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眼红。
而不过这时候的楚国之主曹丕却并没有对刘和的经济成就表示太多的羡慕嫉妒恨,这时候的他也陷于巨大的喜悦之中,这当然不是徐州的经济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而是他收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就是,经过六年的苦战,司马懿终于完全平定了倭国,现在倭国各部各族的首领全都对大楚表示臣服,完全听命于大楚。
“哈哈,司马仲达只用了三万泰山残寇,经过六年的时间就完全平定了倭国,获得土地数千里,人口上百万,能战之士十余万,虽然还未必比得上刘和小儿,可是这么广袤的土地,这么多的人口,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势力了,接下来我们只需按照他的要求,派出十万移民到那里,开发土地,传播生产技术,相信不出十年就会大成,三十年之后人口就会翻一倍甚至两倍,这样一来我们也能组织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大军,到了那时候我们利用这支数十万人的大军,随时就可以窥视中原,只要中原动乱,那就是我们的机会,就算是我有生之年不能完成反攻中原的梦想,我的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早晚会有一天帮我实现这个梦想的。”
曹丕因为征服了倭国,心中极为喜悦,自己的底气也就更足了,即便是平时对刘和稍稍恭敬的心思如今也少了许多,径直进入宫中,向天子禀报了平定倭国的丰功伟绩。
“楚公能够开国万里,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大功业啊。”对于曹丕取得的大功,天子刘协也是无比欣喜,不管自己是不是傀儡,将来在史书中一定会写上,在自己在位期间,平定倭国,开国万里这样的话。
曹丕这时候开始说道:“既然陛下也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功业,是不该对立下大功的功臣们进行封赏?”
“这倒也是,不知谁为军中主将,朕一定不吝厚赏。”刘协想到了之前陆逊开拓边疆的时候被册封为华亭侯,觉得这一次也册封一个亭侯也就差不多了,如果领兵的是一个宿将老将的话,最多就是升一格,封个乡侯,这已经是对于大臣们非常高的恩赏了。
接下来刘协听说领兵的是一个年轻将领,名叫司马懿,更是不以为意,对曹丕说道:“那就拜征东将军,封为河津亭侯吧,不知楚公意下如何?”
刘协本来以为曹丕一定会同意的,可是没想到曹丕却说道:“司马懿虽然年轻,却是微臣麾下最得力的干将,之前就已经是我国内的司徒了,临出征之时也已被拜为征东将军,陛下这等封赏实在有些太薄,会寒了前线将士的心的。”
“原来之前就已是征东将军,楚国的司徒,既如此,那就再升一格,拜为前将军,封为安国乡侯,这总可以了吧?”刘协见以司马懿的地位,自己方才的封赏的确有些太薄,不过自己现在的封赏绝对不算低了,想来这一次曹丕一定会同意的。
然而曹丕却说道:“军职也就罢了,可是封爵却依然有些差,司马懿有开国之功,一个乡侯怎么能够服众?”
“啊?昔日陆逊和太史慈也有开国之功,也都是被封为亭侯,现在给司马懿一个乡侯,就已经足够拉开差距了,现在楚公还嫌爵位低,莫非是要封县侯?这可是侯爵之中最顶尖的爵位,我朝除了开国功臣之外,就没再封过。。。。。。”
“哼,什么没再封过?秦王麾下不是有人被封县侯吗?难道碧霞认为司马懿的功劳比不过他麾下的那些将领?”曹丕的声音变得很是冰冷,沉声说道。
刘协闻言却是沉默不已,虽然他知道刘和与他人不同,以他的地位完全可以轻松窃取大汉的至尊之位,可是却一直没有这样做,像这样的人,给他麾下的大将封几个县侯的爵位,以便安抚那些大将的心也没什么,可是曹丕本身就是异姓臣,势力有这么弱小,根本不敢窃取大位,给他麾下大臣封一个乡侯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这样的话刘协却不敢说出来,因为曹丕的眼神很是冷冽,带着威胁的神色。
在这种情况下刘协只能叹道:“既如此,那就封温侯吧。”
“陛下如此赏罚分明,将士们定当感激笔下的恩情,更加努力为天子效命。”曹丕对天子行礼,随即说道:“实不相瞒,司马懿之所有能有今日成就,微臣在这其中也立下微功,虽然陛下恩遇已厚,就算是封赏,微臣也该推却的,然而如果不赏,又恐他人怨陛下赏罚不公。。。。。。”
“这是自然,那就赏楚公黄金万两,锦缎万匹,再增加食邑三千户,不知楚公意下如何?”
“呵呵,陛下莫非是在开玩笑?微臣现在蒙陛下恩宠,家中财物颇为丰足,陛下以为再加这些财物对微臣能有何帮助?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甚至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啊?这么多财物楚公都不满意?可是我宫中府库都快空了,这已经是朕能够拿出的最大诚意了,即便如此,整个后宫还要节衣缩食好几个月呢。”刘协对此十分震惊,有些不满地说道。
“陛下勿忧,微臣身为臣子,又怎敢对陛下所求无度呢?这一次微臣绝不会向陛下请求财物赏赐的,只是如今微臣也算是开国之功,而且数次救驾,所立下功业即便韩信,也总比萧何要强得多吧?微臣听闻刘禅血统早已稀薄,其实已经算不上我汉室宗亲了,就能获封郡王,而微臣如今没有一点不如他,即便比不上秦王,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刘禅吗?所以,还请陛下将一郡之地封赏给微臣。”
“什么?你说什么?”所谓“将一郡之地封赏”的意思就是要刘协封他为郡王,这等要求的确是够大胆,即便是刘协听了都忍不住震惊不已,难以置信的问道。
第六百三十五章 东海郡王()
一 “难道微臣的功劳不够吗?”曹丕双眉一挑,沉声问道。
“爱卿为国开国万里,若论功劳的话,的确是够了,可是国朝之初有祖训,昔日高祖皇帝白马盟誓,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以我朝所封异姓爵位,最高也不过是县侯,即便是开国之萧丞相也只是被封留侯,故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权倾天下,曾废立皇帝,也不过是博陆侯,我后汉开国之初,邓禹、吴汉等人也只是封侯,连公爵都未得到册封,如今爱卿在爵位上早已经超过了上述这些人,何必为了一个虚名而如此计较呢?”
“嘿嘿,陛下这话微臣不敢苟同,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争的就是一个名利,微臣现在有大功于朝廷,争的就是这个名分,请问陛下,现在微臣的功劳丝毫不下于刘和,难道就因为不是汉室宗亲而不能封王?再者说了,我大汉异姓封王的虽然不多,却也绝非没有,比如,当年谋朝篡位的王莽,不也是被封王了吗?如果他最终不选择某朝篡位,不也会因为异姓封王而名传后世吗?”
“王,王莽”,刘协听了曹丕的话,顿时一怔,随即也想道:“我现在和当年的汉平帝又有什么区别呢?还不同样是曹丕手中的傀儡?不要说是曹丕,就连那个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和,口口声声说尊崇于我,可是也从来没有见他率兵勤王,将我从曹丕的控制中救出来,以他的实力来说,打败曹丕还不是轻而易举?哼,从这一点来看,他与曹丕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我能够册封他为王,又为何不能册封曹丕为王?我又何必在乎祖训呢?只要这曹丕能够给我带来一定的好处,我又何必在乎这一点呢?”
想到这里,刘协对曹丕说道:“爱卿说得也有道理,其实虽然祖训规定不准封异姓王,然而世易时移,什么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爱卿有大功于朝廷,又是我大舅哥,册封之事也不是不能变通,只是我宫中物资十分贫乏,我与令妹之间节衣缩食已经长达半年年了。。。。。。”
“这一点都是微臣的疏忽,请陛下放心,微臣定然会充实宫中府库,力保陛下、皇后娘娘及宫中嫔妃们衣食无忧。”
曹丕见刘协同意了下来,心中十分高兴,至于皇帝索要一些物资,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件小事,大不了等到物资进了皇宫之后,自己再想办法给抠出来,反正现在的天子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朝廷之中根本没人会买他的帐,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数日之后,天子降诏,因为楚公平定倭国,立功甚伟,故此加封东海郡王,以表恩赏,与此同时,对于立功的将士也纷纷封赏,封司马懿为温侯,拜前将军,又以倭国为倭州,以司马懿为倭州刺史。
消息传来之后,天下舆论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