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绸之路秘闻-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件衣服实在是太大了,足足能够装下两个我,如果我穿着这件衣服出现在别人面前,肯定会被认为是神经病的!

    但总比我光着身子出现在人的面前强。我知道我没有什么选择,那时我心里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赶紧离开水窝子。

    穿好了衣服,我头也不回地就往山下走。水窝子却把我拦下了,他说:“你爷交待过,骨哨子是哨子爷的命根子,你连它也不要了?”这时我才发现爷和父亲给我的两枚骨哨子都在他的手里。

    我什么也没说,伸手抓过骨哨子转身便走,水窝子的那比老鸹叫还难听的声音从我的身后传来:“你只有一天时间回家看看,拿了灭鬼谱子,明天开始还跟着我。你爷可是把你交待给我了。”

    我身体不由得一阵震颤,迈出的步子都乱了。没有什么比以后要跟着这个魔鬼更让我觉得恐怖的事情了。

    我平息了一下翻江倒海一般的心绪,一路小跑着便下了山,路过祭河坡子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个女鬼。她站在一处崖头上面远远地看着我。我看不清她的面目,只能看到风中碎舞的乱发。我看到她独站风中的样子,竟然觉得有一种特别心酸的感觉。

    她是鬼,人死了以后就会变成鬼。如今父亲死了,爷也死了,他们都成了鬼,却让我一个人活在这孤独的世界上。人人都不想死,觉得鬼凄凉。但是在鬼的心目中,人又会是什么样呢?这样的问题,我曾无数次地想过,但至今也没有答案。

    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五更天了,初秋的天气,九家窑的上空飘荡着一层薄薄的白雾。在茫茫的大西北,在丝绸之路的腹地,初秋时夜间的气温已经比较低了,树叶上、草尖儿上已经结出了霜。但是一旦太阳升起来,戈壁上、沙漠上、山上山下立即便会腾起一股热腾腾的气浪,到的中午时分,整个九家窑一定又会变的酷热难当。“早穿棉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这样的话,不是那些逗逼文人们眼中浪漫主义的代名词,而是九家窑人实实在在的生活状态。

    已经是五更天了,太阳就要升起来了,多大的困难、多深的悲痛,也总有过去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上了初中,记得学过一篇课文的名字就叫《太阳照常升起》,我当时就是靠着这样的信念回到了家里的。

    我现在已经忘了那篇文章是谁写的了,依稀记得好像是丁玲的文章,也可能不是,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也懒得去问度娘,因为我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真的在父亲和爷走了以后,支撑着我走过了一段特别艰难的岁月。那段时间,每当我觉得支持不了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句:“太阳照常升起。”

    我回到了家里,屋子里的一切都还是熟悉的模样,可是我心里清楚,在这三间厦屋里,我再也听不到父亲吹响哨子的声音,再也看不到爷抽着旱烟的样子了。

    回到屋里,我先把水窝子给我那件大红袍子脱下来扔到墙角,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这才又扛了梯子过来,爬到堂屋的房梁上去找爷说的那本灭魂谱子。

    我知道这本灭魂谱子的存在。

    以前爷和父亲都跟我说过灭魂谱子的事,也教我吹过骨哨子,但始终不肯让我照着灭魂谱子吹骨哨子,因为这不符合祖师爷定下的规矩——灭魂谱子只有真正传承了喊山哨子的人才可以吹奏,不然会被它反噬。没有师承的人吹奏了灭魂谱子,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永远失声,当一辈子哑巴。

    可是我还来不及得到师承,爷和父亲就一跟一个的都走了,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成哑吧,但我不能不去拿它,不能不去学它。爷的叮嘱言犹在耳,即便是我当一辈子哑巴,只要能把骨哨子吹想,也要把已经传承了十四代的喊山哨子继续传承下去。

    这就是我当初踩着梯子往房梁上爬的时候心里想的,那一年我十六岁,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讲绝对还是个孩子,但当时我确实就是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

    我没有找到爷所说的“灭鬼谱子”。

    房梁的正中架着一个黄布包子,我吹掉上面的灰尘,打开它,里面确实放着一本薄薄的书,但并不是“灭鬼谱子”。那本书的名字叫《与鬼曲》,是那种很古老的线装书,竖排左翻页的那种。翻开书皮,扉页上是四句诗:“……”

    之后是书的目录,分别是安魂曲、招魂曲、度魂曲、颂魂曲、哭灵曲、送灵曲、驱鬼曲、灭鬼曲、炼魂曲、抚魔音、诛魔音、周天四象甲乙律。

    《与鬼曲》是曲谱,但不是哆唻咪发嗦啦嘻的简谱,也不是曲溜拐弯的五线谱,而是一些特殊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的是“宫、商、角、徵、羽”五音。我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来形容这本书的内容,但当时我对书里的内容是认得的。从很小的时候,爷和父亲就教过我识谱的基础知识。

    我佝偻着腰爬在房梁上,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这些曲谱,翻到书的最后才发现,这本《与鬼曲》原来只是一个残本,最后一页是半篇炼魂曲,而从目录上看,后面应该还有后半篇炼魂曲和抚魔音、诛魔音和周天四象甲乙律三首曲子的,却不知为何缺失了。

    虽然没有找到爷所说的“灭鬼谱子”,但是整个房梁上就只有这本书一样物件,而且里面的内容也确实是适合骨哨子的曲谱,我心里想了想,觉得可能要么是爷把书名记错了,要么就是爷所说的“灭鬼谱子”只是这本书的俗称吧。因此我拿着书翻了一会儿后,便又小心地拿着那块黄布包好了,这才从房梁上爬了下来。

    水窝子说过,我只有一天的时间回家看看,之后还要跟着他。我记的他的话,但绝然不敢真的回到桃核泡子找他去。因此拿到了《与鬼曲》以后,我便决定立即离开家,远远地躲开他。等到我将来把这本《与鬼曲》全部学透学精了再回来找他,到那时,我定然要让他为爷偿命。

    心里有定计,手下就不敢耽搁。爷和父亲都没了,这个家里也就不再有什么让我太过牵挂的东西,因此我只是简单地收拾了一些衣服被褥,到厨房里拿了些干粮,便锁好了大门,连夜离家出走了。

    我没有什么要去的地方。我们家一向都是单传,我没有母亲,没见过奶奶,因此也没有什么叔叔舅舅姑姑姨姨之类的让我去投奔,我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离开九家窑,甚至离开祁连山,总之走的越远越好。

    因为我有一种预感——如果我跑的不够远,水窝子一定会找到我的。由于我对他的恐惧和从小听到的那些关于水窝子的传说,使我觉得他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天王老子。

    我确实跑的足够远。

    但我终究没能逃出水窝子的手掌心。

第六章 鬼抬轿子() 
俗话说“在家千般易,出门万事难”,那一次离家后逃亡一般的生活,使我第一次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

    我出生在喊山哨子的家庭,从小就受着九家窑人的爱护和尊敬,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我们家里一向吃穿不愁,一年四季光是四乡八邻的人送来的各式供果就吃不尽用不了。

    因此那天我凭着一股子为爷报仇的血气从家里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享受到过这种待遇。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过着颠沛流离,风餐露宿的日子。

    直到近些年,随着做了亏心事和怕死的有钱人、当官的越来越多,我的生活才逐渐地好了起来,好到了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的程度。

    好多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好多钱都是别人硬塞给我的,我收下后自己心里觉得有愧,但是我若不收的话,他们就会心神不宁、寝食难安。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觉得这可能也是个因果循环的事情,他们得了不该得的钱,总该找些不该花的地方花掉吧。

    扯的有些远了。

    那天我从家里出来以后,背着一卷行李一路就向北行去。

    九家窑处在祁连山的腹地,向北走二十多里,就走到了丝绸之路的故道之上,那里是个十字路口,路中间修着一个挺大的钟楼,钟楼的四个门楣上各有一个匾额,揭示了九家窑所在的方位,分别是:东迎圣土、南望祁连、西拒西犯、北通沙漠。这其中别的都好理解,只有西达西犯四个字外地的人可能不太理解。

    西犯其实是我们那里的人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这个名称相传是从汉代的时候就传下来的,当时我们那一带是汉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