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七年-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们打的竟然是白灯笼!

    不过当时张饱实压根儿没注意到他的全副心思都被手里那一块儿足有二两重的小银锭子给吸引了。

    那人告诉他们,他们是城南游家的,今日家里老太爷犯了执拗,非要去积水潭边儿上去寻个老友,这不,便是催着他们快些去了。张饱实当时给银子冲昏了头脑,对他来说,这二两银子可是不小的一笔钱款,闺‘女’要出嫁了,正好打个银簪子,也是一份儿能打的出手的嫁妆。

    寒‘门’小户人家嘛,哪里那许多讲究?

    于是他便是放行,只不过等那些人一过去,他便是心里一哆嗦,猛然察觉到了不对。

    积水潭边儿上偏僻得紧,除了稻田就是一处‘乱’坟岗子,哪里有什么人家?

    等他再要去询问的时候,却发现也就是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方才那些人竟然都不见了。他察觉到了诡异,再也不敢多想,老老实实的在卡房里待到了天亮,准备等天亮之后再去探看。

    结果天亮之后,摊开手一看,吓得他差

    点儿一屁股坐地上。

    手里哪有什么银子?分明就是一块儿‘鸡’骨头!

    缓了缓神之后,他又去积水潭边儿上走了一圈儿,结果什么人家都没有。

    后来又是打听,城东哪里有什么游家,前一阵子倒是出了个稀罕事儿城‘门’边儿上不远处一处小树林里头,发现了一具死尸,当时发现的时候,竟然有一堆黄皮子正围着啃那死人‘肉’。

    消息报上去,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们很是进去杀了一通,据说打了不少黄皮子出来。

    张饱实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吓得足有好几个月神情恍惚。

    到了这份儿上,他要是还猜不出那天晚上那些‘人’是什么玩意儿来,那阵就白活了。

    张饱实事后想想,也是十分奇怪,他素日里乃是一个很小心谨慎的人,虽说贪财却不会见钱眼开到那等程度,而且主要是心细,许多事儿都能观察到,但是偏偏那天,诸多破绽他是一个都没瞧见。

    旁边老伙计显然也是想到了八年前那一茬儿,赶紧低声问道:“咋?”

    张饱实做了个让他安心的手势,迎了上去。

    前头打灯笼的那两个家丁凑过去低声跟他说了几句,张饱实悚然一惊,赶紧跪地磕头,饶是他见过了世面,这会儿也不由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老天爷啊!这可是吏部天官老爷!他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官儿呢。

    谢升的家丁倒是有些客气,把他们扶起来,这才过了去。

    这得益于谢升日常的教导,谢升本身是个颇为低调的人,属于闷声发大财的那种。也是如此约束手下人,若是发现手下人打着自己的名号在外面招摇撞骗,横行霸道,那定然是要严惩不贷的。

    这会儿的积水潭,还是很偏僻的,周围很是荒凉,基本上一直到城墙,都没有什么人家居住。正是冬季,若是早些时候来,一眼望去,寒冰衰草,一片枯黄中伴着洁白,趁着西边儿的落日,就显得格外荒凉。

    甚至在积水潭的东岸还能看到残存的稻田,想来时节对的时候,还有人在这里种稻子。

    不过在积水潭旁边,却是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界儿。

    冰厂。

    在积水潭这块儿的城墙下方有一水道连接着护城河,这就沟通了城内城外的水系,通过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内。

    而在积水潭的东南角,明中叶开凿的一条名为岔河的河道直直通到什刹海的前海,积水潭水由此流入什刹海,然后有向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什刹海后海,这便是所谓“银锭观山水倒流”之景。

    明朝冰厂,说白了就是冬天开采冰块保存,然后夏天时候拿出来卖,供给使用。明朝王鏊所修之《正德姑苏志》上有‘三伏市上卖凉冰’之语,可见最晚在正德朝,就已经有专业冰厂了。

    明朝的冰厂有两种,一种是皇家的,属于内监管理,专‘门’供给皇家。一种是民间的,则是对外贩卖,不拘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有钱就成。

    属于内监的冰厂,由于供给的都是皇室后宫,是以就非常讲究,采冰的地点,乃是冬日里的‘玉’泉山。

    ‘玉’泉山在北京城西北方向,山势为西北走向,状如马鞍,山不大,也不高,不过是纵深二里许,东西最宽处一里不到米,几十丈高而已。不过山不在高,灵秀就成,此山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一说。六峰连缀、逶迤南北,乃是西山东麓之支脉,在山之阳。此地泉水天下闻名,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为‘玉’泉。正所谓: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自明季之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乃是燕京八景之一。

    非但是夏日里用的冰,便是日常皇宫饮用之水,也都是从‘玉’泉山运来。

    ‘玉’泉之水,甘冽醇厚。人常以水之轻重衡量水质,轻者优,重者劣。历代古人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或长江金山水为第一,以惠山虎跑泉水为第二。实则不然: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长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水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邱、碧云寺诸水重一两一分,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一两,水轻质甘气美。皇家的冰厂这般讲究,民间的就差了许多。这会儿北京城最大的冰厂就在这积水潭边儿上,好大一片房子,一眼瞧去,怕是几十间是有的,里面还有一个极大的院子。现如今虽然是晚上,但这里却是十分之热闹,院子里里外外都是打了不少灯笼,把这里照的一片亮堂。

    大‘门’敞开着,不断有人人进进出出,他们大声的说话嚷嚷着,人声鼎沸,很是吵闹。

第549章 五四八 好买卖() 
也得亏他们除了旁边儿的‘乱’葬岗子之外也没什么邻居,若不然定然是要扰民的了。

    若是仔细看的话,便是能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手里抬着一个跟担架也似的东西,乃是两根粗大的竹竿,中间担着一个布兜子,那布兜子上,都是放了一块儿十分硕大的冰。

    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时节,冰厂之人于积水潭中取冰,用专用工具将已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厂,再用溜槽将冰块放至储冰坑中码放好,每块冰之间都铺有稻草相隔,随后再用保温之物质如稻草等将全部的冰块厚厚盖好,等至气候炎热之时,遂将存冰取出,于市中贩卖。寻常人家或买一尺见方,三五斤重,大户人家则是直接一车一车的要,那都是有冰厂专‘门’派人去送的。

    现在已经是冬天的尾巴,温度逐渐升高,白天冰层已经冻得不那么结实,若是上去的人多了,说不得会有危险。

    是以冰厂的人,都是趁着晚上冻得结实了,抓紧时间采冰储存,也算是和时间赛跑了。

    从积水潭边儿上一直到冰厂大‘门’口,一条修建的很是平整的土路通过去,上面人来人往。还有那穿着绸缎衣服,管事儿一般的人物,站在旁边大声吆喝着。

    远远的瞧见一行人抬着肩舆过来,那冰厂的人便是都瞧见了。一看就知道,这定然是大东家过来了,除了他,哪个有这般大的阵仗?这么大的威势?

    大东家的底细,除了那些心腹的管事儿之外,没多少人只知道,他们只知道这位东家定然是身份尊贵的,而且对冰厂的生意很是上心,隔三岔五的就来瞧瞧看看。他们都是谢升建了冰厂之后,从外地招募过来的帮工,需要‘花’费的工钱少,而且也吃苦耐好的紧。他们刚来北京场时间不长,若是像张饱实那等老油子,说不得猜也能猜出来这位东家是谁了。

    赶紧便有人去报告,很快,几个管事儿的便是快步迎了上来。

    离着肩舆还有十来步远呢,便是跪地磕头,齐声道:“见过老爷。”

    却是一口的山东德州口音。

    谢升

    本来在肩舆上一直眯着眼打瞌睡,似乎就要睡着了一般,这会儿却是‘精’神奕奕,笑眯眯很是和气的摆摆手:“起来吧,都起来,自家人嘛,这么多礼干啥?”

    几个人闻言道了谢才敢起来。

    他们都是谢升的家里人出身,不过倒是算不上家生子。

    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