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风云所说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事关自身利益;大家对这些道理就视而不见了。与虎谋皮;焉有其利?野狼若能做到与虎谋皮;那必须是天纵之才;而那只虎还必须是一只笨老虎;但现实世界中;哪有任你剥皮的笨老虎?
帐内众人沉默不语;气氛有些僵滞;显然对李风云的决策持有怀疑态度。现在李风云在联盟中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一时无两;但利益当前;任谁都要权衡再三;不会轻易盲从。
李密焦虑不安。
李风云信守承诺;坚持留在通济渠战场;这让他很高兴;虽然之前李风云擅自放走韦云起;给东都政局带来了不确定的变数;影响到了他和小越国公杨玄感的通盘谋划;但李风云终究不是寻常之人;关键时刻对局势看得非常清楚;联盟军队必须留下来击败齐王杨喃;才能赢得对联盟有利的政治局面;也唯有如此;联盟才有可能在未来渡过最为艰难的生存期。也就是说;联盟如果现在全身而退;拿到了眼前利益;却失去了对其有利的政治局面;最终代价是迅速败亡;反之;如果联盟现在付出一定代价;谋取到了对自己有利的政治局面;那么在未来必将给自己赢来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然而;对联盟有利的政治局面是什么?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联盟有多少人认识它并清楚它对联盟的重要性?与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相比;它对联盟的诱惑力有多大?如果它连联盟统帅部的官员们都无法征服;它还能对联盟外府十三军的将帅们产生多大的影响?
李风云一直要求联盟将帅们务必站在整个中土政局的高度看待局部战场上的问题;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但作用有限;毕竟将帅们不可能个个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个个都有大智慧大眼光。现在将帅们虽然没有公开反对李风云的决策;但观望和怀疑的态度还是严重阻碍了决策的执行;接下来李风云只能凭借个人威望强行压制联盟内部不同的声音;然而;这一做法后果严重;在即将到来的不可预测的重压之下;联盟有可能走向崩溃。
李密必须做些什么以帮助李风云说服联盟统帅部;必须让联盟统帅部坚决贯彻这一决策;否则;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我们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并不是被前期战果冲昏了头;而是有其原因。”李密主动站出来为李风云的决策做出深层次的解释。
“自元德太子薨亡之后;东都政局的核心便是皇统之争。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国亦不可一日无储君;但元德太子薨亡六年了;储君位置依旧高悬。齐王杨喃本应该理所当然的入主东宫;但他经过六年的努力后;不但未能入主东宫;反而距离储君的位置越来越远。”
最为明显的例证便是;皇帝东征高句丽;远离中土大半年之久;不论是依历史惯例还是律法制度;也不论是从国祚安全的角度考虑是从中土政治需要出发;都必须安排一个人坐镇京都代理国事;就算没有储君;也要安排一位皇子;然后再由一批中枢重臣左右辅弼;以确保国内政局的稳定。
出国远征的前提是内无隐患;而内无隐患的前提是国内政局必须稳定;然而;依照现在中土的现状;皇帝在数千里之外的远东战场上遥控指挥国内事务;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效率极度低下;这如何保证国内政局的稳定?以皇帝的才智和中枢的智慧;为什么又要冒如此大的政治风险?
很显然;东都的皇统之争太激烈了;激烈到已经影响到了东都政局的稳定;但皇帝和中枢急于发动东征;同时;皇帝和中枢又不愿意或者又不敢贸然建立储君;这使得东都的矛盾非常复杂;政治上的冲突更是异常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皇帝和中枢倾巢而出远征高句丽;皇帝的行宫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移动的政治中心;而东都不过是虚挂了一个京师的外表;实际上就是一座空城。
皇帝设了一个空城计;而空城计中好歹还有个唱主角的孔明先生;但今日的东都;连个唱主角的都没有;上至齐王杨喃下至留守宰执;都是配角;一群打酱油的;谁也做不了主;谁也休想做主。
或者;这就是皇帝设下空城计的目的所在;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群打酱油的虽然都不能做皇帝的主;做东都的主;但可以做自己的主。你既然敢设空城计;我就敢杀进城去;等我换了城头的大王旗;这东都的事你就做不了主了;甚至连中土的事;你都可能做不了主了。
话说到这份上;结果就呼之欲出了。齐王杨喃以正常途径入主东宫的难度;甚至要大于他发动兵变直接夺取皇位的难度;所以;于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了。
如果齐王杨喃决心以兵变夺取皇位;那么韦云起大败于济水就很好理解了
韦云起放出了诱饵;联盟军队一口吞了;然后上钩了;接下来联盟这条鱼儿是挣脱钩子逃了也罢;还是做砧板上的肉任由齐王杨喃宰割也罢;都无所谓了;反正齐王杨喃只需要一个出京戡乱的理由;只要他出京了;军队带出来了;军权拿到手了;那他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于什么就于什么。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齐王杨喃在东都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他若想拿到军权;带走军队;就必须赢得东都那一大群打酱油的支持;否则互相牵扯掣肘;他根本就出不了东都那张“大网”。但东都那群打酱油的怎么可能都支持齐王杨喃?怎么可能都把自己绑架在齐王杨喃那驾战车上?所以齐王杨喃之所以能够出京戡乱;是因为东都很多人都想置其于死地;都想挑起父子相残、挑起内战;都想蓄意混乱中土政局以谋取私利。
这就回到了东都政局的本质。东都政局的本质是统治阶层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而改革正是统治阶层重新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最好手段。皇帝正在推行的改革严重触犯了大多数门阀士族的利益;为此;这些利益受损的贵族不但要推翻改革;推翻皇帝;还要推翻产生改革的根源也就是中土的统一大业。
由此逆向推断;不难看到;济水一战结束后;通济渠也要中断了;而通济渠的中断;在给了齐王杨喃出京戡乱理由的同时;也给了东征战场以致命一击;最终东征功亏一篑;而父子相残在东都大大小小政治势力的蓄意推动下;已不可避免。
既然通济渠肯定要中断;既然中断通济渠的罪名一定戴在联盟这条“鱼儿”头上;那联盟这条鱼儿往哪逃?既然齐王杨喃肯定要出京戡乱;既然他决心要借戡乱之名迅速壮大实力;那联盟逃得越快越远;他围剿的速度也就越快;戡乱的范围也就越大;最终联盟必死无疑。联盟败亡了;齐王杨喃乘机壮大了;而皇帝正好挫败于远征战场;那么东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势力也就更有把握“支持”齐王杨喃发动兵变了。
中土即将爆发内战;这一惊天预测是不是准确?联盟官员心惊胆战之余;未免将信将疑;但有一点他们相信了李密的推测;那便是通济渠即将中断;就算联盟军队急急忙忙撤走了;通济渠也一样中断;反正罪名都是联盟的;那么有心混乱中土局势的大大小小的贵族们为何不推波助澜一把;把齐王杨喃这条笼中之虎放出牢笼?这条猛虎一旦放出来了;野心膨胀了;再加上东都那群野狼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跟在后面“摇旗呐喊”以助声威;那父子相残又岂能幸免?
所以目前局势对联盟来说就是一个死局;不逃是死;逃也是死;既然如此;那还逃于什么?于脆就留在通济渠战场;死里求生了。
那么联盟的生机在哪?联盟生存的希望在哪?
“竭尽全力;不计代价;誓死一搏;击败齐王杨喃。”
李密石破惊天的一句话;让联盟官员瞠目结舌。
“东都的哪些势力最想推翻改革;推翻皇帝?”李密自问自答;“当然是利益损失最大的贵族。”
“东都哪些贵族损失最大?当然是既得利益最多的贵族。”
“东都哪些贵族的既得利益最多?当然是关陇贵族;是关陇人。”
“只要是关陇人要做的事;就是我们山东人坚决反对的事。”李密一挥手;气势如虹;“关陇人反对改革;我们就支持改革;关陇人反对皇帝;我们就支持皇帝;关陇人要置齐王杨喃于死地;要挑起父子相残;要挑起内战;我们就保护齐王杨喃;就把对手的阴谋统统扼杀于萌芽之中。”
“如何保护齐王杨喃?如何扼杀关陇人的阴谋?”
李密再度挥手;气定神闲;云淡风轻;似乎天下万物尽在指掌之间;“就在通济渠战场;击败齐王杨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