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三年半的锻炼,加上饮食的充裕,山寨这一批成长起来的孩子普遍比他们的父辈当年要高出一截来。吕文等人微笑着看着几人相互玩闹着,只有王勇对着众人笑道:“这孩子,还是年轻,没有耐性呀!”

    然后对王泽说:“不急不急,你六兄说是今日到达,必然是今日到达!且再等等吧!”

    这时早就强忍着耐性等待的程冲,大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我看见船帆了!”

    众人急忙朝海面看去,虽然隐隐约约有个黑点,却是有些模糊不清,看来都没有程冲那么好的眼神。

    这时王泽不慌不忙的,从身上取出来一个长筒举到眼前,朱伯符好奇的挤过来,强要着看了看,顿时吓一跳:“妈呀,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忽然就能看的这么远?”

    王泽急忙抓住,不高兴的说:“跟我几年了,还这么大惊小怪,这就是我早就跟你们讲过的望远镜!”

    前几年,学堂初立时,王泽曾经得到过一块清晰透明的东海水玉,也就是东海水晶,磨成了一个凸透镜,而后几年都没有寻到另一块同样品质的水玉。

    一直到上月才找到一块类似的,然后经过琢磨,经过一个多月才做出了这个比较简陋的望远镜。

    王勇见身边二人竟然拿出一个新奇玩意,也想看看自己的儿子究竟又研究出了什么东西。

    于是便开口要了过来,举到眼前一看也是一下惊呆了,远处的海船正是曲六郎孙兴二人率领的已经出发了三个多月的船队。船上的人虽然还看不清面孔,但是依然可以辨认出孙兴和曲六郎的身影。

    旁边的程冲和朱睿一听,这望远镜如此神奇,争着要看个究竟。最终朱睿还是争不过程冲。

    “哼,还兄长呢,也不知道让着点弟弟!”争夺望远镜失败的朱睿在旁表示自己的不满,“北海孔融三岁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兄长呢”。

    “孔融给兄长让梨,那是他怕不让给他兄长,会背后挨兄长揍!”程冲听了朱睿的话,头也不回的说了这么一句,听得朱睿是目瞪口呆。

    让旁边的吕文听了直摇头,口里喃喃着:“真是有辱圣贤呀!”

    王勇也是哈哈大笑,程冲有时就是如此的口不择言。

    又过了半个时辰,船队才看的清晰了,岸上众人都没心思讲话了,齐刷刷的看着船队慢慢的靠近码头。

    船只全是去年新造的三千石级别的海船,用的是上好的榆木、槐木、柞木等材料。

    三年前萧敬来投时,带来了近千名船匠,其中大匠师就有数十人,当时王泽就想造船了。可是根据船匠们讲述,造海船必须要砍伐后风干了三年的优良硬木才行。

    不然航行在海上随时会有透水,散架的危险,哪怕是不散架也用不了两三年就会坏掉了。

    无奈之下只好先砍伐船材,修建船场。而后这些工匠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王泽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始研究新船型。

    这些工匠以前建造的海船类似于后世的宝船,虽然安全性能更好一些,但是航速之慢,让王泽无法接受。

    于是根据后世海船样式,要求修改,为了提高船匠们的积极性,王泽还设立了奖金,只要提出有用的改良方法,最低都是一两黄金。

    花费了大量金钱,用了一年的时间,初步确定了八种海船样式,然后又花了一年制造实验船只。

    最终在天保七年确定最终四种样船,保证质量的建造了八艘大海船。原来从牟平码头到辽河口需要十天以上,现在只需要五天就可以到达。

    而这次孙兴曲六郎过了正月十六就率队出发了,他们的任务是去探索通往东面半岛上高句丽、百济等国的海上商路。

    这时船只靠岸了,曲六郎毕竟年轻,早早的从跳板上下到码头上,见不远处王勇等人已在等候,急忙大步跑过去见礼。

    “六郎这次远行,却是受苦了,人都黑了不少!”王勇一上来就是嘘寒问暖,这也是发自本心,六郎自小就随自己,早就和亲人一般了。

    曲六郎本来要见礼,结果被王勇这一句话一下眼睛就红了:“郎君,六郎不苦,倒是让您担心了!”

    说话间,孙兴也下了船来到众人面前,和众人见礼之后,对王勇说:“大统领,幸不辱命,我等安然返回!”

    说着就要把一路上的情况好好汇报一下。

    王勇大笑着拍了拍孙兴的肩膀,说:“不忙,不忙,你和六郎先去好好沐浴更衣,待会我为你们接风。”

    又看着曲六郎说:“这回,东面的威海港已经彻底建好,等下次你们就可以直接从威海港出发,这样又可以节省一日的路程了。”

    原来,修建船场时,根据王泽建议,在东面数百里,发现了一处优良海港,命名为威海。

    于是王勇派人,在此处良港建造了一座大型的造船场,同时也建造了相应的码头泊位,港口周边的也被迁移来近万人垦荒建设。

    这回王勇也懒得去买地了,反正长广郡胶州郡以东这块地方很少有人居住,该地原来就仅有不到一万人,这些人也在这几年中陆续被王勇收编了。

    随后两年中陆续的又开辟了乳山大营,照样迁徙了近万人。

    这三处主要的屯田区现在每处都有上万人,加上剿灭闹海蛟后移居长岛列岛上的近万人,和群山中的十几个大小盆地中的营寨,今年初一统计竟然人数已经近六万人了。

    山寨本来就有两万多人,扫荡胶长以东山区时搜刮出来六七千山贼,加上萧敬带来的近三千人,这就是三万多人了。

    收编了胶长以东的民众又得了近万人,三年来,陆陆续续的从南朝等地收拢一些流民,特别是四年前曾受过王勇等人接济的流民,一部分因天灾**,又携家带口的前来投奔。

    对于这些人,经过反复甄辨,被安排到了各处的村寨安家。

    而三四年间,得益于太清道道士们的高超医术,山寨新添了数千名新生儿。望着山寨一日日的变强,王勇的脸上笑容一直就没有断过。

第22章 新船已就始向东() 
船队回来当天接风宴后,孙兴、曲六郎二人随王勇等人来到本地的议事堂,轮流向众人讲述了此行过程。

    这次船队东去,在成山附近休息一夜,然后继续向东出发,因为是新型海船,所以只用了四日就到达了高句丽的南部重镇…慰礼城(即现在韩国首尔)。

    慰礼原为百济都城,在八十年前被高句丽夺取,现为其南部重镇,因为所在的汉江流域平原多富庶之地,因此商贸非常发达。

    经常会有南朝和百济的商船来到此处交易,此次船队所携带的货物中有二成是被这些船队买走的。

    随后船队只卖了五成的货物,然后买了高句丽一些本地货物继续南下。在二月中旬来到百济都城泗沘附近的港口。

    百济根据棒子们自己的说法,是高句丽创始者**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创建。

    但是根据后汉书记载的辽东史料推断,实际上百济这个国家最早应该是东汉末年以后才建立的。

    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朝鲜半岛西部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南部逐步吞并了马韩。强盛时,甚至一度打败了高句丽,杀死了高句丽国王。

    这让一度以为百济,只是被高句丽欺压下一个弱小国家的王泽大为吃惊,想不到百济曾经也这么牛气过!

    百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利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甚至已经开始在养蚕、纺织丝绸。

    这时的百济正处于一个文化全盛时期,在位的国王是号称威德王的扶余昌,拥有大量的海船,是当时海上的强国。

    在迁都泗沘后全力吸取南朝文化,普遍使用汉字,4世纪时建立儒学教育制度。

    自东晋太元九年开始(公元384年),百济多次向南朝请求文化输入。在梁武帝大同七年(541年),百济向梁武帝‘请《涅盘》等经义、《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等。

    二人率领船队在泗沘附近海港交易后停留十几日,收集了大量的百济的各种资料情报后,继续南下,绕过南部一系列岛屿暗礁后遇到了一场大风浪。

    船队紧急停靠到了附近一座大岛屿,根据海图,应该是海图上名叫济州的岛屿了。

    曲六郎和孙兴一致认为,小郎君起的这个名字就是好,众人在这海上航行,可不就是同舟共济么?

    济州岛这时整个岛屿只有土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