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越坡之蛟龙入海-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杜黑子一不做二不休,拉了几个亡命之徒,在锥子山当起了土匪。

    为什么会在锥子山呢?因为这锥子山地处定远县西北边,北与凤阳县接壤,西与怀远县接壤,四周都是绵延起伏的山峦。

    一般象这种三县接壤之地,也都是三不管之地。不光古代如此,即使现代也差不多。

    比如著名的毒品贩卖基地金三角、金新月不都是这种几国交界的多山地区,谁也不管吗。

    杜黑子是那种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主。

    当了几年土匪,刚上山时有十几号人,几年过去了,手下加上老弱病残也就二十几号人,毫无发展潜力可言,那就更谈不上“做大做强”了。

    杜黑子也就顺其自然,今天抢了什么,今天就吃什么,明天要是什么都没抢到,那明天就先饿着。

    因此,也可以说在这种没有“上进心”的领导下混日子,也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情。

    那是三年前(公元1348年)的一个冬天,马上要过年了,杜黑子也琢磨着是不是得带着人马出去抢点过年物资。因为山上的存粮也不多了,撑到开年都成问题,总不能又这么不咸不淡地过新年吧。

    于是召集手下的几个人一合计,决定去抢个大户。抢谁呢?穷苦老百姓自己生计都成问题,就是让他们自己随便拿,他们也得不到什么油水。

    当官的油水倒多,但都有蒙古兵护着,他们也不敢招惹。

    那就去抢个地主老财什么的吧,定远县的这些地主他们也挨个分析了一遍,最后决定对刘家下手。

    为什么对刘家下手呢?因为他们一是觉得刘家人丁不兴,刘家就一个独子,刘老爷子自己也是独子,没有兄弟。因此抢他们家,估计没有什么人给他们帮忙。

    二是刘家家境殷实,虽然刘家场面上看起来不大,但刘家不事张扬,那是家里实打实的有货。不象有的大户,看起来阔绰,其实是外强中干。真要去抢,也没什么油水。

    就这样,他们把刘家作为了下手的目标。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信息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他们能了解到,刘家有个武林高手教了三个徒弟,那他们打死也不会去抢刘家。

    老祖宗孙子讲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段话,又再一次地显示出了它的无比正确性。

    “不作就不会死”,历史也曾经证明了这句话的必然性。

    杜黑子选了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去抢刘家,其结果大家一猜就知道。

    加上杜黑子一共去了十六个山上的“精英”,结果是什么东西都没抢到。除了两个侥幸逃回了锥子山,其余十四人,包括杜黑子本人全部被生擒,都被绑了个结结实实。

    刘老爷本来打算要报官,但他被张然拦住了。

    关键时候民主大义战胜了个人恩怨,张然认为,把他们交给官府,他们必死无疑,而他们都是汉人,我们自己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帮助蒙古人屠杀汉人的帮凶呢?

    而且,张然在四川的时候经常和这些江湖绿林人士打交道。知道他们虽然干些打家劫舍的事情,但他们大多还是讲究“盗亦有道”的。

    将来的反元大业,还得靠这些江湖人士多方协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然比刘老爷就有远见,也可以说这就是一种政治头脑。

    搞政治的,无非就是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收拾某一个或一帮人。然后不断拉拢人打击异己,最终唯我独尊。

    刘老爷子看张然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何必非要赶尽杀绝呢?而且杜黑子他们也没讨到便宜,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既然这二人都有放人一马之意,杜黑子他们见二人并不打算将他们送到官府,赶紧向二人求饶。无非是“有眼不识泰山”、“吃猪油蒙了心”之类的话说了一大堆。

    最终,刘老爷子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不仅放了他们,当了解到他们山上缺粮,山上还有十来口老弱病残时,决定送他们十担粮、一百斤肉。

    这真是让杜黑子他们不敢相信眼前发生之事,你说这世上哪有土匪抢劫被抓了,抓他们之人不仅放了他们,还送他们东西的。

    杜黑子他们忙跪下磕头,刘老爷子和张然忙拉起这帮人,还安排了酒菜招待。

    酒宴上,杜黑子多喝了几杯猫尿,就又吹起了牛皮。说什么他日一旦刘家有难,他们定当赴汤蹈火、再所不辞。他们刘家若上了锥子山,你定当让刘家的人坐头把交椅。

    说过了,他又立即感觉到这话说的不吉利。忙“呸呸呸”,说是自己酒后失言。

    谁知杜黑子这话真是的一语成谶,刘家最终是上了锥子山的。

    自从放杜黑子走后,杜黑子也还真是讲义气,逢年过节都会派个小喽啰来拜见刘老爷子。

    虽然也从没送过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多半是山上打猎打的些山货。但有这份心,刘老爷子还是挺高兴的。

    每次有锥子山的人来,他也绝不让人空着手回去,送粮送酒那是常有的事。

    这也是当刘家发生这场巨变的时候,为什么会第一个想到要上锥子山的理由。

    话分两头,先表一枝。先说说刘聚带着家眷从后门逃跑的情况。

    刘聚和刘老爷子忙着招呼家人收拾细软,大件东西肯定是顾不上了,因为现在是要逃命。也没耽误多大一会儿,王氏牵着四岁的儿子。刘老爷子背着个大包裹,估计里面都是金银细软。一个家丁套好了马车,刘老爷子、王氏带着小孩子都上了马车。

    刘聚骑上了马,其余众人只能步行,因为没这么多马。本然马厩里还有几匹马,但那得留给张然他们逃跑时用。

    到了后门口,刘聚让人先不急着开门,而是自己攀上了墙头,仔细看了一圈,外面没有蒙古兵。心下大喜,原来蒙古兵的确来得仓促,还没形成包围圈。

    于是,刘聚让人打开后门。自己因为骑着马,肯定比他们快,就坐在马上指挥众人向北逃去。

    这样就成了,刘老爷子的马车在前打头,中间是一些家丁及佃户,刘聚在后面压阵。

    出了后门没多远,就是一片小山岗。小路顺着山岗蜿蜒向前,小路在中间,山岗在两边。

    刘聚正转过身望着自家后门思忖着,这边看来是脱险了,自己要不要回去接应师傅他们。

    忽然,两边山岗上传来一阵轰隆声。然后是一阵“嗖嗖嗖”之声,接着就是一阵惨叫哀嚎之声。

    刘聚回头一看,坏了。山上有埋伏,先前的那阵轰隆声是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现在已经挡住了马车前行的道路。

    后面的“嗖嗖嗖”之声是山上有人在放箭。中间那些家丁已被射死了好几个,其余的人连忙用山体或者植被作掩护,趴在路边动弹不得。

第14章 刘家惨案() 
刘聚一看,不好,忙催马向前,去救父亲和妻儿。

    山上一阵箭雨射过之后,山上的人开始呼喊着向下冲了。刘聚一边骑马向前,一边拉弓向奔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射去。全都是一箭射去,目标应声倒地。

    好歹也是张然教出来的徒弟,没有两下子,还真对不起他们张家的名号。

    山上冲锋之人,见前面有人中箭都略有迟疑,放缓了前进的速度。一边利用山上的植被作掩护,一边成“s”形前进,防止被山下之人射中。

    就在山上冲锋的队伍放缓速度之际,刘聚已来到了父亲的马车前。好在父亲和妻儿都没事。

    刘聚先将父亲的包裹系在马背上,然后把父亲推上马背,然后将四岁的儿子也交给父亲,道:“爹,你带着孩子先走,在后门口等我。”

    说完照着马的屁股就是狠狠的一巴掌。

    刘聚本来是一片好心,让父亲和孩子先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片好心却起到了完全不好的效果。

    其最终结果,也就是他的这片好心,让他的父亲和孩子在此丧命。

    刘老爷子骑着马还没跑出去多远,两边山岗上的弓箭手都纷纷向他身上招呼。因为那些人认为,刚才就是这个骑马的射死了这边好几个人。

    刘老爷子可没他儿子刘聚这身功夫,转眼之间,身上就被射得跟刺猬似的,栽下马来。但他还是紧紧将自己的孙子护在怀里。

    刘聚一看,大叫一声“不好”,忙着一手拉着王氏,一手握着弓格挡飞来的流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