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子雄指指案几上凌乱散放的来自东都的密报;“二月底;圣主下旨;赦免了宇文述等一大批卫府统帅;允许他们重上东征战场;戴罪立功。三月初三;圣主下旨;征发关中十万男丁修筑大兴城。这两道圣旨之间有何密切关系;大王应该很清楚。”

    大兴城就是新长安城。先帝开国之初;因为旧长安城破败狭小;且水污染严重;于是在旧长安城的东南方向重筑新城;但开国之初百废俱兴;先帝本着节约之精神;仅在新城修建了中央府署所在的皇城和禁中所在的宫城;历时九个月而成。至于外郭;虽然做了详细规划;但因为投资太大;并没有建设;更没有修筑城墙;当时的意见是暂用旧长安城为外郭;等到国富民强、国力昌盛了;再修筑外郭。

    然而;民间财富庞大;贵族官僚和富豪们;还有佛道两教;率先在新城规划之地修建府邸庙宇;营造店铺肆市;久而久之;外郭里坊渐渐形成了规模;已经具备了最后完善的条件;但几十里长的城墙耗费太大;先帝迟迟没有决策

    先帝驾崩后;今上从构筑中土大一统的格局出发;决意迁都洛阳;这严重损害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结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但今上和改革派最终还是赢得了以老越国公杨素为首的河洛贵族集团的支持;再加上山东人和江左人的支持;今上遂在旧洛阳城的基础上修建了新城;这就是东都。

    既然东都是中土的权力中心;西京的地位就下降了;大兴城的外郭建设也就无限期搁置;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自始至终都在抵制圣主的迁都之议;即便圣主强制迁都;强制关陇的豪门世家统统搬迁到东都;也未能阻止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要把中土的权力中心重新搬回西京的决心。

    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第一次东征大败;不但让圣主和改革派军事上遭受重挫;在政治上也全面溃败;而圣主和改革派为了逆转劣势;决心发动第二次东征;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向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妥协让步;以此来换取保守势力对二次东征的支持。三月初三;圣主下旨;征发关中十万男丁修筑大兴城;其政治意义非同凡响。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完善大兴城的建设;完成先帝的遗愿;但此时此刻;东征至上;全部国力都要用在东征上;圣主却调拨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大兴城的外郭;目的何在?难道修筑大兴城的外郭有助于东征的胜利?显然不是;所以这一事件的政治解读只有一个;圣主和改革派在西京的政治地位上做出了让步;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数年矢志不渝的坚持终于有了成效;不出意外的话;西京毫无悬念的战胜了东都;重新成为了中土的权力中

    但是;迁都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祚兴衰;任何一个君主和朝廷都不可能在数年内连续迁都;那对皇帝和朝廷的权威打击太大了;所以这一妥协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权力顶层的内部;停留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事件上;比如盛大的国祭;一般情况下都在京师举行;如果圣主把新年国祭的地点放在西京;放在大兴城;那基本上就等同于承认了西京才是真正的国之都;是中土皇权的象征地;而东都则降格为国事处理中心;换一种说法就是代表皇权的宫城位于大兴城;而代表相权(行政权)的皇城;则位于东都。

    由此引申;留守西京的代王杨侑;距离储君的位置最近;而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相比较而言距离储君的位置就远了。

    再深入引申一下;若二次东征胜利了;圣主和改革派逆转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劣势;那么可以预见;一旦国内外局势稳定下来;圣主和中枢的精力重新放到推进大一统改革上;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由互相妥协让步再次发展到针锋相对甚至大打出手;这一特殊时期的政治妥协产物必定化作乌有。

    所以;李子雄就此做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二次东征必定失败。”

    齐王杨喃听懂了;沮丧绝望的情绪顿时有所改善。

    二次东征失败;圣主和改革派再遭重创;而这一次重创真正具有致命性。中土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持圣主年复一年的发动东征;所以二次东征如果失败了;第三次东征基本上就是自杀;相信圣主和改革派们还不至于疯狂到自杀的地步。

    二次东征失败;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就能完全战胜改革派;改革派势必要遭到一次大清洗;大一统改革将陷入停滞和倒退;但这对齐王杨喃来说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西京保住了它的国之都的政治地位;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依旧牢牢掌控着国之命运;而在这一利好大背景下;齐王杨喃毫无意外会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在皇统之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希望是存在的;关键是现在的坚持;而现在的坚持需要正确的策略。

    齐王杨喃已经有了正确的策略;只是在没有见到李子雄之前;没有听到李子雄对当前东都政局的精辟分析之前;他一直在怀疑这个策略的正确性;因为这个策略来源于李风云。

    李风云早在去年就预言有二次东征;并且二次东征功亏一篑;今年他依旧坚持这一预测;并且依据这一预测积极实施发展壮大之计。现在李子雄也有同样的预测;并且有依据这一预测逆转乾坤的意图;那么;李子雄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齐王杨喃突然有了一种不详预感;当即转目望向韦福嗣;巧合的是;韦福嗣也恰好望向他;眼内充满忧郁之色。果然;两人心有灵犀;想法一致。

    李风云曾预言二次东征功亏一篑的原因是东都爆发了兵变;假如这一预言成真;那么谁会发动兵变?难道是李子雄?以李子雄顽固而坚定的保守理念;以他对激进大一统改革思路的反对;以及他对改革派的仇视;他的确有发动兵变的动机;而以他在军政两界的巨大声望和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人脉资源;只要给他一支军队;他的确有攻陷东都的可能。

    只是;李子雄发动兵变;必然要高举齐王杨喃的大旗;而李风云预言;兵变会迅速失败;这让齐王杨喃心生寒意;忍不住脱口而出;“谁要兵变?”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 
李子雄吃惊地望着齐王;眼里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慌乱;他怎么知道有兵变?秘密泄露了?这怎么可能?

    李子雄是兵变的策划者之一;但何时发动兵变;如何兵变;兵变最终以何种方式结束并达到目的;都没有确定。

    政局在不断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甚至就连他本人都突然“复出”了;而且离开东都到了东莱水师;所以到目前为止;虽然二次东征是个绝佳的发动兵变的机会;但因为兵变的几个策划者“各奔东西”;至今未能聚在一起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因此兵变还停留在筹划阶段;距离实施遥不可及。

    不过;李子雄雄心勃勃;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所以他乘着齐王杨喃进入齐郡戡乱;周法尚让其支援张须陀之便;与齐王相见;打算试探一下齐王;看看有没有可能说服齐王发动兵变。

    在兵变的策划中;说服齐王发动兵变是方案之一;成功希望非常大;这不仅仅因为齐王是本朝唯一合法的皇统继承人;他的背后有庞大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而且齐王的政治理念很保守;符合保守势力利用皇统更换来推翻改革的条件;另外正好圣主和改革派一直图谋废黜齐王;拿掉他的皇统继承人资格;这让齐王深陷绝境;让他有了逆转命运的愿望和动力。

    可以预见;一旦齐王发动兵变;率先响应齐王的就是这群秘密谋划兵变的权贵们;而这些人不是手握大权就是手握重兵;再加上变相“绑架”了一直支持齐王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各大势力联合到一起;足以控制东都和西京;而齐王有了关陇和中原;有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和河洛贵族集团的鼎力支持;足以与圣主、山东人和江左人分庭抗礼;足以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足以赢得这场内战的最后胜利。

    然而;这个策划的关键就是齐王;若齐王拒绝以暴力手段夺取皇统;不愿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不愿挑起内战祸害中土;那么这个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策划就毫无意义。

    在第一次东征大败;圣主不惜代价要发动第二东征的时候;李子雄曾与杨玄感、李密具体商讨了这个策划;因为齐王杨喃不但成功“逃”出了东都;还利用居外戡乱之机掌握了军队;这使得以齐王杨喃为“大旗”发动兵变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大大增加;但齐王自小在“温室”里长大;上面又有个哥哥给他遮风挡雨;让他一度远离尔虞我诈、血腥残酷的政治角斗场;所以齐王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而这种性格的人基本上优柔寡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