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我为王-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瑾也是无奈,只能说道:“兄弟们心有不甘,我又何尝不觉得可惜?只是这事有轻重缓急,如今,咱们也只能是先将大部分的精力用来应对官军的征剿了。”停顿了一下,李瑾又道,“不过,咱们在北地现有的人手也不少,因此,我与闻先生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他先前往北地,主持政事,贯忠兄长调任北地的军事统领,节制山寨在北地的军力,朱武继续作为军师从旁辅助。咱们能得到多少好处,就全看咱们尚在北地的弟兄们发挥了。”

    宣布完这一任命之后,怕众人还要坚持,李瑾直接对闻焕章说道:“闻先生,劳你将手头上的事情与萧嘉穗兄长交接一下。”又转头对萧嘉穗说道:“兄长,接下来山寨的政事就要拜托给你了。”

    萧嘉穗起身抱拳,说道:“寨主放心。”

    李瑾对他点了点头,又转向众人说道:“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兄弟们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瑾已经做了决定,众人一时无言,只有李俊面上有些迟疑,似有话要说。李瑾见了,说道:“李俊哥哥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俊站起身来,抱了抱拳,说道:“是这样,我和阮二哥曾从宁河出海,沿着渤海湾直抵辽国东京道,回程时,我两又往南面走了走。我以为,宁河南面,靠近我大宋境内的海河入海口,实是一个天然良港,只是规模稍小了一些,是否可以加以修整,日后咱们便可以此港口为基地,跨海而击,直抵辽国东京道。”

    “李俊兄弟说得不错,我也有此想法。”阮小二出言附和道。

    李俊和阮小二所说的,便是日后的天津港所在,此地之汉代以来就有海船出海,唐代以后正式成了海港。照李俊所说,在结合天津港后世的发展,此地确实是不错,唯一有些忧虑的,便是此地与大宋边界接壤。

    李瑾思索一番之后,问道:“二位哥哥说得不错,只是唯一的问题是,此地乃是宋辽两国交界之处,如今此地虽然已经被我们拿下来了,就是不知道南面是否有宋军驻守,咱们在那修建海港,是否会引起宋军注意?”

    “不会的,我和阮二哥仔细查看过,那里方圆百里之内,根本没有一个宋军。”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可行。”思索一番,李瑾心中有了定计,便道:“既然如此,索性山寨的城垣建设已经完成了,闻先生此次北上,就请陶宗旺哥哥和手下的工程营一同前往,在海河口修筑海港。”

    “是!”坐在一众头领偏后位置的陶宗旺起身领命。

    “好,大家下去准备吧。请蒋敬哥哥从山寨府库中再多拨出三万石粮草,与原来准备的十万石一起,交付给闻先生,由他带着粮草的百姓北上,还是由李俊哥哥,再加上王定六哥哥用船只载了,护送到北地。其余头领,各司本职,加紧练兵,打造军械,以应对接下来的大战。”

    “是。”众人齐齐起身,领命退下。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朝议() 
梁山这边在议事,大宋朝堂之上,却也正在讨论与梁山相关的话题。

    正值五日一朝的朝会,天色还没有大亮亮,尚有熹微星光在夜空之中闪烁,东京城中,有资格参与平日朝会的各级官员已是衣冠整齐,手执笏板,按照官阶大小,立于宫城外等候了。

    待到景阳钟响,一众官员低头,从宣德门入,依次进入宫墙,进入文德殿中。文德殿是平日里举行朝会的大殿,若是如正月初一这样重要的时节,或者是重大庆典,朝会却是要在大庆殿举行。

    净鞭三响过后,道君皇帝赵佶在内侍的伺候下,从偏殿转出,缓步走上玉阶,转身面对中文武大臣,安坐于御座之上。待文武官员见礼之后,殿头官喝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议正式开始,有本上奏的官员依次有条不紊地端正笏板从朝班中走出,上报奏本。待奏事官员说完之后,一般就是鲁国公、左仆射、太尉、太师蔡京蔡相爷出解决方案,然后徽宗皇帝点头便是。

    今日的朝会也是此有条不紊的进行,半个多时辰之后,有本上奏的官员基本上已经把自己的事情说完了,在御座上枯坐了半晌的徽宗皇帝颇为隐蔽地打了一个哈欠,昨晚,他可是欣赏书画到了半夜,今早又起得早,此时,他却是有些支持不住了。

    有几分钟无人出班奏事,颇觉疲累的徽宗皇帝正要示意站立在身边的梁师成宣布退朝,朝班之中却是又同时走出两个人来。

    其中一人身着紫色官袍,身材高大,五十多岁年纪,虽是古铜色面庞,却也相貌堂堂,只是颌下的胡须少了些,正是泾国公、太傅、枢密院太尉,童贯。

    另一人在他身后,也是一身紫袍,身材不似童贯一般高大,被童贯遮了个严实,却是三衙太尉,高俅。

    徽宗皇帝见了,笑道:“今天这是怎么了,两位爱卿却是同时有事啊。童贯,你先说吧。”

    童贯行礼之后,上奏道:“启禀官家,老臣所奏,乃是京东路济州府管下,有一八百里水泊,名曰梁山,如今被一伙强贼占据,为首者十数人。这一伙人啸聚水泊,招兵买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专一戕害周边百姓,为祸一方济州府屡次进剿不得。月前,济州、濮州、郓州、兖州,四州联合进剿,怎奈贼人猛恶,却是败兵折将,半月前,梁山贼寇更是攻打郓州城,破了州城,将郓州府尹害了。此等恶贼,若不趁早剿灭,只怕日后声势更大。臣请官家裁断,派兵进剿,消灭贼寇。”

    徽宗皇帝大惊,道:“有这等事?我惶惶大宋管下,怎能容此等恶贼嚣张?”

    “老臣绝无虚言,请陛下早做决断,调兵剿贼。”童贯躬身说道。

    “卿为枢密院太尉,剿贼之事,正是职责之内。下朝之后,爱卿来朕这里领旨,就回枢密院调兵。”

    “老臣遵旨。”童贯领旨回班。

    徽宗皇帝又对高俅说道:“高爱卿有何事上奏?”

    “臣欲上奏者,正是方才童太尉所说梁山贼寇之事。”高俅行礼之后说道。

    “你二人一同出班,所奏之事却又相同,倒是奇怪。”

    “禀管家,那梁山贼寇为首者二人,一个叫李瑾,一个叫林冲,这二人原是东京人氏,林冲更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李瑾在城中犯了事,被判流放孟州牢城营,不料此贼胆大包天,竟杀了牢城营管营,放火烧了牢城营逃出。那林冲更是可恶,因带刀入白虎节堂,欲行不轨,被臣当场抓获,被判刺配沧州。”说到这,高俅竟开始哽咽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才接着说道,“不料他怀恨于心,伙同出逃之李瑾,将我儿害了,逃出东京去。臣发下海捕文书,却一直没有这两个恶贼的下落,不料二人却是占了水泊,立寨称王,更是毁坏州府。臣也是近日才得到消息,是以准备今日上奏,请官家裁断。”说完之后,高俅更是小声哭泣起来。

    高俅这一番控诉真是声泪俱下,不了解内情之人,实在不能不为之感动。不过大家同殿为臣,多少知道高俅那个儿子是个什么货色,顿时明白高俅所说是另有内情,不过也没有人出言点破就是了。

    皇帝赵佶安慰道:“卿家不必伤心,左右童太尉就要发兵剿贼,定能为你儿子报仇。”

    “臣谢官家体谅。”高俅抹了眼泪,止住哭泣,说道:“臣保举一人,定能泊梁山贼寇。”

    “卿家保举何人?”

    “此人乃是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一个灼字。此人善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现居汝宁郡都统制之职,手下多有精兵强将,更是家学渊源,能调教连环马阵。官家可差他领兵出阵,领马步精锐军士,克日扫清梁山匪寨,班师回朝。”

    “好!此人极为名将之后,又有爱卿保举,当能马到功成。”说完,赵佶让梁师成拟好圣旨,派人前往汝宁郡宣纸,令呼延灼入京。

    下朝之后,又颁了圣旨给童贯,令他调兵遣将,准备粮食军械,只等呼延灼一来,拨付之后,进剿梁山。

    童贯领了圣旨,踱步出宫,却是在宣德门又遇上了高俅。

    高俅上前见礼,道:“童太尉。”

    童贯扯起嘴角,似笑非笑地说道:“高太尉倒是走得小心,我去领了个圣旨,走到这里,其他的官员都已经没影了,太尉却才刚走出宫城。”

    “太尉说笑了,我却是在这里专程等待太尉出宫。”高俅赔笑,接着说道:“往日里太尉军务繁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