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要更多一些。
像是阳和道所辖东路,下辖
六守备、三‘操’守,分边沿长九十六里四分。这阳和道东路下面的六个守备三个‘操’守的兵力分别是:永嘉堡,内驻‘操’守、坐堡、把总各一员,骑军三百零七名,马十八匹;瓦窑口堡,守备、坐堡、把总各一员,旗兵四百五十二名,马二十一匹;镇宁堡,内驻‘操’守一员,旗军三百零二名,马十六匹;镇口堡,内驻‘操’守、坐堡各一员,旗军三百一十名,马十七匹;镇‘门’堡,内驻守备、坐堡各一员,旗军四百九十三名,马四十五匹;守口堡,内驻守备一员,旗军四百六十六名,马四十五匹;靖鲁堡,内驻守备一员,旗军五百一十三名,马八十六匹。
而冀北道所辖的这些军堡,镇边堡,内驻守备一员,官军六百九十九员名,马骡八十二匹头。镇川堡,内驻守备一员,官军六百七十四员名,马骡七十匹头。弘赐堡,内驻守备一员,官军六百零八员名,马骡九十二匹头。镇羌堡,内驻守备一员,官军一千零五十三员名,马骡二百六十八匹头。拒墙堡,内驻守备一员,官军四百二十员名,马骡三十四匹头。镇鲁堡,内驻守备一员,官军二百六十六员名,马骡四十七匹头。
阳和道东路驻军最多的一个军堡,靖鲁堡,才不过是有官兵五百一十三名而已,而冀北道大部分的军堡驻军规模都超过了六百,最多的镇羌堡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千,规模可说是极大。
虽然有个镇鲁堡拖了后‘腿’儿,只有官兵二百六十六,只不过那是因为镇鲁堡并不分边,只有火路墩七座而已,因此根本不用多少驻军。
由此也可以看出,冀北道内部的军堡规模普遍较大驻军人数较多。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真实人数有多少,那就只有当地的将官自己知道了。但是这‘花’名册的人数,就是朝廷认可的人数,就是上官认定的人数,就是发军饷的时候依据的人数。‘操’心真实人数的也不是没有,但没几个,大部分人都是想着怎么着通过这个来给自己捞好处。
第456章 四五五 咱也是吃皇粮的人了()
因此董策报上去六百这个数字,算是中规中矩,不过不少。毕竟是新建的军堡,若是报得太多,怕是刘若宰脸上也不好看就算是六百这个数字,也是有水分的,这一点,董策知道,刘若宰也清楚。但是刘若宰更清楚的是,所有的军堡都是会这么上报,这件事早就是大明朝边军百年来一个极大的弊病,而这个弊病到了现在,却是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这个规矩,上到京城的那些大人们,兵部具体经办的官员,下到边关军堡的将领,银子层层经手的吏员,都是暗自遵守。
当吃空饷成了惯例,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带给了许多人巨大的利益的时候,那么想要将其涵‘洞’,就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哪怕是在局部范围内撼动,比如说冀北道。
去年刘若宰闹得轰轰烈烈,大张声势的要清查空饷,厘清兵员,其实不过是为剿杀侯家伟打掩护而已,虽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也是有限。过了没多久,一切便又恢复了常态。刘若宰也对此心知肚明,他是个聪明人,虽然正直,却不愚蠢,便也不再动这块儿。
刘若宰至少还能确定,董策报上来的这个数字,水分并不算很大,他是知道董策还是想要做一番事的。
事实也确是如此,董策报了六百人,至少他还有三百人的实额,而且并不满足,还打算扩大规模像他这种不断扩大规模而不是逐渐削减军队从而吃更多空饷的官儿,也是不多见了。而像是黄琬那等,报的是两千九百六十的军兵,实际上能战的能拉出来一千就算是给他脸面!
“六百军兵,倒也不算多。”刘若宰敲了敲桌子,看了董策一眼,淡淡道:“这个数儿,老夫便准了,只是你当初可也是答应老夫了,至少要练出三百人的强兵来。”
“大人放心!”董策停了停‘胸’膛,笑道:“练兵已然初见成果,大人随时可以去磐石堡检阅。”
董策这话却是说的自信满满,他心中确实也是这般想的。虽说那三百新兵训练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也没上过战场见过血经过实战,但是踢正步,走方阵,站军姿这些日子练下来,却是自然而然就有一种军人的硬朗气质展现。而这些时日对于基础的训练,也
足以让他们做到横平竖直,整齐威武,现在战斗力还未成形,但至少在视觉效果上,是绝对要超过这个时代大部分军队的。
应对刘若宰的检验自然是绰绰有余。
见董策说的自信,刘若宰不由得微微一怔,然后便是一笑:“那就好,老夫倒是择日要去看看。”
他对董策有些了解,知道董策既然敢把话说得这么满,那差不多就是练得不错了,心下也有些期待。
董策笑道:“属下定是恭候大人。”
刘若宰微微点头,又把那家丁的‘花’名册抖开看了看,皱了皱眉:“八十家丁?这个数儿,过了吧?”
声音淡淡的,但董策已经听出来一丝不悦,显然,他这是嫌董策有些贪得无厌了。
董策报得这个数儿,确实是有些夸张。
根据万历十九年朝廷颁布定下的条令:总兵官家丁定以六十名,副将参将三十名,游击二十名,俱加双粮,其粮即于本营逃故老弱项内汰补。万历二十二年,辽东巡抚李化龙又奏请:守备,备御止十人,副将参将游击系辽东人准五十名上下,系关西人百人上下。
事实上,家丁数目当然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按照这个来,大约翻倍还差不多,但问题是,董策整整是规定的八倍!
别的守备一级的军官,报得家丁数目不过是三十四十人上下而已。便是那北东路参将黄琬,号称家丁三百,那也是报得三百,真正不过是一百出头儿。
“大人容属下细说。”董策却不慌张,他顿了顿,笑道:“属下情况和别个有些不同,大人可还记到属下先打建奴,后来击败马贼那两战?”
刘若宰没说话,只是示意董策接着说。
董策道:“那两战,属下俘虏了许多的战马,差不多在五六十之数儿。大人当也知道,国朝缺马,便是这晋北边地,战马也是稀罕物。其实限制将官们家丁数量的,不是人手,而是马匹。下官手中有这许多战马,便遴选‘精’壮悍勇,充入家丁队,因此家丁队的数目,就比别个多了一些。”
“哦?”刘若宰道:“是多少?”
董策尴尬一笑,伸出五个手指头:“五十。”
“倒是也
不少了。”刘若宰点点头,看了董策一眼,忽的一笑:“你小子,倒是能折腾。”
说着便是把这两本儿‘花’名册放下。
董策心下一喜,便知道刘若宰这是给通过了。
他长长的吁了口气,心中一定。
六百军兵,八十家丁,边军南兵也就是客军,每月有饷一两五钱,本‘色’米五斗,家丁每月有银二两三钱五分,北军每月止有米一石折银一两。而董策报的那六百军兵里头,一半儿南兵,医保而北军。
这也就意味着每个月在理论上他便多了九百三十八两白银外加一百五十石粮食的进项。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而已,实际上能拿到多少,就要看自己本事了。
不过一董策在刘若宰面前的面子和信任程度,往多了不敢说,七成是没问题的。
这些银子和粮食不算是极多,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稳定的进项,长流不息,源源不断,一年下来,极为可观。有了这些银子和粮食,董策手头上便是宽绰的多了。
刘若宰刷刷的写了个条子,递给董策,道:“拿着,待会儿直接去库房领饷银和粮食,这是三个月的。”
董策接过,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多谢老大人扶持。”
接着却又是一笑:“大人,能不能再给批个条子,下官现在正训练新兵,却还少一些甲胄。”
刘若宰看了他一眼:“要多少?”
“青布铁甲三十副,棉甲三十副。”董策道。
“倒是还不少。”刘若宰瞪了他一眼,却是又写了个条子递给他。
董策嘿嘿一笑,自然又是千恩万谢。
说实在话,那些银子和粮食他知道自己是肯定能拿到的,但是这些甲胄却还是心里有点儿没底,已经做好了一番讨价还价的准备,却没想到今日刘若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