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点,则是,患不公。”张寒缓声道。
“先来的那些流民分的田地,都是上好的,靠近水源的,方便灌溉。而后来的流民,则是不少人分的土地都颇为贫瘠,土里还有许多大石头没有清理干净,他们便很是愤愤不平。其实这是他们想岔了,人家来得早,咱们当然先给好地,以多产些粮食,而且那些人分的好田地的时候,里头也是有石头,也是辛辛苦苦,一点儿一点儿清理出去的。只不过,有些人便不这么想,因此便因此引发了不少案子。”
“第三,则是先来的和后来的冲突。”
“有的是原先就在磐石堡的,自认为在此呆的时间不短,也认识人,也有了积蓄,底气足,腰杆儿硬,便给那些后来的脸色看,欺负他们。而有些后来的,则是把自己看成了过江强龙,反倒是欺负那些先来的。为此便有了不少冲突。”
“第四,有许多汉子没媳妇儿。”
“****妇女的案子,许多原因便是在此,基本上犯这等案子的,都是浑家死在逃亡路上的。而且像是他们这等没有媳妇儿的,还很不少,起码数百上千是有的,而另一方面,流民之中也有许多没了丈夫的寡妇,或是年纪不小还没嫁出去的闺女。属下等人现在琢磨着,该怎么撮合撮合这些人呢!”
他说完四条,董策缓缓点头,不再说话,靠在椅子背儿上上,陷入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董策问道:“那照你看,该如何做?”
张寒沉声道:“第一,明正典刑,并且给所有人看。”
“第二,好生教化,让他们明白现在之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生珍惜”
董策接着逼问道:“如何明正典刑?”
“杀!”张寒脸上露出一抹森寒之色:“乱世当用重典,现下咱们磐石堡初立,许多百姓虽然住在咱们磐石堡,但是却对咱们磐石堡不够认可,也没有认识到磐石堡的法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所以现在,就要杀一儆百!让大伙儿都看到这些人的下场,从此之后便不敢干犯!”
董策沉沉点头,逼视着张寒道:“这个差事,就由你去做!本官不问过程,只看结果!磐石堡是本官之心血,是所有人之心血,这等情况绝对不能持续下去!”
张寒深吸一口气,决绝道:“大人放心!属下定竭尽所能!”
他心里很清楚,这个活儿,是得罪人的活儿。但惟其如此,他更是清楚,董策是不可能自己去做这个活儿的,所以这个活儿,得他替董策扛下来!但是董策,也绝对会事后对他进行补偿!
第955章 九七三 两万石!()
如此,这个事儿就算是定下了。
“你身上还有一个差事。”董策盯着李贵道:“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差事,事关咱们磐石堡的生死,这个差事做的如何了?”
“属下明白,是关于今年的麦收。”
说到这个话题,李贵眼中露出一抹喜色,腰板儿也是不由得停止了一些。
观察到他这个小动作,董策立刻就心里安定了不少,知道这个差事,李贵肯定是干得不错,若不然的话,不会有这样下意识的肢体动作。
“好教大人得知。”李贵笑道:“崇祯八年的麦收,咱们磐石堡是个大丰年。去岁崇祯七年,咱们开始开垦土地,招募流民,流民男丁分田十五亩,丁女分田十亩,耕牛每头分田十亩,并且发给耕牛粮种等等。这些土地,咱们都用来种的麦子。算上后来又陆陆续续过来的流民,分下的土地,种下麦子的土地,一共是三万四千六百亩。”
“这三万多亩土地,因着是最早分的地,是以都是选的最为膏腴肥沃之土地,而且多半都临着河或者是沟渠,是不折不扣的上好水浇地。再加上在开垦之前有烧荒,大量的草木灰积累下来,就更是肥沃。而且百姓们有耕牛,有大犁,能深耕,粮种也好。因此这些土地,每亩地产出的粮食,达到了一石二斗多,有的最膏腴的地面,每亩地产出达到了一石四斗!”
“什么,这么高?”
董策惊诧道。
在得到李贵肯定的答复之后,董策脸上惊诧之色散去,而后嘴角微微上钩,露出一抹笑意,已然是喜形于色,脸上的笑意遮都遮不住,忍不住就要笑出声来。
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一石二斗,就是一百四十四斤,明朝一斤大致等于后世的五百九十多克,也就是说,这一亩地的产量,大约是一百七十多斤的样子。这个产量,跟后世动辄亩产千斤,亩产数千斤的粮食作物相比,自然是不值一提。
哪怕是不跟后世比,跟同为这个时代的另外一些地方的粮食产量相比,也是差劲得很。
比如说在江南,有的膏腴美田,肥沃之地,亩产两石都是很寻常,亩产三石的很是不少,亩产甚至能到四五石的,也不是没有。
但是别忘了,这里是边荒北地,是在小冰河时代笼罩下,连年大旱,连年酷寒的北地。
在这里,由于温度低,不下雨,使得粮食产量非常之低,亩产四五斗的都很是寻常,而更多的情况,则是种子撒下去之后,因为没有下雨,没有水灌溉,没有充足的阳光,导致颗粒无收。
百姓们看着死活起不来的庄稼,心中的绝望一点一点挤压,那种简直如同明知自己大限将至却只能等死的绝望感,想想便让人窒息。
在这苦寒北地,在这个时代,能有这些产量,已经是殊为不易。
董策问道:“一共收了多少粮食?”
“回大人的话。”
李贵很是熟稔道:“按照咱们之前定下的规矩,每亩地收的租子,有的是四斗三升五合,有的五斗五升五合,到底多少,视情况而定,咱们这儿的鱼鳞黄册上,标注的都是清楚明白。从秋收开始,咱们便开始收粮了,到八月底,已经全部结束,一共入库粮食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九石。”
“将近两万石粮食?”
“好,好!”
董策终于不再忍耐自己的情绪,轻轻拍着桌子,哈哈大笑。
两万石粮食有多少?
大明朝初年,洪武朝时候,一年收上来的皇粮就有三千多万石,两万石,尚不足那个数目的一千五百分之一。但别忘了,三千万石,那相对的是整个王朝,而现下这两万石,相对的则是这个小小的磐石堡,是这个磐石堡的那几万百姓。
相对于这三万百姓来说,这两万石粮食,一点儿都不少。
有了这两万石粮食,那些今年刚刚过来,虽然分了土地,也耕种上了,但是还没有收成,没有打下粮食来的百姓,就能安然的度过寒冬。这两万石粮食,足够吃到明年麦收还绰绰有余。
而那些在崇祯七年就已经过来的百姓,都分了土地,这一次也有了大量的余粮。除去交租税之外剩下的所有余粮,都是他们自己的。这些粮食,纯粹供他们来支配。如果董策预料不错的话,不少人都会把这些粮食屯起来。因为他们已经过够了没有粮食,忍饥挨饿的日子。
屯上越多的粮食,他们越是安心。
但董策并不想让他们把粮食屯着,因为他很清楚,这些粮食若是屯着,就跟大量银子铜钱被放在地窖里屯着一样,不在市面上流通,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他必须要让这些粮食流动起来,变成磐石堡这个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他有的是办法。
“对了。”
董策忽然问道:“收粮食的过程中,有没有淋尖踢斛,荼毒百姓等事情?”
“请大人放心,绝对没有这等事!”
李贵断然道:“大人您当初提过的,属下等人也是很注意这等事,是以收租税的时候,属下等人都是分别去四处盯着,只要是发现有这等事,便当场严惩。只不过让咱们比较满意的是,并无此等事出现。”
“嗯。”董策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此甚好。现在不能有,以后更不能有,此等事,务必杜绝,明白么?”
“是,属下明白!”李贵应是。
“嗯。”董策满意的点点头:“你的差事,咱说完了。”
他转头看向张寒:“现在该说你的了。”
张寒颔首微笑:“是。”
“第一个,窑厂。”董策问道:“当初说好的,等到本官回来的时候,每个月要出十万砖,而且还是大砖,这个如何了?”
“回大人的话。”张寒笑吟吟道:“超额完成任务了。”
“哦?”董策心下一喜,问道:“一个月能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