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甲-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能控制出这片真空地带,现在可是秦军在牵着赵括军的鼻子走。秦军出现的地方,赵军必然会往外撑出数里地进行迂回包抄。只要白起命令秦军出现在赵军的西壁垒附近,赵括军自然而然就会相应朝西移动出几里地。

    秦军这么做,其实是做给赵括军看的。而真正让赵军的西壁垒守军看到的,却是身穿赵军军服的秦军。当赵括从晕头转向的穿插部队那里收到消息后,随即发现秦军的真实意图。当即下令距离西壁垒最近的穿插部队马上停止行动,直接支援西壁垒。

    白起这些年的兵书岂能白读!?派出打算骗取西壁垒的秦军后,当即命令司马梗、司马错两位将军带领所部两万人马在西壁垒以西的丘陵地带庄头村设伏。严令禁止放过一名赵军,否则就提头来见!

    等司马梗和司马错领军离开后,白起又派遣大将胡伤带一万畴骑奔袭庄头村以北十里地的山后村。等胡伤准备领命出大帐时,白起命军卒拿老将军王龁的帅旗出来。交予胡伤的同时,面授机宜并告知举此旗作战。至于理解不理解的,服从命令就是。

    战场上的信任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白起使之为左膀右臂的胡伤。由此,对胡将军极为倚重。而秦国将领里面,与白起交好并始终不离不弃的就是这位秦国客卿胡将军。不敢说是言听计从,估计也差不多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也是咱们偷偷私底下说的。此时的白起别说是让他举王龁的帅旗作战,就是让他举赵国的大旗作战都不待犹豫的。

    白起如此作为,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后人评价白起是个极度凶残之人,那是因为那些人没有经过残酷的战争。而所谓的正义之战传至后世,往往都是经过文化人再三修饰过的历史记录。当你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想让自己能够活下来的唯一办法就是杀敌。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不单是指那些为正义而战的将军,同时也是指那些为所谓的邪恶而战的将军。自古便有成王败寇之说,是非功过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

    白起是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的枭雄之辈的人物。在他未完成整个作战计划之前,是绝不会让自己指挥秦军消息走漏的。此时的包围圈还没有稳固下来,一旦被赵括发现是白起领军而出现大范围鸟兽散,几十万赵军完全不是现有秦军能够收拢住的。

    赵括的作战意图再明显不过,那就是实施大面积穿插作战。尽最大能力吃掉上党的几十万秦军,能一个不剩最好。而白起的作战意图与赵括如出一辙,布下天罗地网将几十万赵军一网打尽。

    也不知道上党战役若是赵括的作战计划成功,历史又该如何去点评?但历史从来都没有假设,让读者看到伤心处无不怆然泪下。

    一直喜欢身在前沿阵地的赵括此时也感觉有点怵头,因为他派出的穿插部队总在反馈一个不好的消息。不管走到那,地图上明明不会出现秦军的地方总会有秦军在活动。

    秦军主力不是明明都在丹水河一带驻扎的吗?如何上党地区到处都有!?

    心底有些许不安的赵括随后跟随大军秘密渡过丹水河,他决定亲自赶到秦军一直未攻克的西壁垒附近的村庄侦查。若是西壁垒附近的情况不对,作战计划也应该相应做出调整。

    西壁垒的守军能坚守两年有余,城中储备的粮草其实早已消耗殆尽。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接济是常年生活在上党地区的老百姓们暗中帮忙的结果。

    虽然秦军沿途封锁严密,仍架不住当地人对当地环境的了解。秘密通道也就应运而生,确保西壁垒始终没有被攻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长子县城的粮草补给和兵员补给总能悄悄送入西壁垒。

第375章 历史之河() 
秘密带领大军完成登岸的吕子随即将登岸的消息传递出去,相信不日便会到达翘首以盼的武安君的手中。此时充分掌握地图的好处得到彻底地彰显,当地人竟然没有一人发现赵军的大后方突然出现两万多人的秦军部队。

    按照当初的约定,吕子需要等待从秦军大营那边传回的消息。这也算是准备进入实质行动的最后一道命令,毕竟当时的通讯系统不敢让人恭维。这边发现紧急情况马上汇报,然后等主帅的消息。果真如此,估计能等到天荒地老。

    担任重头戏的这支秦军就埋伏在山林之中,良好的环境保护让他们始终没有暴露。这就给整个战役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最终让秦军在上党战役中一局定乾坤。

    李信在军中也没少听到过关于武安君的一些传闻,再加上曾跟过白起一段时间让他对此传说也是深信不疑。以他对吕子为人的了解,也就知道吕子跟白起完全不是一路人。

    等消息的这几天里,李信一直想找个人说道说道。有话不说出来,是会憋出毛病来的。他的父亲就在军中,却因为各自身份的原因导致两个人好象并不熟。去找老爷子说话,一想起来就感觉头大如斗。再加上崇尚军功的老一辈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借此光宗耀祖,让他更不敢在此时去找骂。

    因为不舍得离开吕子,孙十三和李信在军中都没有正式去领官职。就算兵部里有他俩的军官档案,没有公布出来的就不能作数。你说你现在已经是百夫长,好!我信!证据呢!?

    憋不住的李信就去找熟悉的孙十三说话,却被人家不理不睬晒衣服。说急了,孙十三干脆跟李信谈马。你说!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的东西嘛!

    当夜晚再度降临,吃饱的吕子照常拿出兵书战策研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最近的风头应该逃不走,现在只能当好这个暂时的将军了。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趁着还没交上手,抓紧时间学习还是必要的。

    李信偷偷摸摸来到主将的大帐,让值守的军官下去休息。至于担心主将的安全,你完全不用担心的。本将军昔日可是负责王宫安全的侍卫郎,大王的安全都是咱照应着的呢!

    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吕子听到帐外传来窃窃私语,放下手中的兵书看向门口。

    “谁在外面喧哗!?”话音未落,就见李信鬼鬼祟祟地走进来。

    说实在的,临阵磨枪这事也是被迫的。若不是形势所迫,吕子才不会去看兵书呢。此时见是李信走进来,正好给自己找个不用读书的借口。招手让这位大内侍卫郎进来,示意有事坐下说。

    听到主将说出的意思,李信顿时把心放下大半。看看被吕子放在桌上的竹简,也是暗暗好笑。此刻若是可以不参加这场战役,你早就寻个借口遁逃了!如何还会坐在这看书!?

    大帐内并未外人,李信也就不再矜持(古时是指手持仪仗矛,而非现在指的是举止有度的小女子)。大大咧咧地找个地方坐下,顺手摸起壶给自己倒水。

    说书人喝水,一般都是要准备大讲特讲的。闲得蛋疼的吕子正想听会儿评书转移下思路,于是转身回去坐定静待下文。

    李信清清嗓子,开始讲述关于武安君的一些传闻。传闻一般都是指街头巷尾不能入正文的话题,有时是禁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的。

    吕子接触到的都是具有官方档案性质的资料,其中自然不会有这些所谓的道听途说。此时也是头一次听说,也就表示愿意洗耳恭听。

    其中的一个传闻,就是武安君在攻克某诸侯国一座城池后的所作所为。破城的白起命令军队进城后鸡犬不留,他手下大将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去找大将军说理。

    你猜白起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他说城中守军若不是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也就不会坚守如此长的时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就导致我秦军骁勇之士死伤数千人。此仇若是不报,以后如何还好意思再统御众军作战!?

    李信说完以后偷着看看吕子的脸色,便闭住嘴不再言语。

    吕子并未马上接话,李信刚才所说的这个传闻里的两个主人公,他其实都认识。一个是白起,另外一个就是他自己。也就在那天的夜里,他曾亲眼见过以人头论战功的秦卒们把所有的功劳都随着他们的将军一同埋于地下。

    到底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这个复杂的命题,恐怕下去几万年都论证不出来吧?

    吕子其实最不希望在上党见到白起当主帅,他更希望还是王龁为帅。可让他又不得不去接受现实的是,此战非白起不能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