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还真快。”至此,邓尼金的15万主力部队已剩下了9万,其中还有2万多分散在高加索其余地区。现在他能调动的部队已不足7万人,而迎头赶来的图哈切夫斯基红军却有12万人之众,如果再加上叶戈罗夫的14万人之众的南方军,两者相比起实力之悬殊可想而知。
“阁下!”见邓尼金久久未说话。低着头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他的参谋长伊万诺夫将军忍不住又喊了他声。
“伊万,看来我们最后的时刻要来了。”抬起头,看着满屋子用期盼目光望着自己的同僚和部下,邓尼金苦涩地一笑。
“阁下。退无可退,就让我们轰轰烈烈地来场战斗吧!”一脸大胡子的列昂尼得将军悲愤建议道,作为骄傲的原俄罗斯帝国将领,他们这些人都是最忠于帝国的一员,红军的强大已不可抵挡,可作为军人的骄傲他们情愿在战场上战死也不会投降。
“说的好!”邓尼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站起身用力挥舞着右臂。用嘶哑的声音命令道:“苏维埃这些叛乱份子窃取了我们伟大的国家,他们用极端的手段消除异己,用残酷的政治迫害国民,用所谓的主义迷惑民众,我!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在此以上帝的名义发誓,将带领你们战斗到底!”
“乌啦!乌啦!”
众人同时欢呼,目光中闪烁着激情和勇猛,虽然敌人是如此的强大,但在他们眼里信念依旧不会动摇。以快逼到绝境的邓尼金当即决定不再后退,将组织最后力量和迎面而来的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红军展开一场战役。这战役获胜可能性可以说是极其微小,可所有人都斗志昂扬,丝毫不惧即将到来的战斗。
1919年3月10日,邓尼金集合6万7千人主力部队在高加索地区应战图哈切夫斯基的红军,虽然红军的数量足足是邓尼金部队的一倍,但邓尼金的军队依旧打得有声有色,在战役一开始给予轻敌冒进的红军以迎头痛击。
3月12日,战役进行的第三天,图哈切夫斯基的红军在邓尼金突然反击下接连损失2个师的兵力,并差一点儿造成部队的全面崩溃。幸好图哈切夫斯基果断下令前线部队一步都不得后撤,谁丢失阵地就杀谁的头,立即又组织督战队进行督战,无论是那支部队只要胆敢后退的就开枪执行战场纪律。
在督战队的血腥镇压下,前线部队总算稳住阵脚。随后,图哈切夫斯基又调集各级政治委员,以政治委员、党员干部带头组织起突击队,用革命者钢和铁的意志撕破邓尼金的战线实现反击包围。
至3月15日,在轮番攻击下,兵力不足的邓尼金部队展现疲态,战局形成了拉据形势。3月17日,得知邓尼金主力已和图哈切夫斯基的红军正式接触并展开大战的情况下,叶戈罗夫指挥大军迅速穿插,由北向南直下北高加索地区,和图哈切夫斯基一左一右形成包围姿态,意图一举歼灭邓尼金部。
3月18日,当得知叶戈罗夫的部队已进入北高加索地区时,邓尼金明白大势已去。此时他手中的部队已只有4万不到,其中还有几千伤员。当然对方也没讨得好去,在邓尼金疯狂的攻击下,图哈切夫斯基损失了近5万人,此场战役可谓惨烈。
3月19日晚,邓尼金眼看败局已定准备突围,3月20日凌晨,邓尼金以主要由伤员组成的6000人的兵力留守牵制正面战线,余部分成两部分分头向东南和西南突围。3月20日中午,奉命牵制的部队全军覆没,邓尼金残部狼狈而逃,这场自莫斯科战役后最激烈的战斗终于结束。此战役红军以损失近半的代价消灭了邓尼金主力,跟随突围成功的邓尼金余部加起来仅仅不足2万人,而且这2万人还分成两部,当一口气跑到黑海附近的邓尼金清点身边人数的时候顿时泪流满面痛哭出声。
“败了终于败了。”邓尼金虽然早就觉悟,但没想到自己会败得这么惨,失去了军队,他的理想就成了泡影。俄罗斯帝国的辉煌再不复存在,将来何去何从,邓尼金一时间惘然无语。
稍作休息半日,一夜未合眼的邓尼金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流亡国外,从黑海向西离开他深爱的这片国土。其二是向红军投降做一个阶下囚,等待他的将是绞刑或者一颗冰冷的子弹。
这两条路都不好走,前者虽然能保留性命,但邓尼金知道自己难免一辈子在煎熬和痛苦中中生活。后者他更不会选择,战场的失败对他而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所面临恶心的审判和被人的唾弃。一时间,他迟疑不决,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直到东方的天空亮起,邓尼金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但时间也不容他多过考虑,苏维埃绝对不会放过自己,追击的红军就在身后,最终他一咬牙,决定流亡。
做出了决断,邓尼金召集部下准备说出自己的选择。这些忠心的部下们他必须要替他们做好安排,以免落到红军手里。可当还没有开口说出自己打算的时候,突然间一个参谋闯了进来,手里挥舞着一张纸,结结巴巴地喊道:“阁阁下电报!”
“电报?谁来的?”
“女女皇陛下!”
听是女皇的电报,邓尼金先是一愣,接着就急忙取过细瞧,一目三行瞧完后邓尼金脸上神色奇怪异常,在场的众人紧张看着他,都想试图从他表情中得知电报中写的究竟是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邓尼金回过神,他把电报小心折好放进口袋,站起大声宣布道:“立即集合队伍,我们向南——去奥斯曼帝国。”(。。)
。。。
第二卷 九霄龙吟惊天变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中国人的善意()
奥斯曼帝国,也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公元1300建立起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曾经是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其领土在17世纪达到最高峰,强大的海军更一度掌握了地中海的航行权。
就如三国演义开篇所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拥有600年辉煌的帝国终究走到了尽头,其实在1917年年末,加入同盟国参加欧战的奥斯曼帝国已有了崩溃预兆,1918年初奥斯曼帝国在高加索地区正和沙俄大军激战,而国内突然发生了浩大的阿拉伯起义,这场起义席卷了大半个帝国领土,并在起义影响下使得帝国政权摇摇欲坠,更间接造成高加索战役的惨败,从而一蹶不振。
1918年10月后,奥斯曼帝国政府军镇压各地起义失败,帝国境内各民族纷纷独立,一个庞大的帝国就此走向了落幕。到1919年3月时,奥斯曼帝国虽然名义上还存在,实际已经分崩离析。
邓尼金率领剩余部队快速南下,赶在红军追击到来前消逝在边境地区。图哈切夫斯基同叶戈罗夫的部队在北高加索合兵一处,一方面继续围剿邓尼金的残存势力,另一方面志得意满地向总司令托洛茨基汇报其辉煌战果。在电报中,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是这样说的:“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伊里奇同志领导下,在英明善战的托洛茨基同志指挥下,光荣的苏维埃红军前赴后继,发挥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指导下,经过半月激战英勇击溃了邓尼金反动势力,彻底消灭了高加索地区的沙俄白匪力量。除匪首邓尼金和一小撮死硬份子狼狈出逃国外。其余白匪已全部歼灭。”
接到电报的托洛茨基大喜过望,连忙把电报转发给远在莫斯科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当然,在转发电文时托洛茨基没有忘记删去原来电文中有关自己的那段话,同时又增加了肉麻到极点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歌功颂德的一些词语。当这好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正躺在病床上休养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激动地差一点儿就跳了起来,前一分钟还被病痛折磨得哼哼哈哈的他一眨眼就变得神采奕奕。仿佛这电报如灵丹妙药一般。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腿也不抽筋了,整个人都精神了,吃嘛嘛香,牙好胃口好,现在一气跑五楼也不觉得累了。
在好消息的刺激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抱病召开中央会议,对前线将士进行表彰。同时以中央名义要求前线将士们再接再厉。反复再反复地打击邓尼金残存力量,彻底消灭反动派。同时加快高加索地区的革命,发动群众,深入挖掘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对份子,以雷霆万钧的手段以保证革命胜利果实。
不去说接到命令的红军在高加索地区怎么个折腾法,邓尼金残部越过边境后就打出了亚美尼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