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嵩倒也不以为意,笑着道:“西涯先生莫要如此说,大明还得靠着您。”
说话间便是将账本放下,躬身行礼,“先生仔细眼睛,惟中先回”
话音未落,便见崔余朴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答应,手里还拎着食盒,进来便是打身行礼,“奴婢给大学士问安了。”
李东阳有些诧异。
这崔余朴乃是承乾宫的首领太监,颇受穆妃倚重,如今在宫里也算炙手可热的人物。只是此人素来低调,从不与外臣多啰嗦,今个儿忽然出现在这值房,着实有些令人惊奇。
崔余朴从小答应手上拿过食盒,笑着道:“西涯先生,娘娘听说您今个儿轮值,特意命奴婢送些吃食来。娘娘说了,大明还要靠先生,这些吃食或可让先生一解心中烦忧。”
说话间食盒已打开,一个汤盅被打了出来,“先生请看,这是红薯小米粥,娘娘亲自收的红薯,亲自熬的。”
李东阳一下就激动了,所有的涵养功夫顿失,“呼啦”一下就站了出来,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你说什么?!红薯?娘娘种的红薯收获了?!那皇庄的是不是也?”
崔余朴笑着道:“这两日也能收获了。陛下刚刚还说,要选个日子,带领着群臣去皇庄。只是娘娘想让先生先尝尝这红薯,土豆的味道,故而便将自己宫里种的做成美食,让奴婢送来给先生先尝尝。”
严嵩也是惊讶,“都说这红薯土豆产量惊人。在下斗胆,不知娘娘宫里的红薯土豆收了多少?”
李东阳忙侧耳倾听,这可关系着国运啊!他望着面前的红薯粥,眼里充满了希翼,望着崔余朴的眼里充满了炽烈。
“回严大人的话,娘娘那儿没种多少土豆红薯,都是种在箱子里的。不过那箱子有讲究,娘娘都是按等分让人做的,她老人家估算了下,这红薯若是精耕细作,肥料充足,亩产估计在25;6石左”
“你,你你说多少?!”
“25;6石左右”
崔余朴咽着口水,望着李东阳的脸色,忽然有些担心了。该,该不会出什么事吧?要知道刚刚收获估算出数值后,自己可是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都没回过神。
就是陛下,也是愣了半天,这会儿还在宫里发疯呢。若不是穆妃在,估计他老人家就冲出宫去杀刘大夏了。
若不是刘大夏阻止海贸,还烧了图纸,这红薯,土豆也许早该是大明的了。这样先帝也不会累死在案牍了。
更可怕的是,红薯不能当主粮。而那土豆玉米却是可以。那土豆的产量也是骇人,居然有15石!这,这太特么吓人了!以至于玉米8石的亩产都让他有些麻木了,甚至有些做梦的感觉。
所以看着李东阳这样,他忽然有些害怕。
他咽着口水,“先,先生,您,您没事吧?那,那土豆也有15石亩产”
“嗳,嗳,先生,先生!”
“快,快来人!”
严嵩颤抖着的声音逐渐高昂,“快叫御医!西涯先生晕过去了!”
第154章 收获的季节(中)()
内阁大学士呕吐白沫,晕厥;天子在宫里乱喊乱跳;皇太后哭哭笑笑,一会儿喊“祖宗,一会儿喊“先帝”
紫禁城内一片疯狂景象,好似贵主儿们都被什么附体了一般,端得是可怕。
悠悠醒来的李东阳看到了两只赤红赤红的眼珠子,本能地就惊了一声,待看清来者面目后,他忙要起身,“陛下”
“先生躺着,躺着。”
正德将李东阳按回去,“先生要保重身体,父皇未看到的盛世就要来了。”
他的声音飘渺了起来,“当年父皇托孤谢迁,刘健以及先生。如今朝堂只剩您还在,朕有意再启用其他两位先生,还望爱卿打起精神,将两位先生请回来,替父皇看一看这万里江山,这不曾见过的繁华”
言语至此,已是目中含泪。君臣相望,沉默良久,一滴眼泪顺着李东阳的眼角滴落下来,忽的,二人便是抱头痛哭了起来。
正德再胡闹,对他的父亲却是孝顺至极。而李东阳辅佐先帝,颇有孔明得遇刘备之感,君臣感情不是一般深厚。
而那个先帝
那可是个苦命的人呐!因着万贵妃的迫害,生下来便是吃百家饭,在宫里东躲西藏的,当明宪宗朱见深第一次见到这孩子时,胎发及地,羸弱不堪,可想在宫中是多艰难。
后来若不是周太后将其养在宫里,还不知能不能活到成年。更别提,朱见深还曾起了将其废除的念头。
这人登基后,一日不敢懈怠,不光早朝,还开了午朝。明明是九五之尊,却只有一个女人,与其过着平民百姓般的生活。对自己严厉抠门,对臣下却是宽厚,大方
为了大明的中兴这个苦命帝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不过36岁便驾鹤西去,他是累死在案牍上的。
可他累死了,还是没看到自己心中想看到的盛世。如今红薯,土豆一出,大明的百姓将再无饥饿,若先帝能看见那该是多好?
李东阳想到此处再也忍不住了,不由大哭,“先帝啊,先帝”
朱厚照流着泪,“先生,替父皇好好看一看大明的百姓马上就能都吃饱饭了”
君臣二人哭着,一旁的严嵩劝解道:“陛下,先生莫要伤心了。当务之急,是选个黄道吉日去皇庄收粮。早一日普及天下,百姓就少受些苦,先帝的英灵也能得到慰藉。”
李东阳头次觉得严嵩说话是这么顺耳,他擦了擦眼泪,颤抖着手从怀里摸出一方帕子,替正德擦了擦泪水,“陛下,严编修说得是。这样的大事是该选个日子,带领朝臣前去一起收粮。”
顿了下又道:“还要令皇家日报多报道报道,甚至朝廷出钱,将报纸运往各地”
“咦?”
擦着眼泪的正德抬起头,“爱卿怎么跟云舒说得话一样?”
李东阳愣了下,“穆妃娘娘?”
“是啊。”
正德用力点头,“她说这样的喜事应该好好报道,哪怕皇家内库掏钱,也要将消息尽快地送到各地去。”
李东阳微微眯眼,刚刚的悲伤瞬间收敛,转眼又成了那个宦海沉浮的精明大学士。
带着试探道:“娘娘当真是贤惠,陛下有次贤内助,当真是我大明福气。”
说起自己媳妇,正德脸上便是抑制不住的得意。他一直觉得自己时至今日的人生里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事。可唯有娶到简宁一事,是让他觉着可以吹嘘一辈子的。
这么聪明厉害的婆娘都被他降幅了,不正好说明他厉害么?
砸了下嘴,好看的薄唇不由自主地翘了翘,道:“嘛她那人也就这点好,总是替朕想得多些。这妮子,总将朕当孩子似的,怕我不周全呢。”
语气里莫不是得意,莫不是宠溺,深深的爱恋流淌在年轻帝王的眼里,那种眷恋让李东阳心尖发紧。
万贵妃的事让大明臣民感到惧怕,便是当今太后也颇为娇宠。可太后学识见识到底不如简宁。像简宁这样一个女子,要么就成为史书上女德之典范,要么就会成为吕雉武后之流
哪怕是刘娥
李东阳心里低低叹息了一声
男子宠妻过甚,终不是好苗头啊。
正德没注意到李东阳的脸色,可一旁的严嵩却看得清楚。严嵩此刻心里也是感到了无比震撼。
简云舒的才华毋须多言。哪怕以前有人笑话她是家之流,可一本帝国崛起之大秦帝国已让许多人改观。这女子对事物的观察之细微,之独特令人感到恐惧。
如今她不过才21岁,便是有如此眼光,谁知将来会如何?起码,天子是会被深深影响的。能令天子宠爱如一,还兼才华者
严嵩的眼神变得幽深起来。
唐寅跟穆妃娘娘关系不浅啊还有那胡彦书
一丝诡异的笑从严嵩嘴角一闪而过,他拱拱手道:“恭喜陛下,有此贤内助真乃我大明之福气。”
李东阳眼底闪过一丝不悦,可这毕竟是喜事,他不想扫了天子的兴致,便道:“陛下以工代赈,内库拨款建诸多工坊,虽造反之事少了许多,可”
说到这里又是一声叹息,“可零星之火总是不散。如今可好了,红薯土豆玉米一旦普及,粮食必然大跌,土地兼并之风也将收敛。所以,这喜报要早早报出去。只是陛下,此等影响国运之事还得徐徐图之,毕竟谷贱伤农,若因此损了根本反是不美。再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咱们大明地域辽阔,从南到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