沉沦民间,奔波乞活者,正不知凡几?!同为太祖子孙,境遇大不相同,思之令人唏嘘!”

    说到这里,定国公徐允祯突然想起,眼前的这个皇帝陛下,自从即位以来,可是亲自收拾了福王和德王这两个亲藩,不仅亲王夺爵赐死,其子孙更是充军流放,全都废为了庶人!

    徐允祯一念及此,心中一惊,似乎意识到了皇帝前番话中的真意,立刻跪在了地上,颤声说道:

    “陛下!臣道听途说,信口胡言,兼且老迈昏聩,不知所云,请陛下恕罪!”

    崇祯皇帝见定国公突然如此作为,知道他应当是方才那一瞬间明白了自己的意图,不过看见堂堂一个一等公爵,吓成这样,当下也明白,自己攒下的残苛名声,在宗室与老勋贵之中恐怕也是坏到了一定程度了。

    当下也是微微摇头苦笑,对着定国公徐允祯说:“定国公快口直言,又有何罪?!朕正不知天下宗室之实情,卿等所言让朕耳目一新!”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顿了顿,接着说道:“想当初,祖宗分封皇室子弟为王,乃是羽翼皇明江山之意,而不准宗室子弟从事四民之业,乃是体念民生多艰之意!

    “然而到如今,二百年过往,当初祖宗之意,却完全适得其反!宗室子弟禁操四民之业,本为避免宗室与四民争利,今日反令天下四民养之而不得歇!朝廷禄米年给千万石,而宗室子弟尤嗷嗷待哺而不敷用!朕意当年祖宗立国定制之初心,绝非如此!”

    徐光启、徐允祯听到这里,都知道崇祯皇帝这是有意要改祖制了,而且这次是要朝宗室动手了。

    徐光启这样的人物,当然早知道明朝的宗室,对于朝廷,对于各地官府、民间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对于宗室过多而朝廷负担过重的问题,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想改,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张居正也想改,但是风风雨雨闹来闹去,最终都没有人敢于提出实质性的变革,不过是改了改宗室的俸禄而已。

    为什么嘉靖皇帝时期,万历皇帝时期,朝廷上下都想改改宗室制度?

    实在是因为,朝廷支付给宗室子弟们的禄米,到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当时京师户部太仓每年能够从各地收取到的全部粮食总额了。

    而当时朝廷还有许多不得不干的大事要做,嘉靖朝的大事一个是在东南沿海抵御倭寇,二个是在西北地区收复河套。

    到了万历时期,因为朝廷财政不行,放弃了收复河套,然而与此同时,却又有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

    如果按照太祖、成祖为宗室子弟定下的俸禄标准给付钱粮,那么朝廷上的大臣们什么就都不用干了,就是皇帝想干事情也干不了。

    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山西布政使上书嘉靖皇帝,向嘉靖皇帝报告了一个事实。

    当时山西粮食欠收,各地粮仓存粮总计一百五十二万石,但是根据惯例,却需要向封地在山西的宗室皇亲转运支付年俸禄米累计二百一十三万石,缺口五十一万石。

    山西布政使没敢说不支付,而是请求嘉靖皇帝下旨,让户部太仓运粮补上这个缺口。

    与此同时,山西布政使也请求嘉靖皇帝免了山西一省需要往宣大两地转运供应的军粮。

    山西布政使的这个上书,让嘉靖皇帝吓了一跳,山西一个省就已经是这样了,可以想见,当时整个大明朝的情况。

    不过当时炼丹修道已经有点走火入魔的嘉靖皇帝,让内阁大臣们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除了裁减宗室俸禄之外,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了,果然降了点宗室俸禄,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万历年间,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非得改革不可的原因。

    不改革的话,当时大明朝的财政就得崩溃。

    不过,张居正的改革也仍然没有敢于拿当时的宗室开刀,而是从清丈天下税田,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入手。

    虽然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但是朝廷需要转移支付给各地宗室皇亲的禄米,却并没有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变得越来越多了。

    到了张居正丁忧下台返回湖北老家的时候,朝廷当年需要支付给天下宗室皇亲的禄米,再一次达到了顶峰,超过了朝廷当年实际征收上来的禄米数量,即捌佰伍拾万石。

    与此同时,随着张居正被清算,张居正搞的新政也刷随即人亡政息,朝廷收入开始逐年减少。

    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时的朝廷已经根本无力全额支付了。

    宗室皇亲的规模,却并不因为朝廷财政收入的减少而稍有减缓,相反却是不断扩大。

    随着万历末年,万历皇帝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封为亲王,大明皇室的亲王、郡王等藩王,以及宗室封爵的数量,也达到了有明以来的顶峰,即在册三十四个亲王,六百二十四个郡王。

    其他剩下的从亲王世子、郡王世子,一直到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再到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宗室男丁有爵禄者,更是超过了十六万人。

    而且这还不算宗室女子有封号的,比如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以及几乎同样数量的驸马都尉和宗室仪宾们。

    若是加上这些出身宗室的女子,及其配偶驸马和仪宾们,皇明宗室的人口,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最起码也超过了四十万人。

    说起来,魏忠贤这个太监在天启年间掌权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都没干过,比如对于宗室,连当年张居正都不敢干的事情,他却敢干,不仅将天启皇帝即位之前朝廷积欠宗室的禄米一笔购销。

    而且为了节省朝廷禄米开支,对于宗室子弟继承爵位,九千岁也是百般阻挠,设置障碍。

    其中亲王郡王绝嗣者其爵即除,不允许旁支入继爵位,宗室之女出嫁以后人死爵除,禄米取消。

    这么连番下来,倒是为天启朝节省了一些开支。

    只不过这么一来,九千岁的名声自然在宗室圈子里也是臭不可闻,人人皆曰可杀了。

    也因此,崇祯皇帝继位之后选择杀他,也是必然的事情。

    杀他一人,既可以收取天下士民之心,又可以收取天下宗室之心,还能安插自己信赖的大臣,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事到如今,现在这位崇祯皇帝终于也要走上得罪宗室的道路了。

    而且看定国公徐允祯的表现,眼下自己在宗室圈子里的名声,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八七一章 施恩宗室()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即位之初杀了魏忠贤,并下狠手清除了阉党之后,很快就在天下士民、宗室、勋贵的心中,成为了大明朝前所未有的圣君了,同时也是靠着这一点,迅速坐稳了皇位。2yt

    后世总有人诟病,说崇祯皇帝杀阉党是好虚名而酿实祸,认为他不该杀阉党,杀了阉党明亡就是必然。

    对这个说法,这位来自后世的崇祯皇帝当然听说过,不过却并不认同。

    初来乍到的他还是按照崇祯皇帝历史上的做法,杀了魏忠贤,而且比原本历史上杀得更狠。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是为了得到一个圣君的虚名吗?

    当然不全是为了虚名,但是必须得说,在崇祯皇帝继位之初能有一个圣君的名头,对他坐稳皇位至关重要。

    关于名声这种东西,在你手上的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当然不过是虚名而已,要不要都无所谓。

    可是当你的手上没有任何实力的时候,一个深得天下士民宗室勋贵之心的名头,却是极其重要的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祯皇帝在继位之初一定要杀魏忠贤的原因。

    就是单纯为了刷刷声望,也必须杀他。

    因为当时的崇祯皇帝,什么都没有,中兴明主的声望是他唯一能够抓住并且利用的东西。

    崇祯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也就是泰昌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前面四个只存活了一个,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而崇祯皇帝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姓刘的宫女,因为偶尔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常洛宠幸,才怀了孕,最后顺利生下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