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6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甫“啪”地一拍脑门儿道:“坏了,不是国公爷提醒,咱家光顾着和国公爷说话了,文华殿‘揖会’打起来了,皇上正在后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呢,咱家得赶快请皇上来调停,国公爷既然在此,麻烦您先去安抚一下,咱家得赶快去见皇上”。
杜甫说完摆开蹓冰地架势就要向后宫跑,这位胖太监杨凌虽不认得,不过做为御马监左监丞,专门负责佥押的重要人物,苗逵跟他提起过,确实是他的老乡,而且这人忠厚老实,现在才三十五六,就升为太监,办事认真,又没架子,很得苗逵重用。
杨凌急忙又是一把扯住,说道:“慢来慢来,谁和谁打起来了?”
杜甫挠挠头,说道:“这个……先是吏部都给事中杨慎打了户部给事中黄景,紧接着大学士杨廷和打了吏部都给事中杨慎,然后大学士李东阳去劝架,被户部给事中黄景给打了,然后户部都给事中吴一山就打户部都事中黄景,然后……”。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事儿太严重了,你还是快去通知皇上吧”,大明朝廷有一项很民主的表现,就是文官比武将还喜欢打架,不过象杜甫描述的这种罗圈儿架还其没听说过,杨凌听的晕头转向,只好赶快打发他走人。
杜甫一听,连忙蹓着冰跑了。
杨凌抻着脖子向后宫看看,永福公主还没来,他立即一提袍子,连蹦带跳地扑向文华殿……
*********************************
PS:再次感谢所有书友,昨夜,比除夕夜还开心,比娶新娘子还开心,呵呵,ILOVEYOU,谢谢你们每一个人:)
防采集段落:名词解释手打小说因为目前大部分的小说章节均以图片形式出现,加之过多的水印,让人阅读时很不舒服,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提供手打版小说,所有章节内容全是全文字的,不但可以在线阅读,还可下载TXT小说;不仅方便的在电脑上打开;还可以下载到的MP3和手机中,随时随地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330章 为渊驱鱼
今天是例行开揖会的日子,因为不管官职高低,在这文化点彼此见了面大家不用彼此大礼参拜,彼此做个揖,然后就坐下开会,所以这个立会的名字就叫“揖会”
用现在的话说,揖会主要是六科给事中们向内阁大学士们汇报一下工作,以及自己分管部门发现的一些尖锐问题,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今天的例会有点特别,因为内廷司礼监大首领刘瑾也来了,而且居然坐在首位,李东阳三人依次降了一位,六科给事中们心中诧异,不过并不敢露出行色。
现在朝政大权握在刘瑾手中,百官的升降也是由他说了算,正值年底考核,谁留任、谁升迁、谁下台,就是刘瑾一句话的事儿,今年年底考核一完毕,大家重新竞聘上岗,除了三大学士,可以说个个都算是刘瑾任命的,谁敢对他说了不字?
给事中们平时不上朝,不过他们听说朝中文武百官现在每日上朝散朝,除了叩拜皇帝,都要向左上方作上一揖,因为刘瑾就站在那儿。刘瑾现在抓权抓的很紧,他实在不放心把司朝事宜交给一个毛头小子,于是很勤政的兼任了司朝太监,就站在正德皇帝龙案左角。
好在是揖会,众官员不会上前参拜刘瑾,大家只是团团一揖,按品秩就坐,这便开始议政。
要说议政,刘大官人风风火火,刚刚针对六部下达了几十条改革命令,大家都不愿意提及这些政令的是非,可是想议政又不能不提,众官员面面相觑半晌,在李大学士一再催促下,户部给事中黄景撸撸袖子出面了。
他四十出头,黑面微须,长得像个憨厚的小生意人。黄景站起身来团团一揖,慷慨激昂地说道:“下关来说两句,下官是户部给事中,刘公公责令户部趁着冬季农歇清丈土地,尤其是各边的屯田。户部已抽调地方官员,由户部考核官们率领奔赴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蓟州、沧州等地清理丈量屯田了。
目前较近的蓟州、沧州等地已经传回消息,地方豪强、官员、军中将领的确有许多侵吞屯田,致使士兵无地可种/。以至生活无着,被迫携妻带子逃离故乡的,经过屯田清丈,我们清理出了这些土地,责令地方官豪势缴归国有。加强了朝廷对屯田的控制。
但是下官觉得此令出自内廷,却名不正言不顺,那些被责令退还贪污田地的地方豪强、官员士绅藉此大造谣言,指摘刘公公专权擅断、独霸朝纲,对刘公公地个人名声十分不妥,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得益者是天下百姓,受损者却是刘公公个人,内阁为什么不能站出来承担责任呢?”
刘瑾先还没听明白。听到后来大乐,原来是自己人,他正想谦虚几句,人群里忽然‘嗤’的一声笑:“马屁精!”
殿里人虽多,可是很肃静,这句话清清楚楚传入刘瑾的耳中,他顿时脸色一沉,黄景四下一看,找到了说话的人,立即不悦的冷笑道:“杨都给事。这个殿堂是议政的地方,请你说话斯文些,清丈土地,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难道谁能反驳么?”
养慎才学出众,但是毕竟年少,正是锋芒毕露的时候。那种沉稳练达的政治家。莫不是从一腔热血的少年时代一点点磨练出来的。杨慎却还不曾遇过挫折磨难,加上举荐他的人是杨凌,老爹又是大学士,在官场人事上也很少遇到撩阴腿、使绊子的。这性情还是冲动了点。
他慢悠悠的站起身道:“水能载舟,已能覆舟;火能煮食取暖,亦能焚屋伤人。端看你怎么使用罢了,大量屯田,却是一桩好事,屯田**已不是什么秘密,早该清查了。可是屯田将领不守法度,所以要查,如果这负责清查的人也不遵守律法,那么是解民以厄呢还是雪上加霜?”
黄景作了十多年的给事中,杨慎一个毛头小子官却比他大,早让黄给事心中不满了,他冷笑道:“不要故弄玄虚,清丈土地,能有什么坏处。是怕那些贪官污吏们祸害的还不够么?”
杨景收了收袖子,往身后一背,悠然自得地踱着方步道:“问题是现在太过急功近利了,各地屯田有的被盘剥的多,有的被盘剥的少,只要查处侵吞盘剥的土地,还地于民就是了。
可是朝廷考核这些清丈人员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你清理出了多少,清出多便是功,清出少便是过,户部给事中安大人,御史张大人负责大同地区清查,因为没有重大的问题可弹劾、找不出那么多被侵吞的土地还邀功,竟然以玩忽职守关进监狱。试问,还有这么荒唐的事么?”
“诸位!”杨慎攻守肃然道:“这一来派出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溢额邀功,把一些本来属于边军士兵的土地也冒作被军官侵吞的土地上缴朝廷了。
百姓和士兵不但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反而更加困苦,地方豪强士绅趁机大造谣言,煽动闹事,辽东锦州、义州的团军前些日子因为军饷发不下去刚刚闹事,现在因为清丈土地又发生骚动,他们焚烧官署,殴打官员,地方为之大乱。好心办坏事,祸害不亚于酷政”。
刘瑾办差,倒也不是桩桩件件全是昏招,比如清丈土地,就确实有一大批贪赃枉法者落网落网,可是他地动机不纯,不是为了社稷千秋,而是为了在他任上有显著的政绩,所以急功近利在所难免。
他要的仅仅是能上报给皇上的一组显著数字以彰显他的执政能力罢了,所以派去清丈的官员都带着指标,不管有没有被贪污的土地,你清不出来就是失职,就要入狱,这些人自然凶神恶煞。到了地方不问青红皂白,只管收剿土地,难免要酿成民变。刘瑾被指责的脸上挂不住,他阴阳怪气的道:“杨大人刚刚入朝,有些规矩可能还不明白。你是吏部都给事中,不是户部,是不是捞过界了?做官做事,不合规矩哪儿成呐?”
杨慎微微一笑,向他深施一礼道:“公公,说到规矩,公公是司礼监太监,来内阁听政好像就不合规矩吧?这手,是不是比下官伸的更远了?”
“你?!”刘瑾“砰”的一拍桌子,怒指着杨慎半晌,忽然气急发笑,把袖子一拂道:“儒口小儿,咱家懒得和你计较!”
来,下载最新T_X_T小_说
黄景冷笑道:“公公大人大量,不合你计较,我倒是要和你计较计较。你既然管了我户部的事,那我就来问问你吏部的差。兵部提交了十二名将领调迁名单,还有原六省总督杨凌留在各省地‘千人队’士军返还原籍的提议。为何被你一一压下,鸡蛋里挑骨头。就是不给呈到御前?十二名将领,被你通过的只有三人吧?”
杨慎笑吟吟的道:“这个么。倒正是在下职责之内,十二名将领,大多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