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关键就在这里。”李珉笑道;“如果公都没有攻陷整个东都的信心;越公又哪来的信心?既然公都认为仅靠攻陷东都外郭根本无法逆转战局;越公又为何身陷死地?”

    李浑神情骤凝;脑际灵光一闪;立时顿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越公志不在东都。”李珉叹道;“如果我们都被东都的风云所吸引;甚至迷失其中;那就必然中了越公的调虎离山计;最后都成了越公的诱饵;被越公所算计;辛辛苦苦为越公做了嫁衣裳。”

    李浑陷入沉思之中;反复推演;最终不得不佩服杨玄感的谋略。此人虽然没有带过兵;也没有经历过血腥战场的锤炼;但少时就随父征战;再加上天赋好;在谋略上的确有过人之处;然而大家看到的都是杨玄感在政事上的成绩;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人;亦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也正是因为大家都低估了杨玄感的能力;都忽略了杨玄感在军事上的天赋;再加上杨玄感一直在故布迷阵;结果大家就必然中计;就必然一头栽进陷阱里;本来这个陷阱是用来埋葬杨玄感的;最后却自掘坟墓了。

    李浑在佩服杨玄感谋略的同时;亦很佩服李风云的智慧。虽然占据关陇的确是杨玄感最好的选择;很多人都会想到;但这场兵变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却是西京的态度。西京没有与杨玄感结盟;但也没有与杨玄感反目成仇;始终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只要形势的展对杨玄感越来越有利;西京的最后选择可想而知;而杨玄感故意示敌以弱丨在自己的真实目标外布下了重重迷雾;让西京有十足的信心攫取这场兵变的成果。如此局面下;大家都存了观望之心;都想利用兵变攫利;都想吃于榨尽杨玄感;于是也就都选择性地忽略了杨玄感还是有机会据关陇而称霸的可能;结果大家都迷失在了杨玄感布下的迷雾中;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白李风云看破了迷雾;现了真相。

    “如你所言;对于越公来说;拿下东都外郭足够了。”李浑抚须而叹;“足以把西京大军吸引到东都战场上;足以调虎离山;足以⊥越公畅通无阻地进入西京;占据关陇。”说到这里他突然问道;“白何时做出这一推演?哪些人知道这一推演?齐王是否知道?”

    李珉心知肚明。李浑担心齐王身边的人泄露机密;如此机密假如泄露了;西京提前做好准备;那对杨玄感和齐王;还有李风云来说;都是噩耗了。

    “除了他之外;就只有你我两人。”李珉说道;“蒲山公(李密)亦是一无所知;不过据他的推测;蒲山公既然把攻打东都做为下下之策献于越公;那么当越公进入东都战场后;蒲山公必然想方设法说服越公西进关中;也就是说;殊途同归;最后越公和蒲山公的策略还是一致;为此我们必须小心防备蒲山公;以免被其算计。”

    李浑冷笑;对李密不屑一顾;“既然白的目标是东都外郭;那某就助其一臂之力;先砍了樊子盖的股肱;让其痛不欲生;让东都乱上加乱。”

    “善”李珉抚须而笑;对李浑的“默契”大为赞叹。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实力至上() 
第四百四十三章实力至上

    六月初四;深夜;正在永济渠上放舟西进的杨玄感接到了杨玄挺的急报;唐炜叛变;据临清关死守不退;选锋军攻击受阻。

    杨玄感不以为然;胡师耽亦是从容自若。

    这本在预料之中;早有对策;虽然杀进河内;从河阳方向渡河打东都是一条捷径;而且还能与早已突破京畿防线的李风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有效牵制东都卫戍军;但河内豪门世家在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肯定要对杨玄感展开“有节制”的攻击;即便是做做样子;杨玄感也不能不防;另外东都拥有大河天险;有邙山防线;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卫戍军;若杨玄感把所有军队集中于河阳方向;风险实在是太大;一旦受阻于大河;又迟迟不能越过邙山;不但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还会严重恶化自身处境;后果极其严重;所以杨玄感为了稳妥起见;遂兵分两路攻打东都。

    一路由杨玄挺为帅;带着偏师;打着选锋军的旗号;攻打河内;做出由河阳方向渡河攻打东都之态势;一路则由杨玄感亲自为帅;带着主力;乘坐船只;经永济渠转入淇水河道;再由淇水河道进入大河;然后逆流而上;由洛水杀向东都。

    杨玄挺的偏师若一切顺利;则能在河阳方向起到牵制作用;以吸引东都注意力;掩护杨玄感的主力顺利抵达洛水;然后便是三路夹攻东都了;形势大好;反之;若杨玄挺的偏师不顺利;攻击受阻;那也要继续打下去;因为它同样可以起到吸引东都注意力的作用;还是可以掩护一下主力大军的行踪。

    杨玄感为了保密;并没有在核心圈子里透露这一攻击之策;除了计策的制定者胡师耽和王仲伯外;就连杨玄挺和杨积善都不知道。现在王仲伯正带着载有主力大军的船队行进在淇水河道上;凌晨时分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大河水道;由于他们打着商船旗号;伪做载货船只;再加上有杨玄挺在临清关方向做掩护;短期内被东都现行踪的可能性并不大;这非常有利于大军顺利进入洛水河道;打京师东线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杨玄挺初战失利;受阻于临清关;还是对杨玄感的攻击之策造成了一定影响;毕竟临清关是进入河内郡的第一道关隘;距离河阳有近五百里路程;对东都造成的威胁实在是非常有限;而当黎阳举兵叛乱的消息由唐炜飞传到东都后;东都必然会调整防御部署;加强京师东、北两个方向的防守力量;再等到叛军受阻于临清关的消息送到东都后;东都必然陈重兵于洛水一线;如此一来杨玄感再想打东都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绝无可能了。

    “唐炜?这个人倒是有些胆识。”杨玄感冷笑;“只是河内人未免把事情想得简单了;难道把某阻挡于临清关之外;就能与某撇清关系;划清界限;独善其身?”

    “这代表了河内人的态度。”胡师耽笑道;“他们独善其身的确很难;但短期内只要他们站在大河北岸;静观其变;对我们就很有利了。”

    杨玄感颔认同;“依预定之策;偏师打河内;虽然受阻于临清关;但未必就打不下来;退一步说;就算打不下来;也可以造成一定声势吸引东都注意力。”

    胡师耽点头同意;“既然要造声势;那某就亲自带一支船队伪作后续大军进抵临清关;而明公则带精锐之师由淇水转入大河;日夜兼程赶赴洛水。”

    “善!”杨玄感说道;“待某与主力进入洛水之后;你就撤离临清关;南下延津登舟西进;来东都会合。”

    六月初五;上午;崔处直接到了唐炜的密信;遂十万火急奏报越王杨侗。

    越王杨侗正在尚书都省与大臣们商讨解决东都危局和缓解通济渠危机的办法;因为贼帅韩相国已经攻陷了伊阙威胁到了东都安全;而贼帅白则在通济渠和济水两岸烧杀掳掠;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南北运输大动脉的安全;东都如果还不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扭转危局;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大家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不是丢官就是掉脑袋;一个都跑不掉;所以越王杨侗放出了狠话;拿不出对策就一直议下去;谁也别想走出尚书都省。

    一天一夜过去了;王公大臣们个个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就在这时;一个晴天霹雳突然炸响;举座皆惊;人人变色。

    河内郡主薄唐炜奏报;初三日;礼部尚书杨玄感诛杀了治书侍御史游元;会同左御卫将军李子雄、武贲郎将王仲伯等一大批军政要员在黎阳举兵叛乱;现正率军急向东都杀来。

    东都危机爆了;血雨腥风从天而降;一场恐怖的风暴正沿着大河向东都呼啸而来;瞬息之间将席卷东都;横扫中原。

    大堂上寂静无声;气氛凝滞;再加上酷热的天气;就如一个大烘炉;烤得权贵们大汗淋漓;窒息难当。

    越王杨侗面红耳赤;一边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珠;一边求助地望着杨恭仁、杨浩、崔赜和元文都等关系密切的大臣;祈盼他们开口说话;告诉自己答案;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如何应对?还有更重要的;是否要奏报远在辽东的圣主?一旦奏报;二次东征肯定要中止;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越王杨侗和一帮留守大臣们根本承受不起

    杨恭仁、杨浩等人都闭紧了嘴巴;都把眼睛望着樊子盖;此时此刻;有资格出来支撑大局者;除了名义上的东都最高军政长官越王杨侗外;就是实际上执掌东都军政大权的民部尚书、东都留守樊子盖了。而樊子盖有苦难言;在过去几天激烈的政治博弈中;他孤立无援;基本上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