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7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有一具正是皇后本人,而剩下的则是追随大明皇后殉节而死的那些宫中女官的尸体。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笑着摇摇头将脑海之中再次涌现出来的这个场景驱散,却听周皇后笑道:

    “陛下说的哪里话!陛下赏赐不断,臣妾就是想亏待自个儿也没有机会不是!陛下放宽心,就是亏待了谁,臣妾也不能亏待了肚子里的孩儿!

    “再说内务府也是刚刚成立,千头万绪都还没有理顺,哪里就能一下子上南洋,一下子去东瀛,到处去给臣妾划拉东西了?!别难为了王承恩才好!”

    周皇后笑着说完了这话,王承恩连忙躬身到地,说道:“不为难!不为难!娘娘言重了!这都是奴婢们当做的事!”

    内务府,正是前不久皇帝下令在宫内设立的新机构,总管太监正是王承恩。

    这个内务府,当然是崇祯皇帝参考了后世所知的制度而设立的,与后世的内务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他直接归属于皇帝以及皇帝的内宫控制和管理,算是内廷的办事机构之一。

    但是不同的是,这个内务府不是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二十四衙门的职能,它一概不去过问,只管皇帝自己和皇家在宫外的各种新生产业。

    过去由宝和三店演变而来的宝和公司名下各个商行酒楼厂矿,都归东厂兼管。

    如今东厂又从中脱离了出来,不再插手,而与此同时,皇家的产业却又越来越多。

    在原来宝和公司掌控的产业之外,又有经世银行,南洋公司,四大恒,东瀛公司、大沽口船厂等等,而且今后还会越来越多。

    原本内廷的二十四衙门又是各有职司,宫正司又以女官为主,整个宫内并没有专门管理这类新兴皇家产业的机构。

    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内务府应运而生。

    除了王承恩这个高高在上的总管太监之外,那些家里没有多少产业的懿安皇后之父太康伯张国纪、袁妃之父国丈袁祐,以及新乐侯刘效祖的二儿子刘文炤等皇亲国戚,都被崇祯皇帝安排到了内务府里,担任了监事、知事、理事的职分,专门给宫里的皇家办事。

    按照崇祯皇帝的设想,将来内务府会以各种皇亲国戚或者功臣子弟等并非朝廷命官的人入职办事,一方面让这些人有事可做,另一方也是把这些人绑到一起。

    这些人办理的事务,都是纯粹的皇差,而不是朝廷的公务。

    如今内务府成立两个来月,除了直接掌控了四大恒的运作之外,正在陆续接受所有皇家在宫外的新兴产业。

    而王承恩也因着这个内务府的设立,在宫内宫外的地位再一次于无形之中大幅度提高。

    虽然在尊贵的程度上,尤其在名头的响亮上,内务府总管太监,一时半会儿,肯定还是比不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所谓的内相,但是其真正的地位,却比如今的司礼监重要得多了。

    因为,司礼监发展到现在,承办的事务,全都是朝廷的公事,而这个新设的内务府,则专门给皇家办私事,而且还都是赚钱的私事。

第八五一章 两副模样() 
    京畿之地的六月,算得上是一年之中仅次于十月的好时光了。

    这个时节,春耕早已结束,乡野之上,家家户户的农田里,都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因为苞谷、番薯和土豆的产量更高,能够养活更多的家人,能够将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填得更饱,所以这些新来的农作物,如今已经取代了小麦、大豆和高粱,成为了京畿之地家家户户种植最多的作物。

    北直隶东部、南部肥沃的平原也好,北部、西部贫瘠的山岭也罢,在漫山遍野新辟的农田里,都是这些绿油油的长势旺盛的苞谷。

    如今的北直隶地区,官府一直鼓励民间开荒,只要是无主的荒地,谁开垦耕种了,收获就归谁所有。

    从北往南,大量的荒山野岭,大量的干涸河谷,都被无地少地的百姓见缝插针地开垦成了一片片或大或小的农田。

    特别是河北巡抚辖内南部平原上的漫漫黄河故道,更是在河北巡抚卢象升的大力支持下,被这两年来陆续前来的移民,硬生生开垦出了两万多顷的农田,不仅就地安置了来自河南、山东、江淮地带的大量流民,而且也保证了天雄营源源不断的军粮与兵源。

    虽然朝廷之上有不少人弹劾卢象升这样占用黄河故道,将来会给屯垦的百姓和朝廷留下无穷的隐患,但是崇祯皇帝对于卢象升利用黄河故道屯田的做法,给予坚定的支持。

    黄河如今早已改道南流多年,占用了淮河的河道入海,但是在朝中许多大臣的眼中,黄河这条巨龙随时都可能因为一场洪水而改回原来的河道。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今天占据了黄河故道屯田的做法,不仅是害了这些百姓,而且将来可能会引起民变,给朝廷带来更大的压力。

    朝臣们的担心,崇祯皇帝能够理解。

    然而如今这位来自后世的崇祯皇帝却也很清楚,黄河重新北流改回故道,后来确确实实是发生了,但是却要等到百年之后才会发生。

    不过面对如今明朝末年的这个局面,他可没有时间去为百年之后的事情操心,只能是优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先要度过眼前的难关。

    与河北巡抚的辖地只隔着一道运河的山东,如今流民遍地的情况也大为缓解,原本历史上这个时候因为饥荒而发生的白莲教起义,也随着大量流民的北上垦荒和从登州出海,而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北上垦荒,是经过京东等地,一路出山海关、出喜峰口,前往蓟镇边外,也就是如今的热河和辽镇左路而去。

    而从登州出海,则是与登莱的失地无地少地百姓一起,奔着旅顺镇守府、安东镇守府以及瀛洲镇守府分田分地的招垦令而去的。

    山东和登莱地区的饥民逃荒,本就有从登州渡海北上,前往辽东屯垦的传统。

    如今有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方向四大镇守府的招垦令,有了已经前往分田分地的亲朋好友的消息,崇祯二年春以来,大量的山东、登莱饥民,成群结队地雇船北上。

    尽管崇祯三年的春夏之交的时候,大明朝的北方省份干旱依旧,然而没有了这些饥民做干柴,即便是有了一把烈火,也点不起遍地烽烟来。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山西,随着锦衣卫在山西大肆抓捕通敌叛国的汉奸商人,这些巨商豪族所拥有的大量土地,落入到了朝廷的手中。

    或者可以更准确地说,这些被锦衣卫从十四家巨商豪族手中抄没的总数多达十万顷以上的土地,最终其实是落入到了皇帝的手中。

    其中就包括蒲州张家(即张四维家族)、沈家(即张四维的姐夫所在家族,与张家、王家世代通婚)控制的盐湖,以及蒲州王家(即王崇古家族)所拥有的土地。

    如今这些被抄没之后落入皇帝之后的盐田和农田,都让皇帝一道旨意,交给了史可法,让他以超低的价格,几乎是半卖半送的价格,出售给了无地少地的百姓。

    史可法将其中大部分出售给了原本租种这些土地的佃农,小部分以今后纳粮冲抵的方式,分给了因为北方战乱而逃亡此地的流民。

    还有大量被锦衣卫抄没的房产、商铺,也都按照皇帝的旨意,被接手的宝和公司,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当地愿意接手的商民百姓。

    崇祯皇帝让锦衣卫在山西搞的这种杀富济贫式的财富再分配,大大地缓解了山西原本暗流涌动的民情。

    再加上,宣大之战结束以后,宣大总督杨鹤、巡抚范复粹等人,首当其冲地选择了在山西、陕西招募流民,北上大同、宣府、归化、集宁等地安置,使得原本因为北方战乱而大量南下的流民,开始重新回到北方,重新登记编户,接受宣大总督府的安置。

    等他们再回去的时候,原本的人多地少的情形,已经完全改变,变成了地旷人稀的地方。

    那些口袋里还有钱的难民,则按照宣大总督府的布告,直接以超低的价格,甚至是象征性的价格购买上好的田地。

    而那些身无分文彻彻底底的饥民流民,则按照宣大总督府的布告,要么以提供定期的劳役换取宣大的土地,要么与宣大总督府签订契约,以较高的地租,无偿得到宣大的土地。

    再或者,就是安全听任宣大总督府的安排,从杀虎口、得胜口两地出关,分别前往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