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丞相府等3司,会在6月开始成立,现在提前3月,有些仓促不要紧。要紧的是,这道命令是从罪己诏里出来的,现在的人知道内情明白是个什么事情,以后的人9难说了。
养心殿,朱弘昭换上1袭青色粗布袍,端坐在床榻,吩咐道:“传旨于各将,命他们谨守本份。”
随侍的司礼监御笔,还有朱弘昭提拔的侍郎官8人,开始研墨书写。
1旁曹少钦吩咐道:“如今3司建立,圣旨无须6科官审核,报备即可。”
还政于丞相府,朱弘昭最直接的好处9是,圣旨终于有了自己的体面,不需要再经过6科审核复印。
不过,他的圣旨也有了规限,不能随意提拔官员。但全国有品级的官员任命,都需要盖上他的印,才能生效,具备法律效应。
他的圣旨,只能管都察院和大将军府,此外剩下不多的权力,9是特赦。
对于特赦,在这个讲究仁治的时代,1直是延续着的。全国报上来的问斩名单,往往只有4分之1会被斩首,余下的会被赦免死罪。
此外,丞相府下辖的户部、太仆寺、盐政还有即将更改业务的工部都是能来钱的地方,这些地方以后将会是交叉管理。
“朕有些乏闷,请宝卷先生来抚琴。”
轻轻挥手,曹少钦等人摆好琴,焚香后退了出去。
不多时,宝卷先生来了,落座轻拨琴弦。
朱弘昭已经记不起这1世的母亲模样,只觉得宝卷先生看着亲切。
轻快琴声中,朱弘昭侧头询问:“先生琴音欢快,似有喜事?”
“陛下,深宫之中万千喜事,不如陛下1句喜欢。能为陛下抚琴,如何不喜?”
朱弘昭赤足下床榻,来到琴边,推开窗看着外面,摇头道:“不对,估计先生也是为罪己诏1事而欣喜吧。”
“自入宫来,生活优渥,即无悲,又何来喜?陛下好猜人心,这回又猜错了。”
挑挑眉头,朱弘昭坐到宝卷先生面前,笑道:“无悲无喜,岂不是太无趣了?我那兄长,不知何故请先生入宫,想来也是有1番考虑的。先生是南直隶人,南直隶地震方罢,北直隶又逢地震,或许先生有幸灾乐祸之喜。”
“陛下又错了,幸灾乐祸之喜,何喜之有?”
宝卷先生微笑着,笑容恬淡。
她相貌无法与张嫣等人相并,却有她独特的魅力,那9是知性,气质。
朱弘昭探头,伸手按住振荡的琴弦,低语1句。
宝卷先生神色1僵,琴弦绷断,切伤手指,连带着将朱弘昭的手掌切伤。
“陛下恕罪!”
看着掌心被琴弦切开的狭长细口子,渗出的血液让朱弘昭皱眉,既不是动脉的鲜红,也不是静脉稍稍泛暗的血,而是透着1股紫色,略带晶莹泛着蓝色。
流血的手掌抚在宝卷先生的左脸颊上,她双目瞪圆恐惧着瑟瑟发抖。
“先生,历代皇帝都有奶娘,我总不能没有,是不是该配1位?”
朱弘昭语气幽幽:“或许,应该可以封先生1个奉圣夫人当当。既然入了宫,9该为宫里着想。宫外的人,可不会为了宫里人的吃喝而白白掏腰包。世人说我残暴,我杀的可是该杀之人。若任由这些人存在,国朝败坏,靖康之耻重演,该死的,不该死的人,都会死。先生,可想明白了?”
手上血迹抹了宝卷先生左脸满满,感觉不到疼痛后,朱弘昭抬起手掌,已不见了伤痕,有的只是1条粉色的新皮。
在通州运河上受伤时,他9发现自己的体质不同于人,有极强的自愈能力。他不会割自己1刀来实验,今天这种肌肤小伤,再1次印证了他的推测。
带着未凝固血迹的手掌,探进宝卷先生裹胸内,触感9是不同,比那些妃子的绵软多了,轻捏珠珠向上提,宝卷先生不得不顺势站起,被朱弘昭揽在怀里。
1件件的丝衣被他撕开,宝卷先生闭目,眉头轻蹙,低声浅吟着。
她想到过会有这么1天,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早。
殿外随侍的宫人,也在曹少钦的眼神下,1个个缓步远离。
曹少钦最近也挺麻烦的,掌管詹事府的顾秉谦动作没有成基命快,成基命捞了个台湾巡抚的缺下去攒资历,这位年岁大了,急的更是能撞墙。
竟然带着儿子在昨夜拜见曹少钦,说他岁数大了,不好拜曹少钦为义父,想让儿子拜曹少钦为干爷爷。这事弄得曹少钦当场石化,没反映过过来,比他还大十岁的干孙子9跪在了地上
他还想着怎么给朱弘昭解释,现在机会不错,等里面那位舒服了,再去说说。
否则光那帮重臣搞出来的‘逼宫’戏码,他再迎头撞上去,这不是明摆着去当出气筒?
可惜,他今天似乎没机会进去了。
养心殿内,宝卷先生情动,挑着朱弘昭大战连连,3多岁更是凶猛的年纪,又积攒的久了,最后朱弘昭头1回战败。
暂时休战,恢复体能。
靡靡气息中,两人相拥喘息,手掌揉捏着软肉,朱弘昭笑呵呵道:“怪不得先皇要将奉圣夫人送给老魏,他也吃不消呀。与先生,9是酣畅。”
“陛下的手?”
“我有天命在身,伤不加身。”
朱弘昭说着,擦去宝卷先生左脸颊的血痂,不由楞了楞,抱起宝卷来到镜前,笑说:“先生,看看镜中面容。”
玻璃镜前,宝卷先生脸色红晕未散,朱弘昭又站在背后挺枪厮磨股间,滑了进去。他指着镜中道:“细看面容,左右可有变化。”
宝卷先生瞪大了双眸,浑身僵硬,难以置信看着自己水嫩的左脸颊。
她浑身发硬,更给了朱弘昭极大的欢愉。
第378章 有人点火()
中正元年3月,上旬。
避居养心殿的朱弘昭来到西苑内校场旁5龙亭,这里水车取着太液池水,1袭粗布青衣,脚踩布鞋,栽植琼华宫温室培育的菜苗,几名机灵的小宦官小心翼翼跟着,递送菜苗。
“今后,宫里人产出的那些东西,这在西苑寻个地方堆积腐熟。西苑这么大的地方,空着的地方太多,该利用起来。责罚宫人,也不必施行,9让他们来动动筋骨。”
说着搓搓手上湿泥,1旁侍从官记录,也有新任的内史曹化淳提笔记录,作为以后的实录,每位皇帝的实录都会记录皇帝的1言1行,里里外外的1切事情。
抬手,自有机灵的小宦官递来竹筒,小饮1口,朱弘昭拿着小锄头继续种地。
待到正午日头烈的时候,朱弘昭捶着背,返回5龙亭纳凉。
这里已摆好了1堆奏折,有御史台弹劾各处的,也有丞相府难决之事的,也有大将军府呈报关于各处军队整饬进度的。此外曹少钦手里厂卫的,以及京闻日报的。
没错,他9待在养心殿什么都不干预,但各项事务他都是要知道的。
厂卫是负责监察军政百官的,京闻日报是讲京师及周边民生的,这两条耳目都不能少。没多久的时间,京闻日报的投稿量剧增,大有被士林渗透的趋势。
因为今年是秋闱年,各地举人入京备考,通过8月秋闱会试后,会在明年2月进行春闱贡士,选拔进士。
这些各地举人先后抵达京师,考进士是最终目的,最要紧的还是参加各种诗会结交人脉,宣扬自己的才名。
进士能不能考中,看运气和背景,能不能考个好名次,看长相。
考进士是追逐1生的梦,可结交的人脉和才名,都是关乎今后个人发展、能否吃饱,惠及子孙的大事情。
而皇帝当后台的京闻报社,显然是1条通天捷径
看完丞相府与御史台的例行通报外,朱弘昭看着大将军府关于对京畿军队的整顿意见。整顿意见很完整,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大将军府有改变野战军团的心思。
认为国朝延续2百56年军制,贸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更改,十分的不稳妥。建议等平辽部队回防后,施行强干弱枝之策,择精锐部队整编为京营兵马,以及内4镇。
待京营禁军与内4镇准备妥当后,再向外推广。
主意是妥善的,朱弘昭提笔在奏章上写下1串红字:“再行计议,务必以稳妥为主。”
随后拿起厂卫的密折,朱弘昭看了皱眉,平辽4大军团的粮草出了问题,数量上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有人居中调包,以陈米充新粮。
挑出关于军粮的几道折子,朱弘昭转手递给侍从官:“交付御史台,让他们眼睛擦亮了办事。”
侍从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