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刘备为刘封送行,那场景简直就相当于是生离死别一般,刘备都哭成了一个泪人,让人感觉送刘封前往长安其实并非是刘备的自愿,而是为人所迫一般,这让许多人都因此对刘和暗暗衔恨。
刘备这一切自然都是表演,当初战败之时,连妻子都可以不顾,更何况是一个螟蛉义子?现在刘封被送往长安,可以说是真正的解决了他心中的隐患,自从眼看着自己亲生的儿子长大之后,刘备的心中就纠结,甚至说没有纠结,只是在考虑应该以怎样一个合适的方式干掉刘封,以为自己的儿子刘禅继位扫清障碍。
甚至可以说,刘备的心中是暗暗痛快的,用一个没有了用处的儿子换来了大军的平安和孙权的不敢轻举妄动,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值了,由此可见,为自己出这个主意的廖立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半月之后,身在长安的刘和对天下宣布了一则消息:“蜀公刘备为实现大汉中兴,率全军依附于我,自今往后益州与我青冀幽并雍凉各州皆为一体,若有敌来犯,吾亦不得不率军全力支援,还望吴侯以天下为重,率军退回,勿再交兵,还百姓一个太平日子。”
“什么?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天下局势为何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动?到底是谁为主公如此谋划?实在当诛。”身在江州的诸葛亮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顿时惊讶万分,自家主公选择了内附刘和,这一点竟然连他都不知道,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而一旁的关羽对此的反应则很淡然,疑惑地问道:“军师,此事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借助秦公的力量压制孙权,然后乘机发展自己的力量,等到将来实力强大了再向孙权小儿报仇雪耻,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诸葛亮则摇头说道:“君侯不明白,以刘和的精明,绝不会白白保护我们的,内附肯定会有条件,最起码也应该会让大公子做质子,而主公仅仅在一个月就能让刘和对天下宣布此事,一定是又答应了许多额外的条件,除此之外,刘和日后也一定会想办法削弱我们的力量,将来我们虽然不会灭亡在孙权手中,可是却一定会被刘和给吞并。”
“呵呵,这一点军师应该是多虑了,秦公讲信用一向是出了名的,当初与袁绍约定绝不首先对他动武,后来果然便做到了,刘表那么弱这么多年他也没有主动发起进攻,如果真的主攻进攻的话,我们哪里还有机会争夺荆州?再说了,我们利用秦公压制孙权,让我益州保持和平,对人家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应该的,至于质子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大侄子虽然是大哥之子,却始终是个螟蛉义子,如果大哥没有儿子那也不再说什么了,可是大哥明明有亲生儿子,怎能让他再继续在大哥这里立功?现在把他弄到长安去岂不正是隧了我们的心愿?”
“虽然军侯说的是实情,可是我相信刘和一定还会有后续的动作,一旦江东军对我益州发起进攻,刘和定然会找借口向我益州派驻军队,他的军队随时威胁我们的安全,还要耗费我们的军粮,到时候恐怕主公就是第二个刘璋”,诸葛亮一脸的担忧,然后说道:“其实在亮看来,我们目前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江东军,而是刘和,我们与其依附刘和,还不如以同样的代价与孙权结盟,共抗刘和,这样的话或许我们还能将这份基业延续个几十年……”
“嘿嘿,刘璋是什么东西?他那点能力如何能够与雄才大略的大哥相比?”关羽忍不住打断诸葛亮的话,淡淡说道:“至于你说的与碧眼小儿合作,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十几万的大军,数次被偷袭的羞辱,这些仇恨已经根深蒂固,我宁死也不会选择与他们结盟,更何况,我大哥可是大汉宗亲,我们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就算是合作也必须和同为汉室宗亲的秦公合作,如何能够与乱臣贼子结盟?军师这种思想实在有些过分了,是不是正是因为心怀这种思想,军师当初才命人将那陆逊从石阵中放出来?结果现在你也看到了,如果没有那陆逊,我们早就完全收复益州南部的六郡了,何至于像现在这般被动?”
“君侯,你,你怎能这样说?亮对主公一片忠诚,从来不敢因私谊而废公事,虽然我兄长在江东,我与兄长全都主张双方结盟,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有什么私心,全都是为了自家主公考虑,亮这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君侯竟然有所怀疑?”诸葛亮一听这话,顿时又惊又怒的说道。
关羽也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过分,连忙说道:“军师息怒,军师的忠诚羽不是不清楚,然而窃以为,军师或许对秦公有些过于偏见,也对大哥的安排有些不够信任,羽相信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秦公一定不会直接向益州派兵威胁我们的,就算是被迫出兵,将来也一定会退出去。”
尽管关羽说的信誓旦旦,诸葛亮还是信不过刘和,虽然由于军情紧急,自己分不开身,可诸葛亮还是向刘备写了一封信,详细地列出了依附刘和的危害,并且力劝刘备收回成命,转而与孙权结盟,共抗刘和,以图长久之计,然而这封信却是石沉大海,得不到一点的回应。
而在诸葛亮劝说刘备的同时,孙权也听说了刘备内服的事情,顿时变得十分郁闷,狠狠的拍了一下桌案,然后沉声说道:“刘和这是要做什么?我明明已经放弃了江北之地,把江夏、庐江等地全都给了他,而且也一直没有攻打他的襄阳,足见求和的诚意,可是他却干涉我与刘备的战事,眼看再过几个月,我就能实现两分天下的大战略,可是现在由于他的干涉,致令我功败垂成,实在是可恨!”
这时候只见身边的诸葛瑾说道:“这刘和一向诡计多端、贪得无厌,实在是指望不上,主公莫如听下官一句劝,转而与益州刘备结盟,共抗刘和。”
第四百八十三章 周瑜的妙计()
对于诸葛瑾的提议,孙权一开始还有些心动,可是一想到如果和刘备结盟的话,自己估计至少要将好不容易攻占的益州南部六郡中的两个交还给刘备,而且这样一来孙权就不能扶植刘璋对抗刘备了,再想想关羽对自己的仇恨和轻蔑,孙权果断的否定了这一点。
于是孙权对诸葛瑾说道:“子瑜,现在的形势你也看到了,我军与蜀军已经没有什么和解的可能了,先不说刘备命人刺杀了步子山,单说我占据了益州南部六郡这一点,刘备就会时刻想着要夺回来,更何况我军屡次偷袭,现在刘备也根本不会相信我们,所以,与蜀军结盟之事请恕我难以从命,我军与蜀军之间是敌非友,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这倒也不必害怕,我军即便是不撤军,刘和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我军现在占据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又擅长水战,根本不惧刘和的进兵,最大的问题也不过是因为我军刚刚占据益州南部六郡,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只要再给我五年的时间,我就能完全与刘和相抗衡。”
“可是现在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再一次对刘和退让?主公,前几次的退让已经让我军将士对刘和产生畏惧心理了,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以后只要遇到刘和的大军,恐怕就会退避三舍。”诸葛瑾闻言摇了摇头,有些苦涩的说道。
“唉,那也叫无可奈何,只需忍这一时,为的是我们的将来。”孙权无奈之下,下令周瑜和太史慈两路大军停止进攻,命周瑜率军驻守临江,太史慈驻守建宁,程普驻守江陵,主力大军则撤回到吴郡。
“什么?怎么会这样?刘和小儿,难道真的有这么大的面子,只是一句话就让主公下令撤退了吗?我可咽不下这口气。”
听说刘备内附刘和,而孙权下令撤军的消息,周瑜顿时感到不可思议,他经过半夜的思索,终于想到了一个妙计,第二天一早就乘船前去吴郡见孙权。
虽然是从江水上游到下游,等到在秣陵上岸之后又乘快马,周瑜还是赶了五天的路程才赶到吴郡的吴县,见到了孙权。
“咦?公瑾,你怎么回来了?”见周瑜竟然突然回来,孙权有些奇怪,连忙问道。
只见周瑜拱手说道:“主公,末将回来是想要向主公提出致仕的。”
“什么?你不想干了?这,这怎么能成?公瑾,你如今可是我江东军的一根栋梁,如果没有了你,真难以想象我军会以怎样的速度垮下去?再说了,当初兄长将我托付给你,你如果就这样离去,可曾对得住兄长当年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