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专家的指挥下,勘探队找到合适的方位,就在空间的正上方打了一探孔,几百米深的探孔,一天多的时间就搞定了。
不同深度的逐层取样很开被送上来,土样、液体样本、岩石样本、空气样本,一项项送送去检测。
很快的,检测结果出来了,但是这个结果更加令人困惑。
地下空间的气体比较正常,就是普通的空气,在空气成分上稍有差别,但区别不大。土壤样本就比较奇怪了,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植物,这个植物非常像是苜蓿,但是没有叶绿素。
这。。。。。。
专家表示学了一辈子地质,没见过这种情况,按理说地下不会有大范围的植物存在的,就算有也应该是非常低级的苔藓类植物。
这是怎么回事?
专家有点搞不清楚状况,把植物样本交给植物学的专家看了看,立刻引起了高度重视。
“这不是苜蓿!至少不是我们已知的苜蓿!”植物学家一眼就看出来不同。
“它的根系非常奇怪,与苜蓿的根系完全不一样,它的叶片上没有叶绿素,并且茎叶的微观结构也与苜蓿存在着巨大不同。”
新发现物种,新发现的地下物种,新发现的不需要依赖光合作用的奇特植物!
这个消息迅速在国内植物学的圈子里传播开,很快引起了特务部的注意。
李孟华拿到相关数据,立刻就认出来——这是一种热合植物!
其生化原理与热合空调存在极大相似性,正是热合生化反应,才让这种植物能够在无阳光的环境中生长。
得到李孟华的提醒,特务部第一时间派人进驻龙胜温泉,将整件事的前前后后,各个关键时间点,各种奇怪的现象全部捋了一遍。
当初那根奇怪的水管子再次浮现在众人的视线面前。。。。。。
与此同时,孟阳看着被打了孔的G4郁闷得不行。
好不容易布置好,千方百计的躲着藏着,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小学生。。。。。。这都藏到地下几百米了,都有人来捣乱。。。。。。还能不能让人好好学习了?
“boss!怎么办?”G4向孟阳问计。
“怎么办。。。。。。”孟阳也没招,这都打了探孔了,这个地方以后肯定不安生了,别想继续进行生物圈实验了。
“撤~~~”继续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也只能这样了,唯一的办法。
怎么撤?
往哪撤?
“海洋,去海洋吧!”既然G4出问题了,那么说明陆地上已经不太安全了,没准其他空间也会出问题,既然如此,那么就去海洋看看吧,看看海洋里能不能找到安静做实验的地方。
撤退是个系统工程,尤其对于G4来说,它的体量太大了,它本身掌控着数百万吨的有机质,如果要撤退,不留痕迹的撤退,这数百万吨有机质都要有个处理办法。。。。。。
于是乎。。。。。。
在人类视线之外,在地表之下,G4掌控的那片面积高达近百平方公里的庞大植被静静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有植被开始被还原,纳入掌控的植物断开连接,入侵细胞重新转化为植物自身细胞,多余的根系被吸收或者抛弃,任由其自己腐烂,重新融入大地。
遍布地底的纵横交错的管网,输送完最后一批有机质之后,开始逐步的萎缩,自身也还原成有机质被送走。
就好像一张被逐步收回的大网,根系网络迅速变小,覆盖范围一点点收缩,多余的有机质要么回馈给植物,要么就直接送走,或者干脆化为最基本的营养物质,任由其腐烂在泥土里。
在地下空间中,G4的包囊逐步分解,牛和苜蓿被重新还原成最基本的营养物质,被输送向地下河。
在靠近地下河的地方,一条条细长的巨型黄鳝被孕生出来,这些十几米长的黄鳝一旦诞生出来,立刻在脑中某个器官的指引下,潜入地下河,沿着地下河的向下游游去。大群大群十几米长的黄鳝挤满了地下河,沿着暗河的走势,钻进地底深处,游向海洋。
在地面上,每当夜幕降临,G4上空就开始腾起大群大群的信天翁,它们迅速攀上高空,排着整齐的队列向海洋迁徙。
通过地下河,通过空中,两条撤离路线同步进行,地下河成为撤退的主力,收缩的根系网络被转化成营养物质,一部分送进地下,变成黄鳝钻进暗河,一部分变成信天翁从空中飞走。
大规模撤离进行得非常迅速,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上百万吨有机质就化整为零消失在G4空间,原地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地下溶洞。。。。。。
第333章 海岛基地()
大群大群的信天翁离开陆地进入海洋上空,它们径直深入大洋深处,在一个无人小岛降落下来。
这个岛没有淡水,没有太多植被,是一个荒芜的岩石岛,距离海岸很远,既不处在航线附近,也没有主权争议。
这是一个专门挑选出来的,不具备任何可利用价值,没有可开发价值,注定被人抛弃,永远不会有人关注的荒岛。
这些信天翁一旦降落下来,立刻开始相互融合,重新变大树,变成各种植被,在荒岛上铺展开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天翁降落下来,融入这些植被,全新的植被就像扩张的菌毯一样,逐步将荒岛彻底包裹起来。
在岛屿中央,一只大号蠕虫被孕生出来,这只全新品种的蠕虫很像钻探虫,但又有些区别。它从头到尾是标准的圆筒状,就像是一根中空的水管,它的头部同样是中空的,头部上生长着密密麻麻的坚硬牙齿。
头部内侧同样是层层叠叠逐步收紧的牙齿,单看头部,这种蠕虫一定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天敌。
这是钻地龙!
这只直径足有三米多的钻地龙体长近百米,当它孕生完成,钻地龙将头高高昂起,昂起的头部迅速旋转起来,很快变成一片残影。
当旋转速度足够,钻地龙的身体弓起,头部垂直压向地面,当它的头部接触到地面时,一阵令人牙酸的刺耳摩擦声响起,荒岛上的岩石迅速被碾碎破开,钻地龙的头部一点点深入到岩石当中。
钻地龙一点点钻进岩石里,它口腔中的牙齿也在不停工作,将前方整块的岩石撕裂,破碎开来,然后在不断将大块岩石进一步搅碎。
细小的碎石被口腔吞下,通过钻地龙身体的蠕动,不断向后传输,最后从钻地龙的尾部输送出来。
钻地龙一点点钻进岩石层,它的头部逐渐消失不见,紧跟着是它的身体,然后是整个尾部。。。。。。
当钻地龙整个钻进岩石里的时候,一层层有机质流淌过去,跟在钻地龙后面,生成一层层管道壁,这些管道壁像是蠕动的肠壁一样,将碎石送出地面,将营养物质供应给钻地龙。
在地面上,植被组成的地毯轻微蠕动着,将岩石一点点推挤到岛屿边缘,慢慢的填进海里。
先期到达的信天翁群体开始前期准备工作,黄鳝群则循着地下河的通道,在黔省的一条大河里冒出头来。
发现正是白天,这些黄鳝立刻沿着河床蜿蜒前进,寻找合适的地方将自己埋藏在河底的泥沙下,等待夜晚的到来。
黄鳝不断的钻出地下暗河,不断的在河床的泥沙下潜伏下来。
当夜晚来临,黄鳝们纷纷浮出水面,缓缓改变自己的形态,很快的,河面上就飘满了信天翁。这些信天翁刚完成变形,就踩着水面奔跑,快速扇动着翅膀,很快腾空而起,迅速攀上高空飞向海洋。
一批信天翁飞走,另一批黄鳝立刻浮上来。一批又一批黄鳝浮上水面变成信天翁飞走,整个过程持续不断,源源不断的黄鳝不停的冒出来。
长长的河道上几乎被信天翁占满,遮天蔽日的信天翁形成一道连绵不断的从平流层一直延展到河面的超大幕布。
上百万吨有机质变成的黄鳝不断从地下河里涌出,不断变成信天翁飞走,连天接地的信天翁大幕持续出现了几个夜晚,终于将G4所收集的有机质全部空运走。
在荒岛上空,隔天必然会出现茫茫多的信天翁,将整个天空遮蔽,它们投入到岛上的菌毯中,让菌毯不仅覆盖了整个岛屿,还不断向海里延伸。
当信天翁运输大队全员抵达的时候,菌毯已经布满周围的海底,岛屿周围的海底到处都是菌毯变成的海草。
G4的大规模迁徙并不能完全躲过人类的视线,有人在河道附近听到了奇怪的响声,有人看到只鳞片爪,有人捕获了超大个的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