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客厅的显眼处。
“你那纪录片准备的怎么样了,啥时候拍?”
王大伦吃的很快,老贾的一碗粥还没有喝完,他已经把小笼包、虾饺和蛋挞一扫而空了。他喝着茶,看着只要不笑,就是一脸忧国忧民表情的老贾道。
“初步构想已经有了。”老贾三口两口扒完碗里的鸡粥,放下碗,擦了擦嘴道。
“仍然在汾阳拍?”王大伦拿起茶壶把他的杯子里加满茶。
老贾喝了口茶,摇摇头道“我打算到大同去拍。”说着,他又略带兴奋道“其实大同对我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城市。你可能不知道,在我们山。西每一个人都说那儿特别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就想去那看看。而且现在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对我特别有诱惑。就是传言大同要搬走,因为那里的煤矿已经采光了,矿工都下岗,然后正好是开发大西部,说要把所有矿工都迁到新。疆去开采石油。传说那里的每个人都在及时行乐,哪怕就是最普通的饭店都要提前三十分钟定好座,要不就没座。”
“真的还是假的,有这么夸张吗?”王大伦听他说的玄乎,惊讶道。
老贾笑道“我也不知道,但这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我就是想去看看那里的人的生活状态,把它拍下来。”
关注社会的边缘人群早已成了老贾骨子里的东西,这也是贾璋珂电影的一个独特标志。他告诉王大伦大同是一座衰败的工业城市,他就是想展现一个衰败的工业场景所散发的独特的“公共空间”。
这年头京城的室内公共空间并不禁烟,两人填饱肚子,抽烟喝茶聊天。老贾说这次参加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让他很感动。他说那里才是真正尊重电影的,阿巴斯、侯孝贤、蔡铭亮等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导演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同时也正是那里,很多原本默默无闻或者遭到嘲笑的电影作品被发现了真正的价值。
“你那个海鲜现在怎么个状况,还拍不拍?”聊了一会儿,老贾又突然问道。
“拍,当然拍了。”王大伦说着,苦笑着双手一摊道“可就是没钱,只能用来拍。”
“其实海鲜这个剧本真的挺不错的,不用胶片可惜了。”老贾皱了皱眉头,接着又道“余哥看过剧本也特别喜欢,他还让我带话问问你,有没有兴趣跟胡同制作合作?”
“合作?”他想起之前老贾就想导演这部戏,道“合作当然好了,不过朱纹是一定要亲自导演这部戏的,还有要是真要合作的话,还得跟他谈。”
“这个没问题,要不你现在就打个电话,约他过来,我先跟他聊聊。”
“成,我给他打了个电话。”
老贾的这个提议无疑是个惊喜,王大伦赶紧给朱纹打了电话。这货还没起床呢,加上又住的比较远,当他急匆匆赶过来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快一个小时了。
“贾导演,你好,你好!”
尽管朱纹入圈很早,九五年的时候就编剧了章明的巫山**,但老贾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这货还是表现的很客气。
“朱老师,您好!”
“哎,别,老师可不敢当,还是老朱吧。”
两人寒暄一番,就直奔主题。
其实朱纹的想法特简单,他就是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拍出来,只是苦于没钱才不得不用来拍,至于拍出来以后的发行和作品的版权问题,这些他都没考虑。
不过他也不是一个不知道变通的人,当他得知胡同制作有意投资,而且老贾也很看好自己的剧本,马上热情地邀请老贾担任自己这部电影的监制。
当然老贾谈只是一个意向,一个星期后雅各布亲自来到京城,四个人碰了个头,雅各布很尊重老贾的意见,当即表示胡同制作愿意合作,同时投资五十万,拍出来之后版权归胡同制作,但朱纹作为编剧和导演依旧可以享有票房分红。
有人投资当然好,但五十万这个数字却有点尴尬,加上朱纹筹集的十几万也就六十多万,按理说用十六毫米的胶片,拍摄的时候省点,耗片比尽量控制在一比五以内,估计也就够了。但王大伦觉得这么好一个本子用十六毫米有点可惜,之前的小武就是用的十六毫米的胶片,但是这画面质量实在是太粗糙了。
两人一合计,索性把胶片升格为三十五毫米,耗片比尽量压缩到一比三。这种耗片比大概是胶片紧张的八十年代初拍电影时候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个镜头最多拍三遍就要过,要不然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拍电影的时候,哪怕是演技再好的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总会有起伏,又或者有的时候导演突发灵感,所以一部电影要精益求精,就是要多拍几遍,从中选取最好的镜头。
当然不是谁都能这么奢侈的,这要看电影的投资,象目前国内这种投资三四百万的电影,拍摄一般的耗片比基本都在一比五六左右。当然象张大导和陈大导这种大咖拍的那种大制作,他们不拍浪费,耗片比超过一比十都没问题。
至于国内著名的“坑”导姜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耗片比就达到一比十五,创下国内导演的记录,后来的鬼子来了更是光胶片就花了四百多万,再次创下记录。虽然老贾的站台所花费的胶片跟他差不多,但是站台的片长要比鬼子来了长得多,所以哪怕是再任性的老贾在拍电影的耗片比上也不如“坑”导姜闻。
但恰恰就是这个原因,才使得他们拍出来的电影都是精品,能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而海鲜要把耗片比压缩到一比三,这就是意味着只能拍四百分钟左右的素材,但饶是如此,胶片的费用也要达到十几万。这就要求演员在正式拍摄之前需要一遍一遍的排练,好在海鲜的主要演员只有两个,王大伦和朱纹的女朋友妗子,辛苦一点没事。
还有就是摄制组要尽可能的压缩,摄影是朱纹的哥们,叫刘勇红,情况跟朱纹有点相似,也是半路出家,以前是学建筑设计的,后来因为酷爱摄影,又报考了电影学院摄影系,去年由他执镜的纪录片京城的风好大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
朱纹身兼制片、编剧、导演、剪辑于一身,他的女朋友妗子除了是女一号还是副导演兼制片主任。整个剧组筹备下来,还不到二十个人,跟当初拍小武时几乎差不多。
至于片酬,到了这个时候,朱纹根本就没法说,王大伦当然也不会提,大家都攒着劲,一定要把电影拍好。。
第一百九十七章 小姐们的日常生活()
“这两天我看你们那儿的天气预报又降温了,你当心点,别感冒了。”
“还行吧,去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哎,你那戏不拍跟宝哥说了没有?”
“说了,宝哥挺不高兴的,说是高锦林这个角色是为我量身定造的。”
“屁,这种话你也信!上次三像里的阿莱不也说为你量身定造的么,他就是说的好听,哼!哎,对了,你怎么还在家晃着,海鲜该开了吧?”
“嗯,差不多了,朱纹前两天还去北戴河看了一次,那边刚开始下雪,还不够大,打算先把京城的戏拍了。”
王大伦推演浮华背后赵宝岗开始确实有些不高兴,在他眼里王大伦是高锦林这个人物的最佳人选,但当初两人就有君子协定,公司给王大伦接的戏,必须要经他本人的认可。他为此也特地请赵宝岗和丁姐吃了顿饭,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虽说很遗憾,但赵宝岗也表示理解。
好在公司很快就找到了替代人选,国家话剧院一个叫孙宏雷的演员。上回王大伦去公司碰巧这哥们也在,这哥们比他大好几岁,据说以前是跳霹雳舞的,后来考上了中戏的音乐剧班,跟他在电影学院上的大专班性质差不多。不过这哥们比他幸运,毕业后分配到了京城青艺,也就是国家话剧院的前身,不象他一毕业就成了北漂。
这哥们之前一直在演话剧,据说演技十分了得,有“小姜闻”之称,但在影视圈妥妥的还是个新人。不过头一回见面,王大伦就感觉这哥们应该比他更适合演高锦林这个角色,因为之前他不论是演建军还是阿莱,他的那种凶恶都是演出来的,而这哥们压根就不用演,看这长相就是一恶汉。
不过这哥们虽然长的凶恶,但接人待物很热情,为人也很谦虚,刚见到他还直称自己是他的影迷,搞的他都有点不好意思。
至于海鲜,虽说他之前拍过投资只有二十万的小武,还当过过年回家的制片主任,但他却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