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长,有个问题啊!”这时一个IT专家说道。
“怎么了?”
“虽然想法不错,但是养鸡场这种最早期的监控数据,时间已经比较久远了,我们几乎没有什么留存。后面暗网替代互联网,网络数据基本都走暗网了,暗网可没有各级交换机、IP、MAC地址什么的给我们查。”
“我们查不了?”刘怀毅非常惊愕,终于有了灵感了,居然不行。。。。。。
“也不是查不了!”这是另外一个IT专家提出另外一个观点,“现在的网络数据我们查不了,我们可以查历史数据嘛。”
“不成的,当初暗网取代互联网的时候,网络设备都已经被处理了,有的报废了,有的当二手货卖了,还有拿去支援非洲兄弟了,现在国内已经基本没有网络设备了,你上哪找历史数据去。”
“。。。。。。”
这就尴尬了,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了半天,结果发现讨论基础不存在。。。。。。
“其实。。。。。。也不是不行。。。。。。”有个IT专家想了半天,慢悠悠的说道。
“你有办法?”刘怀毅眼睛里充满了渴望的光芒。
“网络数据没了,但是服务器的数据还在,我们查不了通络通讯数据,但是我们可以查服务提供商的数据,比如360浏览器,比如百度什么的。”
“对!没错!这个办法可行!”立刻有几个专家认可。
“能行?”刘怀毅看着IT组的一群专家,确认道。
“可行!”
“好!那就照着这个想法弄,大数据跑起来,把能够找到的各种数据全部输入进去,我非得要看看,老黑到底是谁!”
啪!
刘怀毅拍案而起,铿锵的声音里充满了丰富的情绪。。。。。。
。。。。。。。。。。
孟阳浑不知自己正在被一群特工挖空心思的研究着,他现在正忙着玩探月游戏呢。
卫星一号已经进入月球轨道,月球表面以一种极为清晰细致的面貌出现在孟阳眼前,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月球。。。。。。整个月球就好像一张史上最悲惨的麻子脸!
大大小小的环形山遍布月面,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一片一片的,新环老环无穷数。。。。。。如果有密集恐惧症,恐怕现在已经犯病了吧?
头一次接近月球,这可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孟阳指挥着卫星一号在月球轨道上乱飞,选择不同角度拍摄照片。
一会拍几张‘地食’的照片,蔚蓝的地球好像被掏空了一样,中间留下一个黑黑的空洞,四周留下一圈蓝边,像是太空中漂浮着一个虫洞,静谧、壮观、恢弘。。。。。。
一会拍几张太阳被地球遮挡的照片,蔚蓝星球突然变暗,四周镶着一个耀眼的光边,如同一颗暗黑宝石,璀璨夺目。。。。。。
孟阳玩得不亦乐乎,一张张视角奇特的照片纷纷出炉,唯一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快乐无法与人分享,要是拿着这些照片给朋友们看看,看着他们惊讶、震惊的表情出现在脸上,一定很爽吧?
像妃妃这种学天文的,看到这些照片回是什么表情?
孟阳不由得展开了联想,可惜这个想法只能停留在联想上,没法实现啊!除非孟阳有办法解释照片的来源。孟阳有些欲求不满,有好东西不能显摆也是很难受的一件事。
好吧。。。。。。稍稍补偿一下,勉为其难发到网上去吧,相信这些照片发到网上,一定能够收获满屏的666吧!
第475章 月亮上的金字塔()
孟阳一秒钟都没耽误,直接点开网络发了上去,反正暗网没法追查,基本上约等于匿名发布,只要发布的网站上不留个人信息,神仙也找不到照片发布者。
孟阳的照片刚刚发上没有引起任何反应,只有少数几个浏览量,大家匆匆一瞥,发现是几张太空照片,瞅两眼就扔到脑后去了。
发完照片,孟阳指挥卫星一号开始扫描整个月球,为自己构建完整的月球地图,同时也对月球做下基础的勘测,看看上面有什么矿藏,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的。
卫星一号绕月飞行几圈,很快完成了测绘工作,大量的遥感数据传给章鱼博士进行数据处理。
随后卫星一号向月球表面降落下去,目标是静海的一个小平原,在周围一片死寂安宁之中,尾焰冲击起漫天的灰尘,卫星一号轻轻一震,稳稳的降落在月球表面。
站在月球上再看这个世界,感觉完全不同。这里是亘古的荒芜苍凉,这个世界孤寂了数十亿年之久,周围都是死气沉沉,如果没有头顶的星辰轮转,不会感觉到时间流逝的任何痕迹,一切都会原封不动的一直持续到时间的重点。
头顶上一轮地球高高悬挂,远处是炙热凶暴的太阳。周围空间充满了肆无忌惮的太阳风,宇宙辐射时刻冲刷着所有事物。
通过卫星一号的眼睛举头四望,孟阳第一次感受到地球的可贵,整个太阳系,遥远浩瀚的巨大空间里,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温度,只有地球才有生命的多姿多彩。
除此之外的所有地方,十亿年前和十亿年后不会有任何区别,甚至垒在一起的一堆小石子,都可以默默伫立数十亿年。
地外的世界里,死寂得令人绝望,是对生命绝对不友好的地方——离开地球才明白地球的可贵!
卫星一号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从一架航天飞机变成一只巨大的蜘蛛,八条腿轻轻一弯,蜘蛛轻飘飘的拔地而起,划出一条高达上百米的巨大弧线,慢悠悠的向远方落下去。
一次跳跃就跨过了数百米的距离,卫星一号问问落地,再次弹起,用这种独特的行进方式在月球表面旅行。
卫星一号时不常的停留下来,采集一点岩石和突然样本,再次重复它的旅程。
虽然卫星一号探月是孟阳兴之所至的一时冲动,但还是有些任务需要完成的,比如月球土壤的元素分析,矿床的初步探挖,月球氦壤提取实验等等。
月球上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资源,那就是太阳上生成,跟着太阳风撒播到月球表面,被月球土壤吸附下来的氦三。
氦三是完美的核聚变原料,用它进行核聚变不会有核污染产生,没有放射性,这对拥有核聚变技术的孟阳来说比较关键。
虽然现在的冷核聚变腔污染并不严重,但毕竟还是有污染的,现在少量的,小功率的使用还无所谓。以后难免要有大功率的聚变腔,如果聚变腔普及了,污染就是个大问题,那毕竟是核污染,环境残留可达上百年的。
卫星一号在体内生成一个提取腔,专门实验如何提取土壤中的氦三。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地球早有人在讨论和假设,孟阳直接拿来实验,看哪种方式最好用。
氦三是以气体形态被吸附在多孔状的月壤空隙内部的,含量很低,想要提取出来,很麻烦,通常思路有两个,要么让氦三自己跑出来,要么让氦三被撵出来。
孟阳挨个试了一下,加热的方式需要将月壤加热到一千度以上;替换的模式是用离子化其他气体,比如氢气、氧气挤占氦三的位置,将氦三从吸附物表面挤出来。综合看来,还是挤占的模式性较比最好,效率最高。
方法找到了,孟阳尝试着提取了一下,在他的操控下,卫星一号开始进行变形,它的蜘蛛腿缩进身体里消失不见,整个身体慢慢拉长,变成一个扁平的蠕虫,像是在水里游动的水蛭一样。
卫星一号的体型更加夸张,它变得非常的扁,也非常的宽,整个身体厚度也就二十来厘米,但是宽达三十多米,身体长度反而只有四五米,它的前面一张与身体等宽的三十余米长的大嘴,尾巴上是同样宽度的排泄口,两侧和腹部是密密麻麻的细小纤足,这个奇怪的体型是专门为提取氦三准备的。
当变形完成,卫星一号选好一片平坦无石多尘的平原,张开大嘴,嘴向下一铲,整个下巴没入土壤中。
在无数跟细小纤足的推动下,卫星一号好像是一个收割机一样,下巴铲起十厘米厚的月球土壤,将它们吞进肚里,月壤进入体内,沿着体腔向后端输送。
这时候体腔内壁里冒出大量离子化的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涌进月壤,将月壤吸附的各种气体赶出来,被吸走。
随着月壤在体腔内慢慢输送,吸附的气体被逐级的替换,一次次的重复替换,让月壤吸附的气体大部分被排挤出去,变成离子化的氢氧。
吸走的气体被送往气体分离腔室,逐个分离开来,有用的气体留下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