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从资金考量,在精打细算的情况下,尽量压低成本,一套房屋也至少需要五千元的成本,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五千万。
但实际,以昌县目前的财政状况,在大副压缩其它各项开支的情况下,甚至连一千万都拿不出来。
省、市的资金援助加起来,估计也和这个水平差不多。
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资金还有一大半的缺口。
这3000多万的缺口,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但昌县毕竟是一个穷县,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也是非常有限的,还是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而且,如果昌县背负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之后,估计今后几年的财政收入将有大部分用以支付银行贷款,将没有能力进行其它需要财政支持的项目,无疑会极大的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综合起来,从目前的资金状况看,最多可以支撑半个月的时间。
除非采用偷工减料以及其它一些不负任的做法,大副削减资金支出,才有可能支撑到重建工作完成。
但这显然是赵长天根本不会考虑的。
其次,在人力考量。正常情况下,在农村建一套三间的平房或者瓦房,至少需要十个劳动力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才可能完成。
那么,也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考虑到流水化作业的因素,将所需人员大幅减少,也需要至少一万精壮的劳动力参与到重建中,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施工任务。
而在几万受灾的群众中,精壮劳动力只有不到000人,还有2000多人的缺口。
人员相对于资金的困境来说,倒是比较容易解决。在付出一定的酬劳之后,能迅速的填补缺口。
仔细的思索一番之后,赵长天对眼前的形式已经非常清晰了。
钱只要钱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其它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而能否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就要看募捐所能取得的成绩。
虽然在这件事情,赵长天有一定的信心,但他的信心毕竟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至于事情能否按照他的估计发展,还是个未知数。
在忙碌的工作中,时间过得飞快。
在所有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下午两点,各个受灾地区的施工人员已经就位,加起来,总共一万一千名精壮劳动力被分配到了各个灾区。
下午两点半,所有的受灾地区开始进行重建工作的第一步,在一些专业和经验丰富人员的指挥下,开始打地基。
从各个重建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让赵长天很是欣慰。
晚六点,赵长天离开了县政府,驱车返回了顺城的家中。
他已经有几天没有回家了,虽然和家里通过几次电话,但由于工作忙碌的原因,通话时间都很短暂。
他对家人有些惦念。
何况,二爷爷明天就要返回广州,于情于理,他都必须要回家看看。
进入自家的庄园之后,赵长天的车子刚停好,小妹赵盈已经跑了过来。
“大哥,我好想你,都好几天没见到你了。”
赵盈依恋的抱住了大哥的胳膊。
虽然已经十一岁了,但小丫头依然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喜欢粘着赵长天。
“盈盈,大哥也想你”
亲昵的揉着妹妹的小脑袋,赵长天笑呵呵的说着。
这个时候,老四赵琳、老五长湖、老六长海也都小跑着迎了来。
“大哥,你要是再不回来,我都打算和老五去昌县看你了。”
赵琳抱住了大哥的另一只胳膊。
暑假结束后,赵琳就将进入高三学习。
1岁的的赵琳已经是个大姑娘,长得亭亭玉立,遗传了母亲刘晚霞的相貌,身材高挑、容颜秀丽。
“大哥,听爸说,你担任了昌县重建总指挥,负责全县的灾后重建工作,真了不起。这几天一定很忙、很累。”
老五长湖的语气中充满了的自豪和关切。
大哥一直是赵长湖心目中的偶像,他最喜欢听大人们谈论与大哥有关的事情。
言谈举止间,赵长湖已经有了一些成年人的模样。
年满16岁的长湖遗传了赵家人的基因,身高已经接近一米八,长得虎背熊腰。
性格有些内向的老六长海没有和大哥说话,只是有些羞涩、腼腆的望着大哥,眼神中充满了对大哥的亲近和尊敬。
在赵长天的一次人生中,成年之后的赵长海是赵长天手中最为锐利的一把尖刀。
可以说,性格内向的赵长海,实质却是赵家兄弟中最为心狠手辣的一个。
在几个弟弟中,赵长天最为疼爱的也是他。
:
第二百五十一章重要决定()
此时,除了老2和老三因为在外地忙于工作没有回家之外,所有的弟妹都聚集在了赵长天身边。
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赵长天心中有着暖暖的感动。
看着逐渐成长起来的弟弟、妹妹,感受着他们对自己的那种发自内心的亲热,赵长天内心十分满足。
更让他感觉欣慰的是,经过他的努力,他终于逐渐改变了家人的命运。
老2长江不会过早离开人世。
老三长河也不会年纪轻轻的就入狱服刑。
四妹赵琳也不会在长大后承受失败的婚姻。
老五长湖不会再残废。
老六长海也不会最终和自己一起走法场。
七妹赵盈不会在新婚之后就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哥,快点进楼,爸妈、爷爷和二爷爷都在厅里等着你一起吃饭呢。”
赵琳摇着大哥的胳膊。将赵长天的思绪拉了回来。
“走,我们进去。”
赵长天应了一声。在妹妹和弟弟们的簇拥下向着别墅走去。
见到几个长辈,自然是一番亲热。
对二爷爷,赵长天礼貌而又不失亲热的进行了问候。
丰盛的饭菜已经摆了桌,一边吃着饭,众人一边愉快的聊着天。
作为饭桌的唯一客人,赵久义心中颇有一番感慨。
赵久义在大哥家生活了一周的时间,算是对大哥的家族有了一番比较深刻的了解。
随着了解的愈发深入,赵久义对赵长天这个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家族命运的侄孙子,越发的看重和喜欢。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熟闻,他决不会相信一个年轻人居然可以如此的优秀、卓越。
赵长天的诸多经历,在赵久义心中,有着太多另他赞叹的地方。
在和大哥聊天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很多话题都是围绕着赵长天。无论是他,还是大哥,都觉得乐此不疲。
在大哥家生活的这段日子,赵久义感觉分外的舒心。
大哥的身体硬朗,家族人丁兴旺,而且后辈中更是出了几个了不得的人物,其中还有令他都为之侧目的赵长天。
大哥家族的繁荣,让他由衷的感觉高兴。同时,他在心理已经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这个决定,在很大程度,也许将关系到赵家能否达到前所未有的颠峰状态。
赵久义甚至有一种极大的期待,他期待着赵家能够真正的崛起于华夏,能够创造老祖宗曾经创造过的家族辉煌。
每当想到这里的时候,赵久义感觉自己那戎马多年、千锤百炼的心脏都忍不住砰砰跳动。
他发现,年近古稀之后,他居然有了一种如同年轻时代勇往直前、拼搏奋斗的豪情,他甚至有了一种战斗的欲望。
暂时,他还不打算把这个决定告诉大哥,他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也是他为什么着急离开大哥家里的重要原因。
赵长天不清楚二爷爷的心思,但他能明显的感觉到,二爷爷注视着他的目光中,有着一种深深的期许。二爷爷的谈话中,也有着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尽数灌输给他的想法。
晚餐在一种非常亲热、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
晚餐之后,应二爷爷和家人的要求,赵长天把最近几天的工作经历作了简单的介绍。
对于家人,赵长天没有任何隐瞒。
随着他的讲述,听众们的心情也跟着不断的转换,赵长天的经历确实让人听着都感觉捏一把汗。
当听到赵长天在常委会提议紧急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却没有获得多少支持时,听众们的心情都很愤怒和不平。
当听到赵长天一个人开着车冒雨去大河镇,听众们都有一些压抑。
当听到赵长天在大河镇、邻河镇几乎完全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