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你能否听完儿的话;再决定他的生死?”十二娘子恳求道。

    “某读了你的信;也知道事情很严重。”崔弘升说道;“白发贼非寻常之人;他既然能推断出观德王(杨雄)、北平襄侯(段文振)等人的生死;当然也能推断出某的生死;但天道不可逆;天要某死;某焉能不死?某既然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首要之务是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不要留下太多遗憾。”

    十二娘子黛眉紧蹙;对父亲的消极态度大为不满;稍稍思量了片刻;她问道;“大人;你可曾想过;白发贼为何要造反?为何选择在东征期间造反?”

    崔弘升抚须轻叹;“自古以来;凡神通者;行事莫不诡谲难测。白发贼是不是有大神通;某不知道;但从其举旗造反的举动来看;显然并不看好这次东征;甚至在他眼里;这次东征会失败;而失败之后的中土;国祚可能崩裂;天下可能大乱;他认为自己有王侯将相的机会;所以要乘火打劫;要顺势而行。”崔弘升摇摇头;目露鄙夷之色;“以我中土的实力;这次东征即便失败;也动摇不了国祚根基;更动摇不了统一大业;任何魑魅魍魉;任何阴谋诡计;都将在强大实力面前灰飞烟灭。”

    崔弘升信心很足。当年先帝远征高句丽;数万将士葬身大海;全军覆没的大败;当年汉王杨谅集五十二州之军力发动叛乱;战争席卷半个中土;结果如何?国祚固若磐石;统一大业毫发无损;中土大踏步发展;国力越来越强大。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证据;足以证明诸如白发贼之类的奇能异士虽可窥探到一丝天命;但改变不了天命;该死的还得死;不该灭亡的的也绝不会因为危言耸听的几句谶言就灭亡了。

    十二娘子从崔弘升的话里听出了一些东西;“大人;东征进行至此;你对胜利还有信心?”

    一提到东征;崔弘升的信心顿时烟消云散;他对东征本来就不乐观;而自强渡辽水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远征军还在边境重镇辽东城下苦战;距离高句丽首府平壤还有一千余里;距离中枢拟制的攻击进程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依中枢所制的东征进程;此刻远征军应该渡过了鸭绿水;推进到了平壤;应该与来护儿、周法尚的水师大军会合;水陆夹攻平壤了;但是;现在远征军主力还在攻打辽东城;中枢所制的攻击之策成了纸上谈兵的笑话;十二卫府给了中枢一个大巴掌;卫府的统帅们更是把皇帝和中枢重臣们打得鼻青脸肿;颜面尽失。皇帝愤怒了;今天巡视城南战场的时候;杀气腾腾;恨不得拿刀砍人;但现在能砍吗?砍了问题就更严重;一旦军心大乱;皇帝和中枢重臣们怎么办?难道亲自上阵;亲冒矢石去攻城略地?

    崔弘升神色沉重;久久不语。十二娘子心知肚明;知道父亲心情恶劣;对这场战争十分悲观。

    本来十二娘子对李风云的话还将信将疑。试想强大的卫府军把突厥人都杀得横尸遍野;屁滚尿流;难道还打不过小小的高句丽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应该已经杀到平壤了;但事实让她大失所望;几十万卫府军围攻一座辽东城;以绝对优势兵力攻打高句丽人的一座边境重镇;竟然打了两个多月都没打下来。

    这根本就不是军队的实力问题;也不是将帅们的谋略问题;而是高层内部的政治问题。李风云的话是对的;东征进行至此;证明他对东征前期阶段的分析和推断基本正确;以此来推测;他对东征中后期阶段的分析和推断也有可能是正确的;而这也是十二娘子不远万里亲自赶赴辽东战场的目的所在;她要拯救她的父亲;她要逆天而行;不惜一切代价改变父亲的命运。

    “大人;圣主现在还在辽东城下;大军至今未能攻占辽东城;而雨季已经来临;待雨季结束;深秋已近;冬天转瞬及至;事实上我们今年已经没有足够时间去攻占平壤完成东征了。”十二娘子低声说道;“大人;此刻圣主深陷被动;局面对他非常不利;他应该审时度势;及时拿出新的东征策略;以稳定军心;稳定局势。”

    崔弘升抬头看看十二娘子;眼里掠过一丝惊讶。不知不觉间;女儿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可以独当一面了;若她运气好;现在的身份是太子妃;那对崔氏的帮助就太大了;但可惜的是……

    “你长大了;不该任性了。”崔弘升说道;“虽然东征越来越困难;某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但你救不了某;谁也救不了某;除非东征出现转机;局面颠覆;某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目前看来;绝无可能出现奇迹。”

    “难道圣主制定了新的东征策略?”十二娘子当即问道。

    崔弘升微微颔首。

    “大人;圣主是不是决定依照北平襄侯(段文振)之遗策;轻装简从;星驰速发;直杀平壤;与水师水陆夹击;以攻克平壤来摧毁高句丽人的士气;一战而定?”十二娘子追问道。

    崔弘升吃惊了。自己的女儿怎会知道北平襄侯段文振临终前献给皇帝的遗策?又怎会估猜到皇帝在战局极度被动的情况下;决定起用段文振的遗策;试图逆转乾坤?

    “大人;北平襄侯献策之时;大军尚未展开攻击;我几十万将士尚未渡过辽水;还有足够的攻击时间;但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不要说攻击时间不够;所有实施北平襄侯遗策的条件也已不再具备;若一意孤行;强行实施;后果不堪设想。”

    崔弘升愈发惊讶;“这些事;你怎会知道?谁告诉你的?白发贼?他都推测出来了?这怎么可能?”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两百三十章 段文振遗策() 
东征期间;兵部尚书、北平侯段文振兼领左候卫大将军;率部出南苏道攻打高句丽;途中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乃上表皇帝;认为高句丽人阴险狡诈;必以投降议和等诸多手段阻碍远征军的攻击进程;告诫皇帝切莫上当受骗;坚决不与高句丽人谈判;坚决不接受他们的投降;务必以摧毁高句丽之威来震慑北方诸虏。

    段文振献策;今春雨水连绵;即将成灾;为确保大军能在预定时间内渡过辽水展开攻击;务必督军急进;不可迟延。渡过辽水后;更要严令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进;出敌不意;直杀平壤;如此则攻敌不备;必能一鼓而下。平壤是高句丽人的首府;是高句丽人的根本;只要攻克了平壤;也就摧毁了高句丽的人的斗志;失去了信心和勇气的高句丽人无法负隅顽抗;那么高句丽的其余城池也就不攻自破。如果我远征军未能以最快速度攻克平壤;则必然受阻于远东雨季;攻击难度会大大增加;粮草辎重的供应也异常艰难;到那时前有高句丽人据城坚守;重兵阻击;后有鞍羯人偷袭骚扰;阻截粮道;则远征必将陷入困境。

    东征关系到国祚根本;关系到中土命运;倾尽了国力;为防止出现意外;必须速战速决;一战而定;为此段文振恳求皇帝和中枢;不要犹豫;不要迟疑;一鼓作气;直杀平壤;舍此以外;别无上策。

    然而;皇帝和中枢没有采纳段文振的遗策。

    段文振是齐鲁人;隶属山东贵族集团;无论在北周朝还是在本朝;都饱受关陇人的遏制。但他文武于略;有真本事;尤其在命运的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正确选择。在北周朝;他是第一权臣大冢宰宇文护的亲信。先帝崛起初期;尉迟炯等权臣举兵相击;段文振支持先帝;结果为先帝所器重。统一大战结束后;时为晋王的今上镇戍江左;段文振以司马一职辅佐今上;从此忠诚于今上;为今上夺取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今上登基后;以段文振为兵部尚书;委以重任

    兵部主要主掌军事行政权;兵部最高长官做为中枢宰执之一;参与军事决策。十二卫府的大将军拥有统兵权;战时在皇帝授权下拥有军事指挥权;也参与军事决策。诸如东征这种重大国事的决策;仅靠军方决策远远不够;中枢其他核心成员;比如内史令(内史胜长官)、纳言丨下省长官)、尚书台长官及尚书六部长官等等都要参与决策;但具体到东征这一仗怎么打;却是军方决策;参与决策的有皇帝;有尚书台长官和尚书兵部长官;还有十二卫府大将军

    段文振做为本朝兵部尚书;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军事决策中;也仅仅只有一票。当然了;如果他在军方是威名显赫的名将;功勋累累;德高望重;且权势庞大;门生弟子遍布军中;比如当初出任尚书令的越国公杨素;那么他绝对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军事决策;但可惜的是;段文振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无法比肩越国公杨素;即便皇帝信任他;即便皇帝相信他的决策是最好的;亦无法帮助他在军事决策中做到一言九鼎。

    军方的复杂程度不一定超过政界;但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