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七年-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东的卫所来说,广东廉

    州等七卫旗军缺额达七成,而海安所获额七成半,双鱼所缺额更是接近八成,而那些没逃亡的军士也多为老弱疲癃不堪作战之辈。

    洪武大帝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卫所军队这时已经战不能战,守不能守。

    大明朝廷不得不采取其它办法来补充兵员,这就是一佥派民壮也就是征兵制,二实行募兵。

    佥派民壮制度,指的便是平时对老百姓进行训练,有事征战,事平复还为民。弘治七年,立佥民壮法,以州县为单位征兵,平时由各有司进行训练,遇警守卫城池,虽然担负着一定的正规军任务,弥补正规军的不足,但依然是地方部队。正德年间,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抽’调民壮的‘精’干者,编组成军,用来平息当地的农民起义,使这种地方部队有了正规军的职能。嘉靖年间,有的民壮还编入边海防军中浙江海防军原有三十九总,每总四五百人左右,其中有六总是民壮。至隆庆四年,减募兵,增民壮,致使四十总中,有十五总为民壮,几乎占到四成。

    此时民壮的佥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正德年间,王守仁汰去机快民壮内疲弱不堪者,令他们出工食银,由各地方政fǔ用这些工食银召募民壮和犒赏‘精’兵,这又使佥派的民壮逐步走上召募民壮的轨道。民壮也由征兵制走上了募兵制,嘉靖年间,东南沿海海防军中的民壮,大体就是由各县按里该佥派多少民壮而出的工食银雇募的。这时佥派民壮也已衰落,而由雇募的民壮所代替。

    民壮虽然是召募的并承担着正规军的任务,但他和正规军依然有别。由于是地方出钱雇募、只能作为守卫出钱地方的力量,而不能像正规军那样,可东征西戍,远调各地作战,依然不能完全代替过去的卫所军。

    因此,募兵制度顺理成章的出现。

    募兵始于正统年间。《明史兵志》载:“正统二年,始募所在军余、民壮愿自效者,陕西得四千二百人。”嘉靖年间,随着军备废弛,卫所空虚,加之边疆不靖,战争频仍,募兵在南北更加普遍地推行开来。在浙江沿海,募兵已占近七成浙江在指嘉靖末隆庆初有军队三十九总,其中募兵二十七总,占七成。以后增加民壮数,募兵数有所下降,到隆庆四年,下降到四成多一点儿。

    北方九镇的募兵没有沿海那么多,但《明史兵志》中讲:宣府镇“弘治正德以后,官军实有者仅六万六千九百有奇,而召募与

    士兵居其半。他镇率视此”,由此看来也是很不少的。

    募兵和卫所军有明显的区别,募兵不是世袭的,是应募而来,身虽为兵,仍隶民籍,退伍仍为民。由募兵组成的军队,不像卫所军那样是国家经制,不轻易变动,而往往是随着形势扩编或缩编。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而不像卫所军那样,有的担负屯田任务。募兵的薪饷来源于国家财政,而不像卫所军初期那样主要来自屯田所获。募兵的饷银比卫所军丰厚,比民壮也高

    募兵有挑选的余地,完全有条件选择青壮年。募兵的薪饷比卫所军高出一倍甚至几倍,管理得好,可使士兵安心服役,军队比较稳定。募兵没有卫所军携带的家属拖累,更适合于东征西戍,机动作战。募兵来自百姓,兵源丰富,缺额可以随时募补,保持军队满员;不需要可以随时裁减,节省军费。

    总之,募兵制比世兵制更有利于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但实行募兵制能否建立一支‘精’锐的部队关键在于募兵之人和领兵之人。

    嘉靖年间,在东南沿海谭纶和戚继光都亲自募兵,募后严加训练,所以都成了‘精’兵,尤以戚继光的“戚家军”更为有名。而到了明朝末年,什么好制度都得崩坏了。募兵制也不例外,此时往往不是将领亲自募兵,募兵为一人,领兵为另一人,募时不加挑选,募后不加训练,逃跑不加追究。

    没几年的功夫儿,募兵组成的军队同卫所军一样不能打仗了。

    这老褚,乃是这祠头庄土生土长的,在这儿安家也有三四辈儿了。本来他家中也有地,但后来给苏家给兼并了,这老褚也是个游手好闲的‘性’子,不肯跟别人一般做佃户,正巧赶上募兵,便干脆应募了。

    也不知道那负责募兵的官儿是不是眼瞎了,就这等干瘦瘪巴的货‘色’都能给选进去。

    当初老褚和黄季一起在董策的父亲麾下为兵,那会儿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但也不算是多么过命。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后来董策他爹一死,老褚便是逃了,临跑的时候,还去董家偷了点儿东西,也不知道是卖了还是自己‘私’藏了。

    他是董策父亲麾下的兵,跑了便跑了,自然也没人追究,不过黄季可是记着的。

    他知道老褚就住在这儿,距离十里铺也不远,但是对当初的事儿,他一直是耿耿于怀,记恨心中。不上‘门’

    把老褚揍一顿就算是好的,哪里还会登‘门’拜访?

    老褚这人,油滑懒惰,不肯吃苦,不过却不是个‘性’子硬的人,他自知理亏,见了黄季也是有些心虚。不过眼瞅着黄季说话也算和善,手里还提着粮食,顿时心里那股子戒备便散去了,再说了,只要是有吃的,就算是让他卖命他也干了。

    管他黄季存着什么心思呢!

    黄季这次登‘门’,自然是有缘由的,事实上,这正是出自董策的授意。

    就在苏少游父子俩向着怎么着算计董策,能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其实董策也在向着如何算计他们。

    正所谓勾心斗角,董策和苏以墨父子都明白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不把对方整死,迟早自己要倒霉。是以不约而同的,都打算向对方下手了。

    而且两者采用的方式也是惊人的相似。

    苏以墨父子打的主意是让士子闹事儿,而董策的打算则是民变!

    两者都是闹事儿了,只不过闹事儿的主体,一个是士子读书人,一个是百姓而已。没错儿,董策打的主意便是:煽动百姓,酿成民‘乱’,把事情闹大,把苏家父子架在火上烤,甚至更狠毒的一层若真是民‘乱’起来,苏府能挡得住愤怒的百姓么?再有董策在其中鼓动支持,‘乱’民冲进蓑衣渡,杀光苏府上下,也是非常有可能!而说起来也是巧,正是想睡觉了有人送枕头,董策正着这个盘算,苏家父子便是开始横征暴敛,倒行逆施,荼毒百姓。他们这个粮区内许多百姓,根本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便是离着那人吃人的凄惨境地,怕是也不远了。

第520章 五一九 变数() 
素来国朝老百姓的忍耐力真的是很强,非常强。就算是苏府如此,只要是百姓能够勉强活下去,也是不会起来反抗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没人人介入,没有人挑拨,没有人煽动,甚至有人刻意压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只要是有人略一煽动,就会像是油锅中倒入了水一样,整个锅都会沸腾起来。

    到时候会出什么事儿,甚至就连始作俑者,怕是都猜不到的。

    论起影响力来,显然是后者更大,毕竟读书人闹事儿,到处都有,大的小的都不少,兴许闹得很大了,会引起朝廷和地方高官的重视,但若是小打小闹的,怕是‘私’下就处置了。而民变则不同,现如今天下不靖,流寇四起,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裹挟流民无数,天下,大明官军追在他们屁股后面疲于奔命。因此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便对这民变就格外的敏感要知道,起义基本上都是因为民变处置不当被‘激’发演变而来的。

    至于破坏力,两者更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那些生员们闹事儿,撑死不过就是嚷嚷几句,若是遇到某个落单的,说不得能一拥而上将其殴打一顿。主要动的是口,仰仗的是地方上官员对他们的支持看重,其实他们更多的,只是把声势给早起来,使得对方的名声臭了。而让对方受到进一步的惩罚,则是官府要做的,他们只是起到一个最初推动力的作用。

    但民变一旦起来,那可就大不一样。

    民变这两个字,包含内容可谓是意味深广,涵盖范围非常广。

    几十个百姓闹事儿,砸了某家粮店或者是抄了哪个豪绅的家,这叫民变。几千流民暴民把县城给攻占了,把全县的士绅官员都给杀的一干二净,这也叫民变。像是李自成张献忠那等天下,公开造反的,其实也叫民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