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加快发展速度?如何让自己的实力有个质的飞跃?目前看来唯有利用杨玄感的东都兵变;唯有在兵变中获取最大利益;舍此以外别无捷径;而若想最大程度的利用这场兵变;就必须加入这场兵变。

    在这之前;李风云一直拒绝参加这次兵变;因为这次兵变败得太快了;快得让李风云根本找不到获利的机会;所以他最终选择了趁火打劫;乘着官军围杀杨玄感;无暇他顾之际;渡河北上;顺便在永济渠一线大肆劫掠一番;接着就上太行山;说白了还是被动;一直在被动中求发展;其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现在李安期一句话“惊醒”了李风云;让他豁然顿悟;让他突然间看到了蕴含在这场兵变中的巨大机遇;让他有了积极参加这场兵变的动力和**;但是;历史因此而改变;是否会加重中土的灾难?

    推演一下;若杨玄感攻陷东都;据险关要隘而战;内战旷日持久;直接影响到的就是第三次东征;也就是说;因时间、财力、政治因素等等相关原因;已经不具备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条件;而没有第三次东征;东都就能进行更为充分的南北大战的前期准备;北疆镇戍军亦能得到出充分的休整;从而有效提高防御能力;这都有助于中土人在这场南北大战中赢得更多优势。

    历史上的这场南北大战;中土人败得很惨;这成了压垮圣主和改革派的最后一根“政治稻草”;直接加速了国祚的崩溃。正因为如此;李风云非常担心历史改变后;影响到南北大战;致使北虏直接杀进中土腹地;大大加快国祚崩溃速度;以致中土灾难更为深重;但从目前的推演来看;如果历史如李风云所预料的那般改变;应该对南北大战是积极的影响;不但有助于中土人抵御北虏入侵;还有助于减缓国祚崩溃速度;而这一速度的放缓;会给李风云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这显然对李风云有利。

    一方面是历史车轮在飞速转动;留给李风云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方面正好有个机会可以加快李风云的发展速度;那么李风云还有什么选择?他没有选择;唯有倾尽全力、不惜代价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

    李风云接受了李安期的建议;接下来两个人围在地图前;反复推演东都兵变中可能存在的所有可以利用的变数。实际上这个机遇稍纵即逝;很难抓住;即便抓住了还附带有很大的危险;因为在帮助杨玄感攻陷东都的同时;齐王杨喃、代王杨侑;还有从涿郡南下的卫府军;已经从三面包围而来;李风云必须在官军的包围圈形成之前冲出去;否则他就要给杨玄感陪葬了。

    好在李风云还有齐王杨喃这个默契对手;关键时刻还有一线生机;当然;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理想与现实总是很悬殊;能否实现预期战果;只有天知道。

    李安期看到自己说服了李风云;很有成就感;情绪很高昂;与李风云理出了一个参加东都兵变的大概脉络后;这才想到了还要兼顾崔氏利益。

    “东都失陷;越王杨侗就危险了;而越王杨侗一旦出事;崔氏就麻烦了。”李安期眉头紧皱;担心地说道;“如果越国公妥协让步;把越王杨侗推上皇帝宝座;崔氏不是同谋也是同谋;那等于把崔氏直接推进了万丈深渊。”

    李风云冷笑;“某说了;这是某的推演;某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东都一定会爆发兵变;而兵变者就一定是越国公;所以某无法满足崔氏的要求;只能让她败兴而去。”

    李安期稍加踌躇后;忽然问道;“如果她相信你的推演呢?”

    李风云没有说话。

    李安期又说道;“去年因为你的推演;她竟然不顾一切赶赴东征战场;陪伴在黄台公(崔弘升)的身边直到大战结束;而事实证明;你的推演是正确的。试想;有了这个极具说服力的先例;她岂能轻视你对未来几个月东都局势的推演?”

    “相信又如何?她又能改变什么?”李风云目露不屑之色;语含嘲讽;“她不顾一切赶赴东征战场;可曾改变败局?可曾拯救她的父亲?”

    “不错;最终还是你拯救了黄台公。”李安期说道;“所以;于情于理;她对你都更为期待;更加信任;所以;她才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亲自赶到历城城下;走进了你这座叛军大营;出现在你这个中土第一贼面前。”

    李风云的神情严肃了;目露寒光。李安期才给了崔钰凌厉一击;打得崔钰晕头转向;一转眼;李安期的态度又变了;又开始维护起崔氏利益了。这变化是不是太快了一点?

    “小叔;你不要生气;某就事论事。”李安期预感到李风云要愤怒了;急忙解释;“之前崔氏损害我李氏利益;某当然要予以还击;而就东都兵变这件事而言;某必须兼顾到河北人的整体利益;必须兼顾崔氏的利益;若崔氏因为这场兵变而饱受打击;对我整个河北而言肯定是极度不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李风云冷笑道;“若攻陷不了东都;某不能获利;反之;若东都失陷;越王杨侗罪无可恕;辅佐他的长史崔赜亦难辞其咎;崔氏利益受损;这是必然。这世上;本就罕见两全其美之事。”

    “我们没有办法两全其美;不代表崔氏就没有办法。”李安期正色说道;“小叔;从河北人的整体利益来说;李氏与崔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单从你的利益来说;你北上发展也需要崔氏的支持;一旦你大业有成;能否赢得崔氏的倾力支持就更为至关重要;所以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离不开崔氏。在某看来;双方只要平等合作;不要以强权欺人;那该坦诚的还是坦诚;毕竟合作两利分则两伤嘛。”

    李风云沉吟不语。

    “小叔;越国公若在东都城内;拿下东都易如反掌;反之;若在东都城外;以东都之坚固;要么有数倍于城内禁卫军的精兵;要么有确实可靠的内应;否则绝无可能攻陷东都。”

    李安期这句话说到李风云心坎上了;之前他之所以缺乏参加东都兵变的动力;原因正在如此。

    “你的意思是……”

    李风云正犹豫如何措辞;李安期已告诉了他答案;“就算你参加东都兵变;就算越国公有十几万甚至更多军队;短期内亦无可能攻陷东都;而时间一长;各地救援之师纷至沓来;越国公就完了;所以越国公若想在最短时间内拿下东都;就必须要内应。”

    李风云听懂了;若越国公在内应的帮助下攻陷东都;越王杨侗弃城而走便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就能减轻自己的罪责;如此崔氏就能最大程度的保全自身利益。

    李风云疑惑了。依照记忆中的历史;越国公未能攻陷东都难道是因为没有内应?或者内应未能帮助他打开城门?如果事实当真如此;自己就算参加东都兵变;也依旧没有攻陷东都的把握。

    难道;李安期有借助崔氏之力;帮助越国公打开东都城门的办法?

    =

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诈尸?() 
“小叔;以越国公之实力;若其东征期间坐镇黎阳仓;则必在东都布下强大内应;以确保其能在最短时间内内拿下东都;但现在的问题是;越国公的阴谋是否只有少数人知道?东都上上下下对可能存在的兵变是否没有丝毫防备?

    “小叔已在不同场合向多名权贵推演了东都未来局势;做出了东都兵变之预测;既然你预测了;而你又曾成功预测过东征大败;可以预见;那些权贵们在将信将疑之下;必定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准备。“

    “另外今日东都政争激烈;正如小叔所说;改革和保守已大打出手;中枢和卫府已翻脸成仇;如此险恶局势下;圣主和中枢再次远征高句丽;并且抽调相当一部分京畿卫戍力量北上辽东;本身就存在巨大风险;东都政局可能会出现各种变数;危机会越来越严重;这其中就包括保守力量发动兵变;所以圣主和中枢在离开东都之前也会做一些防备。”

    “还有就是留守东都的力量;也是越国公攻陷东都的最大阻碍。目前我们尚不知道最后由谁留守东都;或许是越王杨侗;也或许是赵王杨杲和燕王杨侦;但不论由谁留守东都;谁都不敢丢掉东都;东都丢了;他们也就完了。尤其赵王杨杲和越王杨侗;圣主既然把他们的未来托付给了崔氏;崔氏就不能不倾尽全力;若他们在越国公发动兵变后丢掉了东都;不但两位亲王失去了皇统继承资格;崔氏也将惨遭重创。可以预见;如果小叔预测准确;越王杨侗留守东都;那么越王背后的以八姓勋贵为主的虏姓贵族;和以崔氏为首的山东贵族;必定不惜代价坚守东都。”

    李风云愈发疑惑。依照李安期的分析;杨玄感即便在东都城内安排了内应;也难以攻陷东都;毕竟他的政治对手太多了;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