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军方也会支持中央;关陇人也可以支持中央;但关键就是利益上的取舍;中央不能让军方既流血又流泪;关陇人也不愿“舍己救人”;中央必须补偿西北军和关陇人的损失;不能让西北军和关陇人承担西疆边郡丢失的罪责。

    双方争执不下;李仁政最后直接划出了“底线”;西疆边郡如果因此而失陷;责任就由卫文升和支持卫文升的中央大员们承担。你们必须妥协让步;否则就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之局。

    卫文升、萧造、袁充、郭文懿、卢楚等中枢大臣权衡之后;选择了妥协;做出了“两线作战但有所取舍”之决策;军方做为决策的执行者;不承担因此决策而带来的相关责任。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寸步不让() 
六月十三日;深夜;西京接到了东都留守樊子盖出的“出兵支援”的请求。

    这一请求不是由越王杨侗出;而是由东都留守府樊子盖出;足以说明东都内部矛盾非常激烈;同时也说明越王杨侗对东都形势的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他不想看到这场军事政变演变为皇统大战;不想看到东都因此变成废墟;但樊子盖的想法显然不一样;他要借助这场风暴给保守力量以致命一击;不但要摧毁杨玄感;还要重创关陇本土势力;为此不惜付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乃至东都变成废墟的巨大代价。

    樊子盖的想法代表了改革派的立场。二次东征已不可持续;而连续两年东征失败把圣主和改革派推到了“政治悬崖”的边上;生死悬于一线之间;改革派们为之疯狂;他们没有退路;没有选择;只有不惜代价击败保守派;才能拯救自己;才能拯救改革;才能继续把持最高权柄维持自身利益。

    当然了;改革派在这场风暴中将会付出多大的代价还是个未知数;改革派有信心也有实力把自身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而有信心有实力利用这场风暴达到自身目的的远不止改革派一个;各大势力都要大展拳脚、各显神通。

    樊子盖请求西京“出兵支援”坚定了卫文升的决心;西京的改革势力为达目的;也要破釜沉舟了。

    这一消息也坚定了关陇本土人的决心。改革派都不惜代价;都要破釜沉舟了;自己这边还有选择吗?没有选择;唯有迎头而上;唯有浴血厮杀了。

    中立派冷眼旁观;不论形势如何展;他们都是明哲保身;火中取栗的“渔翁”肯定没有独善其身的“乌龟”安

    宗室和山东人不得不坐下来仔细商讨了。

    在这场风暴中;宗室十分被动;为了国祚他们必须支持圣主;必须帮助改革派;与改革派合作;同样还是为了国祚;他们必须最大程度的保护保守派;杨玄感一系全军覆没后;河洛势力奄奄一息;就靠关陇本土势力独自抗衡改革派了。宗室倒不是要刻意维持改革和保守两派对峙之局;而是关陇本土和河洛这两大贵族集团是国祚的根基;是大隋王朝赖以生存展的基础;一旦这个根基、这个基础在这场风暴中坍塌了;国祚还能安稳?王朝还能兴盛?西京的宗室力量较为薄弱;仅靠杨则一人独木难支;必须寻找盟友;而当前最好的盟友就是山东人;就是以崔氏为的河北人

    山东人坐山观虎斗;关陇人自相残杀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改革派和保守派打个两败俱伤对他们也非常有利;但关键问题时;无论是关陇人;还是改革派;面对山东人这样一个窥伺一侧、虎视眈眈的“庞然大物”;谁敢掉以轻心?山东人可以坐山观虎斗;但若想趁火打劫、渔翁得利;难度就很大了;稍有不慎就会卷进去;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太不划算。

    刑部侍郎明雅、尚书右司郎卢楚、秘书丞崔民令都是河北人;他们与东都的河北人保持一致;东都那边的观国公杨恭仁、秦王杨浩和崔赜结盟了;西京这边他们与有司谒者杨则也结盟了。

    内史舍人郭文懿出自山东太原世家;从山东人的整体利益来说;他支持河北人;但从地域利益来说;他不想过度介入到这场风暴中。

    京兆内史李长雅出自赵郡李氏辽东房。这一房的李弼一脉崛起于关陇;与关陇人走得近;但他们又无法割舍自己与赵郡李氏的关系;所以始终游离于两大贵族集团之间;然而这一次他们必须站在关陇本土贵族一边;因为他们家的蒲山公李密是杨玄感的同党;参与了这次兵变;家族若想与李密划清界限;就必须去东都诛杀李密大义灭亲;必须亲自去剿灭杨玄感以表对圣主的忠心。

    六月十四日;凌晨;西京皇城尚书省内依旧是争执激烈;各方在出兵东都、增援河右和留守西京的诸多细节上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西京留守卫文升拒不让步;坚持支援东都的人马必须达到两万;而李仁政做出了妥协;愿意把增援河右的军队降到一万人;但再降他就不同意了。五千人马增援河右实际上很难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尤其在中央“有所取舍”的决策下更难有作为;但军方对河右战局依旧抱有信心;试图在困境中迎难而上杀出一条血路;即便保不住西河也要力保河右无恙;而前提就是必须保证增援部队有足够强悍的实力。

    在统兵权上;卫文升也是寸步不让;他坚持要亲自率军支援东都;坚持由代王杨侑留守西京;坚决把这场风暴控制在军事政变范围内;不允许它演变成皇统大战;不给居心叵测的关陇本土贵族以任何摧毁东都摧毁改革的机会;而以民部侍郎韦津、给事郎赵长文、殿内少监韦圆成、鸿胪少卿苏夔为的关中本土权贵却坚持要由代王杨侑领军出战;理由很充分;代王杨侑要利用这个机会建立功勋;要为其在问鼎路上走得更远赢得更多机会。你卫文升蓄意阻挠代王建功目的何在?居心何在?你以这种强硬姿态公开介入到皇统之争中;必将得罪整个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你可考虑到了它的严重后果?

    双方各怀其利、各执一词、各不相让;再加上宗室和山东人同样不愿意代王杨侑率军出战;但同时又不愿意站在改革派一方与关中本土权贵撕破脸;只能从中“和稀泥”;结果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让局面更为混乱。

    六月十四日;清晨;东都再来急书;樊子盖急报;偃师失陷;偃师都尉来渊投敌;武贲郎将周仲全军覆没并投敌;河南令达奚善意五千大军临阵倒戈;杨玄感势如破竹挡者披靡;已兵临白司马坂与裴弘策对峙;距离东都北郭的上春门仅剩十几里路程了;与此同时;贼帅韩相国突破了西苑防线;杀进了积翠池;沿着积翠池南北大堤疯狂攻击;距离皇城已近在咫尺了。东都形势已非常危急;樊子盖请求西京;火增援;万万不能耽搁时间;一旦有所贻误支援不及;则后果不堪设想。

    西京震惊。

    杨玄感的攻击度太快了;摧枯拉朽一般无人可挡。依照这一形势进行分析和推演;东都守不住了;失陷已成定局。杨玄感在东都的优势太明显;河洛人蜂拥响应;京畿应者云集;再加上东都卫戍军纷纷倒戈;城内内应无处不在;东都的大门就像洞开一般形同虚设。东都失陷;越王杨侗只能率残军退守河内;已经无法给西京大军以有力配合;而杨玄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东都后便能横扫京畿;一旦其兵临潼关;西京就十分被动了;退一步说;即便杨玄感未能及时夺取潼关;但他依然可以据崤山之险、扼函谷而守;同样能能让西京大军止步于函谷关外;只能望东都而兴叹。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齐王杨喃;一旦齐王杨喃看到东都失陷;自己有了夺取皇统的机会;则必然与杨玄感联手;以图殊死一搏;到那时形势就一不可收拾了;只要齐王杨喃进入东都登基称帝;则二次东征必然功亏一篑;内战必然爆;统一大业也就面临崩溃之危。

    然而;东都形势越是糟糕;未来趋势就越是不堪;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就越是被动;所以卫文升、萧造和袁充等人的态度也就愈强硬;这时候妥协让步就等于拱手交出主动权;任由对手操控;形势会对圣主和改革派更加不利;一旦关陇本土权贵倒戈;转而支持齐王杨喃;与杨玄感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则大事去矣;分裂和战乱必将席卷整个中土。

    卫文升一咬牙;拿出了自己的“底线”:代王杨侑必须留守西京;支援东都的军队人数必须达到两万五千人。

    危急关头;宗室大臣杨则和山东籍大臣郭文懿、明雅、卢楚、李长雅、崔民令没有选择余地;只能义无反顾地支持卫文升。

    司隶大夫裴操之果断支持卫文升;没办法;他必须表态了;他可以肯定裴弘策要大败于白马山坂;极有可能被杨玄感杀得片甲不留;这对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