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联手攻打平壤;绝对遵从和执行皇帝与中枢的决策;但攻击时间肯定不够了;粮草辎重肯定也供应不上;到那时皇帝和中枢也只有下令撤退;退守鸭绿水;如此也就达到了军方的意图。
于是;段文振的遗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执行了。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两百三十一章 纸上谈兵()
如此重大机密;刚刚拟制;知者寥寥;远在万里之外的李风云竟然几个月前就做出了准确预测;这太过匪夷所思;已经超出了崔弘升对中土世界奇人异士的认知。
一个能推断未来的异士;最多也就是预测吉凶;比喻东征的吉凶;比喻王朝的兴亡;但没有具体时间;亦无具体过程;一切都在混沌之中不可见;然而;李风云却能看见;并且看得清清楚楚;这种能力太可怕了。当然了;天命不可逆;未来可以预测但绝无可能改变。这有历史为证;历史上曾出现无数谶纬;许多谶纬准确预测了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但在结果出现之前;没有力量可以逆天而行改变结果;包括预测者自己;都因为看不清历史的轨迹而身死道消。李风云显然是个异类;他似乎能窥探到历史前进的轨迹;这给了他自己以及利益攸关者改变命运的机会。
崔氏和崔弘升对李风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李风云不会吝啬自己的异能;他既然从未来的迷雾中看到了崔氏和崔弘升的劫难;当然要竭尽全力予以拯救。
十二娘子给了崔弘升肯定的答案;她所知道的东征机密都来自李风云几个月前的预测。之前她也是将信将疑;但自从中枢核心重臣接二连三倒在东征途中;远征军渡过辽水之后就受阻于辽东城下寸步难进;她就不得不相信李风云的预测了;所以她郑重其事地告诉崔弘升;李风云对此次东征结果的预测是;大败。
大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东都政局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利于皇帝;不利于当权派;不利于改革;中土的保守势力会向改革派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而朝堂矛盾的爆发会加剧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冲突;国内形势会急转直下日益恶劣。国内危机一旦严重;必定影响到中外关系;尤其南北关系会骤然紧张;对中土虎视眈眈的以突厥人、铁勒人为首的北方诸虏;极有可能南下入侵。如果南北战争爆发;中土内忧外患;腹背受敌;那么皇帝和以改革派为核心的中枢必将陷入政治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国祚有动摇乃至倾覆之危。
大败对崔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大风险。崔弘升做为远征军的统帅之一;必定要承担失败的罪责;轻则除名为民;重则砍下头颅;绝无幸免之可能。所以;十二娘子和崔九日夜兼程赶赴东征战场;当着崔弘升的面;亲口告诉他自救之策。事关重大;书信中根本说不清楚;更有泄密被人告发陷害之可能;唯有当面呈述才能确保安全;才能竭尽所能说服崔弘升。
东征要大败?崔弘升忐忑不安。
远征军受阻于辽东城下并不可怕;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也可以;虽然战争进程会因此而延长;但以中土之国力完全可以支撑。相比起来高句丽国力不济;战争进程的延长会直接把高句丽拖进败亡的深渊;可以预见;到了明天春天;不待远征军杀到平壤;平壤自己就崩溃了。战争的杀伤力太大;不计其数的高句丽人逃离了家园;他们要吃要喝要活下去;而战争摧毁了高句丽经济;战争让高句丽的产出和消耗彻底失去了平衡;平壤根本坚持不下去。
然而;皇帝和中枢迫于东都政局和国内局势的双重动荡所带来的深重危机;迫于长久以来反对和阻挠改革的国内保守势力在政治上的巨大压力;迫于高句丽人的盟友;大漠上那些以突厥人为首的北方诸虏对中土安全的威胁;还有骄狂不可一世的不容亵渎不容侮辱的世界王者心理;迫使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延长战争时间;他们想尽快结束战争;以便牢牢掌控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权;为此;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从打算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利益;以武力威慑胁迫敌人投降的保守稳妥策略;走到了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敌人的激进风险策略。
段文振的遗策本身就蕴含了极大风险;而这个风险正是当初皇帝和中枢拒绝采纳的重要原因;现在皇帝和中枢的态度却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他们要实施段文振的遗策;但此刻已经不是实施段文振遗策的最佳时机;如果强行实施;遗策中所蕴含的风险必将扩大到极致。
在军中统帅们的眼里;远征军以段文振的遗策去攻打平壤;失败是必然;赢了则是天大运气;但统帅们谁也不敢把将士们的性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运气上;所以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正常情况下;远征军肯定是无功而返。既然有了这样的心思;那统帅们也就知道这一仗应该怎么打了;主旨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把远征军将士平平安安地带回家;那就等于以最大的努力克服了段文振遗策中的最大风险;那就是胜利。
崔弘升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准备直杀平壤;但十二娘子却给了他迎头一棒;把他深藏在内心里的恐惧完全激发了出来。
“预言终归是预言。”崔弘升强迫自己保持冷静;语调非常平淡;“预言并不可靠;预言东征失败更是荒谬。高句丽不过是一头豺狼;在强悍的猛虎面前;它永远都是猎物;不堪一击的猎物。”
十二娘子看了他一眼;转身把崔九从地上拉了起来;“你来告诉大人;你告诉他;东征为什么会失败?段文振的遗策为什么会把远征军将士全部送进地狱?”
军事上的事情十二娘子不过略窥门径;泛泛而谈倒是可以;但真要“纸上谈兵”;具体到攻防部署;她就力不从心了。当初李风云做出东征失败预言的时候;曾当着她和崔九的面进行沙盘推演;说得非常具体;但以十二娘子的军事常识;看热闹可以;看门道就不行了;所以此刻她只能把崔九推到父亲面前;让崔九复述当初李风云对战争进程的预测。
崔九在征得崔弘升的许可之后;走到悬挂在帅帐里的地图前;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李风云推断;平壤一战的失败;败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水师为争夺功劳;提前发动攻击;以致水陆夹攻之策失败;其次是低估了高句丽人的反击之力;未能确保后退之路的安全;结果在撤退过程中;后路断绝;以致全军覆没。
崔九语出惊人;崔弘升的脸色当即就变了;“水师提前攻击?来护儿和周法尚都忠诚于圣主;决无可能违背圣主之旨意。”
这话刚刚说完;他心中霍然涌出一个念头;当即便否决了自己的判断。如果水师提前攻击是圣主的旨意;来护儿和周法尚又岂敢违背?
水师渡海;要依照天气条件;所以无法具体到哪一天;但不出意外的话;六月底七月初;也就是远东雨季之期;水师肯定要渡海作战;因为那时陆路大军也应该推进到平壤附近了。中土大军水陆俱进;形成夹击之势;高句丽人被迫两线作战;主力肯定要用来抵御中土陆路大军的攻击;而坚守平壤的军队则必然有限;这就给水师“攻敌不备”赢得了机会。
如果水师攻陷了平壤;来护儿和周法尚的功劳就大了;而来护儿和周法尚都是江左名将;都是皇帝在军方的亲信;他们的功劳也就是皇帝的功劳;皇帝权威大增;同时;陆路诸军的统帅们;无一例外都被皇帝狠狠地打了一个大巴掌;颜面尽失;权威大损。一旦形势发展至此;皇帝不但可以进一步集中军权;还能迅速稳定东都政局;对加快改革进程极其有利。
然而;水师能否攻陷平壤?水师若想攻陷平壤;首先需要陆路大军的配合;需要陆路大军展开凶猛的攻击;以牵制高句丽人的主力;但陆路大军首先受限于雨季河水暴涨的不利条件;行军速度肯定缓慢;其次陆路大军的统帅们迫于粮草不继;攻击时间有限;已经失去了在冬天来临前结束战争的决心;所以可以预见;陆路大军的“消极”攻击;必然给高句丽人在南北两线各个击破对手创造了机会。一旦高句丽人把主力集中在平壤城下;给中土水师以迎头痛击;摧毁了中土大军水陆夹击之策;那么接下来高句丽人就可以集中全部力量用来对付中土陆路大军。如此一来;陆路大军的攻击难度大大增加;直待粮草难以为继;必然后撤。
“我大军在后撤途中有两道险阻;萨水和鸭绿水。”崔九手指地图上的萨水;神情异常凝重;“若高句丽人在萨水上游筑坝截水;待我大军撤退之时;掘坝放水;那么我大军退路必然断绝;到那时我大军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军心大乱;面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