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我为王-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事安排过后,李瑾下令摆宴庆贺,也为新上山的头领补上接风酒。众人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举杯庆贺。

    席间李瑾看到徐宁皱着眉头,还以为他在为自己的遭遇不平,劝解道:“教师何故愁眉不解?若是为高俅陷害之事不忿,且先忍耐些时日,早晚有一天兄弟们要取了他的狗头!”

    “与兄弟们欢聚,不知比在东京看人脸色强胜多少,我怎会与此等人做气?只是背上棒疮未愈,一时疼痛难忍,倒叫兄弟担忧了。”徐宁说道。

    在这个时代外伤可不是小事,李瑾赶紧问道:“可请山寨郎中看过了?”

    “还未曾。”

    李瑾赶紧让人将山寨唯有的一个大夫请上来为徐宁诊治。徐宁本觉得无甚大碍,不愿麻烦,只是一时拗不过李瑾,只好随大夫到后堂去了。

    大家都没心情再喝酒,放下酒碗担心地等待大夫出来。半刻之后,大夫先从后堂出来,徐宁紧随其后。李瑾赶紧上前问道:“教师伤势如何?”

    那郎中皱着眉头说道:“不太乐观,徐头领受伤之后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加上一路鞍马劳顿,现在伤口化脓,变得严重了。”

    “那可能治好?”汤隆将兄弟们想问的话先问出了口。

    “小的无能为力,只能暂时保证伤口不再恶化,若要彻底根治还得另外延请名医。”

    “这……”众人不曾想到问题竟如此严重,都担心地望向徐宁。徐宁到是洒脱,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时死不了便好,兄弟们不要担心。”

    李瑾倒是想起一个人来,开口说道:“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他定能治好教师的伤。”

    “是谁?”史进问道。

    “其人现居江南建康府,人称神医安道全的便是。”一众头领都不知此人是谁,倒是那郎中眼睛一亮,说道:“此人可谓当今杏林圣手,若有他出手,徐头领的伤当不在话下。”

    “我去将他请来!”阮小七说着就要往外走。

    闻焕章赶紧阻拦,说道:“七郎性急得很,将他从建康请来,只怕要两个月的时间,哪里来得及?”

    “那该怎么办才好?”

    李瑾想到山寨也该有一个医术高明的人坐镇,便说道:“这样吧,就由我陪着教师亲自去一趟。”

    “大郎身为山寨之主,怎可轻动?”闻焕章说道。

    李瑾笑着说道:“以后山寨里不免有兄弟有个头疼脑热,金簇伤疾,我和教师此去,一来治伤,二来也看看能不能将这位神医请上山来。”

    “那只派一个兄弟陪教师走一遭便可,哪里要你亲自下山?”史进劝阻。

    “我听闻江南多有好汉,想看看能不能多请两人上山共同聚义。再说众位哥哥现在都要开始编练山寨人马,只我去最为合适。”

    “可是……”阮小二迟疑。

    “那日七哥还说我不在的时候,山寨缴获都要多些,正好山寨添了这许多人马,钱粮有些告急,我下山之后也让山寨再多添些收入。”李瑾笑着说道。

    “既然大郎执意要去,我们也拦不住,只是江南多水之地,不比北方,大郎此去必须有一个水军头领作陪,以策万全,我们在山寨才能放心得下。”见李瑾心意已决,朱武说道。

    “那就由我陪着大郎和教师去。”阮小七自高奋勇。

    李瑾一想,朱武说得确实有道理,点头答应道:“好,那就请七哥随我和教师一道去。教师的伤势拖延不得,今日时辰还早,我们收拾一下,只马上就下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此事敲定了,徐宁都没有开口的机会,只能是心中为这班兄弟的深情厚谊暗自感动。

    李瑾三人收拾了一番,为防路上徐宁的伤势有变化,就将那郎中也给带上了,那郎中也想见识安道全的医术,爽快地答应了。

    李瑾几人带了二十个亲卫做伴当,往山下行来,一众头领和沈睿相送。到了金沙滩,李瑾说道:“山寨之中就全靠几位哥哥操持了。”“寨主放心!”

    李瑾对沈睿说道:“在闻先生身边好好学。”

    “大哥放心,我会认真的!”

    “众位哥哥不必担心,只到这便回去吧。”

    众人拱手作别,齐声说道:“三位兄弟保重!”

    李瑾等人上了船,掌舵的喽啰开船,李瑾三人站在船尾向众人挥手。

第四十二章 六朝古都() 
告别了山上的一众兄弟,为了避免鞍马劳顿是徐宁身上的伤势恶化,李瑾一行人一路乘船,沿水路南下。从梁山水泊入桓沟,再入清水河,顺泗水而下,过沛县、彭城、下邳、宿迁,到达淮阴之后,转入大运河,过高邮、江都、瓜州镇,溯扬子江西行,从扬子江与秦淮河的交界处转入秦淮河,到达建康城外之后,一行人下了船。

    建康作为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是中国在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建康城范围东西南北各40里,有宫墙三重,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出使江东,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孙吴建国,遂以为都。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玄武湖),处天然屏障之内。东晋南朝沿以为都,分置建康、秣陵二县,城区范围扩为东西南北各四十里。中心为宫城(台城)。北面白石垒(白下)、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都屯有重兵。地居形胜,守卫坚固,遂为六朝政治中心。

    秦汉的江南,还没有开发,生活水平落后,但是,在东汉末期发生了变化,孙权在江南建都,名建邺,从此,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极快。一个郡的粮食可以供几个郡的人食用,建康因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故而极为繁荣。

    建康城作为都城的三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商业繁华,人才荟萃,文物鼎盛,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东晋和南朝的都城仍沿用吴旧城,增辟九座城门。齐时在土城外包砖。宫城是东晋咸和年间在吴昭明宫、苑城的旧址新建的,称建康宫,又称台城。

    据记载有宫墙三重,外周八里。南面正面是大司马门,直对都城正门宣阳门,两门之间是二里长的御道。御道两侧开有御沟,沟旁植槐、柳。大司马门前东西向横街,正对都城的东、西正门。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东北郊。宫城北有华林园,原是东吴的旧宫苑,宋时加以扩建。覆舟山有乐游苑,宋时就东晋药圃建成。玄武湖在都城北。东晋时筑长堤以防水患,并引湖水通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内诸沟,再下注南城壕。

    建康无外郭城,但其西南有石头城、西州城,北郊长江边筑白石垒,东北有钟山,东有东府城,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设篱门,成为外围防线。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宣阳门至朱雀门间五里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也主要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就是著名的居住里巷,北岸的乌衣巷则是东晋王、谢名门巨族累世居住之地。王公贵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东青溪附近风景优美的地带。

    城中河道以秦淮河通长江,又从秦淮河引运渎直通宫城太仓,运输贡赋,北引玄武湖水南注青溪和运渎,以保证漕运和城壕用水。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西方的古罗马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建康城规模极其庞大,以建康皇宫(建康台城)为中心,无外郭城,东西各四十里,人口众多。

    六朝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有五百余所。著名的有同泰寺(今鸡鸣寺前身)、瓦官寺、开善寺和城东北摄山的石窟寺等。

    建康在南梁武帝时期建设的最大,吸引了印度等各国商人前来参观。南朝皇帝又兴佛,在建康城中建立了许许多多富丽堂皇的寺庙,一个建康城,就有僧尼十余万,建康有又石头城和长江天堑做保护,因此极为坚固。在梁武帝晚年,侯景叛乱,将梁武帝饿死在台城,又将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还差点毁了建康,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