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北人为什么蓄意欺瞒?一句话,不想卷进皇统之争,不想被齐王害了,为此甚至不惜放弃燕北之利。
幽燕人麻烦了,他们就在边陲,身不由己,想躲都躲不掉,如此一来必须做出选择,是坚决阻止齐王戍边,还是顺势支持?从长远利益来看,阻止为上,毕竟有汉王杨谅这个前车之鉴,幽燕人无论如何也不敢重蹈覆辙了,但从当前南北紧张局势来看,齐王戍边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南北关系的作用,而南北关系的缓和,显然有利于维护幽燕豪门世家的既得利益。
急切间,幽燕人难以决断,只能暂作观望,不敢轻易选择。
中枢在南北关系上始终有主战和主和之争,东征本身就证明主战派占了上风。现在东征连连失利,主和派的意见能否压倒主战派?然而最近高层传出一些风声,说东征并未结束,这说明中枢内部斗争非常激烈,主战派还是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如果中枢始终被主战派所把持,当前紧张的南北关系就难以缓和,南北冲突会越来越严重,南北大战随时都有可能爆,而南北大战一旦爆,不论规模大小,对幽燕豪门世家来说都有利益上的损失。
目前对他们来说可以预见的最大损失就是燕北之利。燕北走私是南北和平的产物,如今南北关系紧张,有爆战争的可能,燕北走私自然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虽然利益非常丰厚,但危险也非常大。
此刻河北人因为齐王可能北上戍边,就毅然放弃了燕北之利,足以说明齐王戍边的背后有推手,而这个推手十有**是中枢的主战派,主战派不但要完成东征,还要动南北大战,给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的大漠北虏以沉重一击,为此要早作准备,而断绝南北走私肯定是遏制北虏壮大的一个必要手段。但幽燕豪门世家强大,地方势力众多,依靠官方打击走私阻力太大,于是主战派借刀杀人,齐王北上戍边,白贼“隆重登场”,河北人见机不妙,脱身而走,幽燕人怎么办?
幽燕的豪门世家历经风雨,见惯了大风大浪,当然不会在意这点蝇头小利,相比起来,中土强大,北虏臣服,北疆稳定,其利益之大难以估量,所以对幽燕的豪门世家来说他们根本不在乎燕北的走私之利,他们在乎的是南北和平。
如今中土远远没有强大到“杀虏如屠狗”的地步,尤其近期,东征连续失利,西北危机重重,国内局势动荡,内忧外患一起爆,急需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所以主战派的愿望是好的,但面对现实,必须灵活变通,必须妥协忍让,必须卧薪尝胆,为此要维持南北和平,要保持南北走私的现状,不要蓄意恶化南北关系,更不要故意加剧南北冲突,甚至主动引爆南北大战。
然而,幽燕的豪门世家虽然是南北对峙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对国策的影响力太小,尤其改革派把持朝政后,国防和外交战略也随之“激进”,幽燕的豪门世家也是深受其害,无可奈何。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级豪门范阳卢氏和幽燕五大世家邹氏、简氏、燕氏、邵氏、苑氏,还有慕容、赫连、万俟等鲜卑诸种大姓迅达成共识,先观望,看看这件事的背后推手真实目的何在,一旦中枢主战派盲目自大,一意孤行,不但无意缓和南北关系,反而有意引爆南北大战,无论从中土大利出还是从北疆乃至幽燕的地域利益出,他们都要竭尽所能予以阻止。
侯莫陈巍虽然出身鲜卑望族,但在范阳这块地盘上他只能做“鸵鸟”,任由豪门驱使。此次出兵,卢氏为确保万无一失,特意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卢君宪统领诸家宗团,侯莫陈巍对其自然是言听计从。
军队扎营后,先期派出打探军情的斥候6续归来。形势很严峻,不但巨马河对岸有大量叛军,就连上谷府易城都给叛军包围了,再联想到正在攻打高阳宫的叛军,粗略估计一下敌人的规模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侯莫陈巍亲自到巨马河边走了一趟,亲眼见证了对岸的叛军规模,非常吃惊。他只有八百卫士,临时征召的宗团壮勇也只有五百余人,这点人马连河都渡不过去,更不要说击败叛军了。侯莫陈巍毫不犹豫,当即就要书告留守府,向段达求援。
卢君宪阻止了,“此事不急,明天上午再报留守更为妥当。”
侯莫陈巍惊疑不安,“若高阳宫失陷,上边追究下来,责怪某驰援不及,某这颗头颅必定不保。”
卢君宪不屑地看了他一眼,嗤之以鼻,“你能渡河吗?”
侯莫陈巍摇摇头。
“为何不能渡河?”卢君宪追问。
侯莫陈巍顿时醒悟。看到敌人一箭不,惊慌失措,怯战怕死,连敌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匆忙求援,纯属找死。
“你知道对岸叛贼的身份?”侯莫陈巍试探着问道。
“这份急报某来写。”卢君宪淡然说道,“你明天上午送留守府即可。”
=
八月初二,涿郡,临朔宫。
内史舍人封德彝接到了范阳卢氏的密信。
卢氏老宗主是封德彝的舅舅,因为这层亲密关系的存在,这封信进入行宫的时候虽然有些辗转,但还是以最快度送到了封德彝手上。信的内容有两个,其一,白贼突然现身上谷郡,其麾下十几万叛军正在上谷、河间一带烧杀掳掠,攻打高阳宫的叛军正是白贼的队伍;其二,有确切消息证实,白贼的主力由常山关翻越太行山北上,目标燕北。
卢氏老宗主在信的最后部分出了疑问,白贼人多势众,从齐鲁转战河北已经是不可思议,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为何直到他攻打高阳宫,踪迹才突然暴露?这一路上,这么长时间,谁在暗中掩护?他为何要北上燕北?他到燕北的目的又是什么?
封德彝大为吃惊。他从段达透露的讯息里猜测到了齐王有以戍边来争储的可能,而白贼不过是其争取戍边机会的小手段而已,但如今看来,真相与他的猜测有很大出入。
不论是他还是段达,都有意识忽略了白贼,都想当然地认为白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不足为虑,然而,事实却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巴掌”。
白贼竟然有十几万人,竟然悄无声息地杀进了燕北,而攻打高阳宫不过是白贼的瞒天过海之计,更严重的是,如果卢氏老宗主的消息真实可靠,如果白贼的实力的确强大,那他杀进燕北的后果就可怕了,最起码他可以影响北疆局势,而北疆局势牵一动全身,必然会影响到南北关系的走向,这个麻烦就大了。
=
=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书一封()
封德彝根据现有讯息,对隐藏在高阳危机背后的秘密重新进行了一番“梳理”,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他可以肯定这是一盘“大棋”,一个针对日益恶化的南北关系所做的精妙布局,其中齐王很关键,但齐王也就是一个棋子而已,可以对北疆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却决定不了南北关系的走向。
决定南北关系走向的只有两股力量,一个是圣主和中枢,一个是始毕可汗和牙帐。
对中土来说,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大漠北虏越是展壮大,对中土的威胁就越大,就会直接影响到天下共主的至高无上的威权,所以必须遏制和削弱大漠北虏,必须将其扼杀于崛起之中。对于大漠北虏来说,中土这头雄狮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时时刻刻都有生存危机,为此必须展壮大,而展壮大除了自身的茁壮成长外,还要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一切手段打击和削弱对手。
也就是说,在南北双方握手言和的笑脸上,实际上都隐藏着杀死对方的凶残之念,只要有机会,这丝凶残之念就会爆,双方就会背信弃义拔刀相向。历史证明,在南北战争史上,汉武大帝曾经把匈奴人杀得落花流水,甚至赶出了大漠之外,而鲜卑等五胡诸虏也曾呼啸而下,横扫中原,把中土人压制在长江以北。以史为鉴,统一后的中土人梦想着封狼居胥,重建汉武之伟业;而崛起于大漠的突厥被诸种胡虏也不忘饮马黄河,再现先辈之辉煌。
南北双方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英雄壮志和激昂战意,这注定了南北战争始终是南北关系的主旋律,而在南北双方任意一个崛起和双双崛起的过程中,最高决策层中主战之声都是震耳欲聋,战争也随之如影附随。
今日南北关系亦是如此,南北双方都在迅崛起之中,战争也如影附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