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甲-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舱外面的雨雾停了,露出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头。未明确表态的孙十三和李信推门出去之时,让小雨儿还以为这两位要出去闹事。这才连拉带拽的想要制止,以至于让站在外面的吕子误会。

    结果当然也是皆大欢喜了,起码站在甲板上的五个人是这样的。至于忙忙碌碌的船家伙计,压根就不知道这事的缘由也就更谈不上高兴了。

    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信看着两位俏佳人的背影,心情也是好到极致。你看人家吕子!你再看看王翦!娶个婆娘还闹这么一出!吕子还成天说若不是王翦外出办事,这个一哥的位置就应该是他的。此时看来,有点悬!

    孙十三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趁着李信还在得意的时候便将刚才听到小雨儿的一番说辞复制给吕子听。对深明大义的小雨儿赞许有加,并且希望吕子以后一定要对小雨儿好一点。

    散去雾气的江面上开阔无比,却极少有船家在打渔。这是因为渔民都知道现在正是各种鱼类准备产子之时,竭泽而渔的结果只会是让子孙们再没有鱼吃。

    千秋万世并不是一两个人的坚持就能办到的,而是所有人的力量往一处努力才行。为此,楚国官方还沿江岸张贴布告提醒莫伸手,敢有违反者必严惩不贷。考虑到各种原因,官府还会在春季发放一些补助给渔民们以维持生计。

    根据线报得知,春申君黄歇留在其属地并未参加即将到来的联军总动员。乘船进入淮河的吕子便决定首先去吴地找春申君商议,随后再去游说楚考烈王熊完。

    吴地,不是概念中昔日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的属地。此书中所提及的吴地,实属现在的淮河地区,因地处淮河以北而得名淮北。而昔日的吴国则是现在的苏州,两地相去甚远。

    吴地是曾经存在的宋国的属地,春秋时期宋共公瑕为避水患而迁都于此。古名,相国。又别名相城,今淮北市。都城设在相邑,有主峰名曰,相山。因其是治理泗水的指挥部所在地,秦时称之为,泗水郡。

    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登基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12县为其封地。此时的黄歇就住在吴地,因平定南方叛乱刚刚返回属地不久。

    楚国自封土建国以来,南征北战先后吞并四十五个诸侯国。其最鼎盛时期,已经是拥有领土最大的诸侯国,号称有土地五千里。

    作为当时属于蛮夷之地的南方,楚人也和秦人一样,都被当时的内地人称之为蛮人。但相比秦人而言,楚人在攻占南方土地的怀柔政策显得要更高一筹。

    楚人并不象秦人那样血腥,一场战役打下来动辄就是斩获首级几万颗,俘虏又多少多少什么的。他们对于那些被灭之国的惯例是迁其公室而保留下其宗庙,这在当时奉行斩草除根的时代是仅为少见的。

    即使对于并未受中原文化熏陶的蛮夷,楚国所实行的政策仍然也是尽其所能包容而不是灭族。其宽松仁慈的政策也就得到大多数部族的支持,随后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怀柔政策不是不好而且也效果显著,但这里面仍然存在一个不得不让人面对的事实。并不想就此归顺楚国的诸侯部将大臣的后辈大有人在,于是寻找亡国诸侯的后裔并随后竖起复国大旗也就成为现实。

    这也就给实现民族大融合的楚国提出一个要求,平定叛乱迫在眉睫。若不是因此而导致楚军左顾右盼首尾难顾,秦国还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将秦军主力投放到上党地区作战。

    别看此时的楚国同意出兵,刚刚经历过的平叛也是令其头疼的紧。因南方多雨气候炎热再加上瘴气肆虐,导致同样都是南方兵的楚军也消受不起。

    真正战斗减员比例人数其实很小,大部分伤亡都出自当地的气候消耗。而且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很少有机会展开优势兵力作战。使得原本占据人数优势的楚军只能被迫派出小股部队出击,此也是楚军出战所受限制之一。

    赶到吴地的吕子登门拜访,见到春申君本人才得知刚刚南征回来的这位楚相得了热病,好在救治及时才保住这条命。见到老熟人的黄歇也是热泪盈眶,絮絮叨叨地表示自己能活着回来都是老天爷的眷顾。

第517章 楚国黄歇() 
吕子与黄歇的关系很近,凑在一起无话不谈也不能算是外人。也正是有昔日在咸阳城的莫逆之交,这才让春申君能够冒雨赶往偏远小店与吕子会面。没想到自那次一别,数年以后才再次相见。感触时光匆匆,两个老朋友凑在一起是唏嘘不已。

    闲话少叙,黄歇在问明吕子来意以后也是暗暗心惊。就算此次本相远征南方导致消息传递不及时,那么老夫已经返回封地却仍然没有收到楚军要调往上党的消息。

    军队乃是关系国家安危之根本!

    黄歇暗自思量,如此大的事情作为楚国的相爷竟然不知。若不是今日有吕子前来说道,到现在自己还蒙住鼓里呢!此事若是传将出去,岂不让人传为笑柄!?着实可恶!

    其实这事也不能怪春申君恼火,作为此时的他已经是楚国的军政一把手。对内对外的国策都需他点头同意,并且军中的大权在握。楚军此次出征可不是出动三瓜两枣,这可是二十万精锐部队呢!若是再加上留在南方的十五万部队,这已经属于是楚国的一半军队了!

    黄歇并不拿吕子当外人,而且还知道这位年轻人足智多谋。也就没有隐瞒此事,毕竟人家手里还有周天子的诏令。但所说托辞不是他不清楚楚军的此次行动,而是因为身体有恙,所以并未关注此事。

    听到黄歇竟然如此解释,吕子也是忍俊不止。你春申君此时连自己的部队即将执行出国作战的行动尚且不知道,赶明儿这项上人头能不能留住都需思量再三了。

    作为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其实并不严谨。所谓的公子,是指诸侯的庶子。其中平原君赵胜和信陵君魏无忌都属于这个序列,在当时被称为公子丝毫没有问题。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小儿子,所以也可以沿用公子的称谓。而春申君黄歇的身份就有待考证了,单从其姓氏上分析,与当年周武王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并无直接关系。如此论起来的话,他顶多算是楚国的超级贵族。

    历史的延续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层,也就留下无数个谜让后人去解析破译。后人著书立传,也仅能从历史遗留下来的点点滴滴去推断记录了。所具争议在所难免,也请诸位看官莫要纠结就好。

    作为君上一词,一般都是指有自己所属封地的诸侯或者是某某君。而此时的春申君有属于他的封地,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吴地。所以在这里称黄歇为君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出处的。

    吕子此时最关心的不是该如何称呼黄歇,因为他此刻的到来是想和春申君研究一下阻止楚军出兵的方案。如果说开始的时候黄歇知道楚军动向,那么以目前这位国相的实力完成这个计划并不难。

    现在的问题来了,由于黄歇南征患病导致这位手握楚国大权的并不知此事,那么事情便自此有了反复。毕竟现在的楚王身边已经出现想好事的李园和其妹李嫣,这两位现在可是一个国舅爷一个王后。考烈王再怎么着,也是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拐的。

    现在已经可以这么认为,黄歇辛苦建立起来的权力大厦开始出现裂缝了!

    但这些话是不敢明讲出来的,论起人家楚王熊完和黄歇的关系来,再怎么说吕子也是个外人。而且作为一名秦人,是与楚人有着深仇大恨的。虽然外界并不是清楚吕子的真实身份,黄歇对此却是一清二楚的。

    两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叙久,理所当然。可要是把该说的都说完,接下来再说的就是重点了!

    得知此次楚王竟然会背着自己调动楚军行动一事,黄歇感觉有点坐不住了。原本打算在封地再多将养几日的打算自此取消,临时起意决定即刻赶回都城议事。

    既然楚军此行的目的地是上党,而吕子又是带着这个消息来的,黄歇顿时明白吕子此行的目的。于是趁对方还没有说明来意之前,抢先表示自己最近总感觉老眼昏花。这条老命恐命在旦夕之间,至于那些国之大事,最好还是交给年轻人去操心吧!

    闻听此言,吕子只是笑而不答。坐在对面的这位老兄恐怕不是命在旦夕之间,而是想旦夕之间就能赶回都城去!若不如此,相信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