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情况,他们卖的早餐,看起来太漂亮,所以别人以为有毒吗?
可怜沐兮与杰森早晨四点就开始兴冲冲,全力以赴地忙着准备各种早点,六点半时就凭着高度兴奋轻松准备好满足预备量的各种早点。
可从六点半,太阳刚刚露面,到十点阳光盛然,这段对清晨的定义而言已拖得很长的早餐时间,除了街边捡破烂回收的几个大叔来讨几口吃的外,居然没有顾客上门!
店面所在地不偏僻,盛有人烟,沿街也有很多小吃店来带动人流。
沐兮与杰森两人,硬是挺着耳边阵阵飘来的属于别家店火热的售卖声,孤零零寒巍巍地站在门口,承受往来行人匆匆却无一为其侧目的打击。
“沐兮,马上十一点了,你回学校吧,不会有生意了。”杰森不纯正的中文口音带着淡淡的低落情绪在沐兮耳边响起。
开业第一天是这个结果,她也挺惊讶。
其实沐兮一直感觉在做什么事情都能又快又好的杰森旁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她还是有依赖的,感觉别人做的某些事很可靠,所以便自顾地为他戴上啥都能hold住的帽子。
“今天周末,回去也是睡觉,我留下来陪你一起把这些东西处理一下吧!”
沐兮转头拍向杰森有点沮丧低落的肩膀,轻快说到。
才第一天嘛,开店说白了就是个人气累积和信誉问题。
才开张,没有客人一定程度上也归因在这上面。
“对了,我们这些东西索性都卖不出去没能久放,不如直接赠送。这样既可以给附近的人免费试尝,拉点好感度,做做宣传。又能问问大家的意见,我总感觉是不是我们光追求早点的新奇,忘了结合美国人的生活习惯才会遇到这么寒的冷遇!”沐兮端着一屉满满整整,可爱圆嫩的包子,分外“惜才”。
除了劳动力,这些食物是用切实材料做出来的,里面投入了珍贵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物尽其用。否则不白浪费了它们一个个这么好的卖相吗!
“说的对,好!我去准备包装袋!”杰森深邃的碧色眼里闪出亮光,眉间立马精神起来。嘴上才说,人已飘离小店,跑向百货店。。。。。。
第70章()
“哎呀,太累了,天哪!”
“好累啊!”
“沐兮,你快帮我看看我腿还在吗?”
“在,在!让我先喝口水。”
冰凉的液体顺喉间划下,一点一点带走体内的燥热。
摸摸额前的汗,沐兮感觉自己低沉疲惫的心跳都活了几分。
夕阳的余晖灿烂,如藤蔓般慢慢延伸,它们的延触须生长。金色光华渐点缀在小店别致木桌上,衬得桌上七倒八歪,空空如也的笼屉与盘碟浸染出温馨的烟火气息。
这就是沐兮,杰森一下午,五个小时的劳动成果。
成功义务解决所有早点。
他们为了得到更广泛的意见,顺便更好宣传一下小店开张的消息,分别选取延街商店,学校,福利院,接济所与敬老院这些各异不同的地点,发放免费食物。
边发脑袋里的思路也慢慢被打开。
其实美国人早餐一般以果汁为饮品,他们对豆浆味道的感觉肯定没有没有对牛奶与咖啡来得亲切,习惯。
而且在“劳动”调查中,确切地得知,大多数美国人早餐都是吃吃燕麦粥,鸡蛋,蛋奶烘饼与煎薄饼这类蛋白质为主,味道较甜的食物。
沐兮作为来此留学,并呆在学校与多美国学生有相处一段时间经历的身份,为居然没注意这些而深感惭愧。
同时此刻她才充分理解了,即使是福利院经常饿肚子的小朋友,咬了口她做的菜包子,都要吐出来的原因。
这就应该像她有一次没吃早饭,有个美国同学好心递给她一个油炸鸡腿,她却立马回绝的情况吧?
饮食习惯不同,所谓“包容接受”真的需要勇气。
他们之前一直充满信心,是因为相信物稀则得宠。
越是少见,不是此地所有的东西,越能吸引人眼球。
可是忘了,食物是最讲究地域性的存在。
一方水土有一方气候食材,一方气候食材养一方人。
他们的受众,顾客目标是每天朝九晚五,普普通通,平凡又真实生活的上班族,学生。这些人在日常生活里,在正常工作日中已习惯简单朴实,合乎自己口味的食物,猎奇心理并不大。
杰森没有把店开在什么旅游景点,富豪街上。它们太过“不一般”的食物因此没机会发挥足有的魅力。
所以要想卖好,要想在普通街区上卖好,那么早点食物必须接到这里的地气。
“我们今天还挺有意义的。沐兮我记得肯德基这个品牌也在你们中国开店。去年我去的时候,里面居然有豆浆油条卖,这是你们中国人的口味,这个品牌在为你们改变。”
杰森负责重活,早已体力透支,一手撑在头侧一手垂在身边,望着沐兮,眼里却神采奕奕。
“对!他们就是在适应我们本土的口味,包括什么卷饼,饭团的推出都是在吸引中国顾客。”
“所以。。。。。。我们。。。。。。”
想一块去了!
第71章()
想到一块去了。
沐兮,杰森都有想法要把中国早餐和美国人,起码是洛杉矶人们的饮食,口味习惯结合在一起。
可是这事想起来容易,简单甚至是让人热血沸腾,感觉充满希望。
但真正开始落实,想计划,步骤与具体实践方案时,却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
简直是一团乱麻!
包子皮里包熟麦片?豆浆里掺点咖啡,牛奶和果汁,综合色泽与营养?鸡蛋和面搅搅,捏出不同形状,放在锅里一起蒸?
要做不一样,要做结合,必定需要创新。
可创新虽然来自想象力,但也无法完全依靠想象力。
想得再好,再猎奇,再新颖,抓人眼球,大众无法认同又有什么用?
什么样的食物结合能被接受,不会让人感到怪异,多此一举,破坏原态?
“沐兮,我怎么感觉有点难?”杰森刚刚还兴致冲冲,两眼像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和沐兮讨论两句后,立马削了气焰。
“是有点难吗?是很难!”沐兮一个白眼抛过去。
也是,杰森这种明明只会做豆浆和粥却能大言不惭挂出中国百地早点,也好不脸红,紧张的人,哪知道什么是“难”的!
“很难啊?那怎么办啊?”杰森重复沐兮的话,语调低沉颓丧。
“你是老板,我又不是,你说怎么办?”沐兮回话。
“要不就不开了,反正也不是我想开。”
“什么?”
“哦!不不,我是说,我现在不在学校,智商下降。你是在校大学生,还是留学的,成绩一定不错,就包在你身上呗!”
“包在我身上?你可能是想永远被这个问题困住!”
真不是她谦虚,沐兮充分了解自己。
没耐心,没勇气,没信心。
遇到问题她最快的反应是逃避,她从来只适合,也只愿意去做安排好了的工作。
她知道没有什么工作不辛苦的,但她更愿意做没有风险,变动与要费很多脑力的工作。
“我不行,杰森,我。。。。。。”
“好啦,好啦。骗你的,看你那点胆,一句话就唬住了。要放在别人身上,得多感谢我给他们提供不用担心后果的实践机会啊!行,有我呢,跟着杰哥走,起来想办法!”
杰森看沐兮一副自信不足要逃到地下的感觉,立马直起身板。他可不想把这个丫头逼走!
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杰森拿出了一套在沐兮看来有点“搞大了”的计划。
杰森决定首先要学会借鉴,他们准备多找点诸如肯德基为中国做出改变推出不一样本土食物的案例,深入研究这些大品牌在改变,结合与创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以及他们主要的注意点都放在了哪。
其次要个例分析,查查在美国各个中餐厅,有没有这种以部分西化来推广中餐的计划。毕竟本土的才最有借鉴的价值。
最后就是放飞自我,让脑洞尽情扩大,他们要在网上举办一个活动,就叫“中式早餐,我来拥有你”。
鼓励广大美国在线网友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写出对中国早餐的期待。
“沐兮,感觉怎么样?”
“非常好,非常好!”
她怎么有种,自己不是在为小店生存愁苦而是为了高大上,前无古人的创新在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