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袁梦却是情绪忽然低落了下来,她叹了口气,“其实,我是真的希望你能多拍一些欢乐的喜剧电影,而不是像《让子弹飞》这种打着喜剧的幌子,其实又是在暗喻着一些七七八八的电影。在我心中,我会一直把这个称留给你的。”
说完,袁梦抱着摄影机,也转身离去。
秋风萧瑟,黑夜下,袁梦的背影有点萧瑟。韩秋脑袋里回响着袁梦留下的话,嘴角不由蔓延开苦涩的笑容。
。。。。。。
回到自己休息的房间,韩秋见到周雨欣靠在床上,身边的台灯依然还散发着柔黄的光辉。她手里拿了一本书在看,韩秋走进之后,才发现那是《让子弹飞》的剧本。
而且,还是最为详细的一本剧本。这上面,有韩秋的笔记和他的心得。一些暗喻的东西,也被他明明白白地写在字里行间。
“拍完啦?”周雨欣放下剧本,笑着问了一声。
“嗯。”韩秋从洗手间走出来,脱了外套,一个翻身,钻进了被窝。
“今天拍的那些剧情啊,给我说说。”周雨欣翻开剧本,递到韩秋眼前。
韩秋把两段儿床戏的指出来,坏笑着说道:“我的两个第一次都交出去了,一个拍床戏,一个演床戏。”
周雨欣没好气地白了韩秋一眼,和男人睡也算床戏?不过,她倒是对葛优和刘佳玲那段戏挺感兴趣的。
“你给我讲讲葛大爷和佳玲姐怎么演的。”
韩秋没有掩饰,如实形容了一遍画面。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床戏就跟韩秋和刘佳玲商量的一样,没啥激情的镜头。衣服都没脱,也就葛优穿着衣服,趴在刘佳玲身上亲了两下嘴,说了点肉麻的话。
周雨欣嘴角微微勾起,她还以为韩秋真的会拍摄很H的镜头呢,没想到仅仅是这样。
这样,也够了。
“好吧,算你过关了。不过,你给我讲讲后面的剧情吧,我有些没看懂呢。”
“哪里啊?”
“就是最后啊,黄四郎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死啊,你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哪句话?”
“这句:‘为什么我的眼中空无一人’。”
看着剧本末尾最后一句话,韩秋的神色突然沉寂下来。
这句话,在前世是没有的,因为它被姜文剪掉了。如果有这句话的存在,全场把电影当成喜剧来看的观众,肯定是看不懂的。
看得懂的观众,感触肯定会更深。
因为这句话,就是对张麻子结局的最好诠释。
想了想,韩秋说道:“最后,黄四郎没死,张麻子那几个还活着的兄弟全都被黄四郎收买,并背叛了他。”
“张麻子只挽救了一个鹅城,但是却挽不回那个动乱的时代。”
周雨欣瞪大了眼睛:“怎么会这样?还有你说的挽救又是什么意思?张麻子和黄四郎到底是什么人?”
韩秋叹口气:“张麻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匪,黄四郎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恶霸。他们,都是革命人士。曾经,张麻子和黄四郎都参与了辛亥革命,他们都互相认识,在鹅城见面的时候。黄四郎认出了张麻子,张麻子也认出了黄四郎。”
“但是,二人代表的立场不同,张麻子不求权财,更多的希望这个时代更美好。黄四郎追求权财,并不惜一切。所以,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后,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并控制了大半个民国的烟土交易。张麻子则追随革命先驱蔡锷。但是后来蔡锷死在岛国,张麻子对国情大局失望,才落草为寇,不管国家大事。”
周雨欣惊讶道:“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政治隐喻?”
“对啊,鹅城起义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辛亥革命。那究竟谁会投入革命呢?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
“没有黄四郎?”
韩秋点点头:“对啊,如果当时的民国政府没有黄四郎,袁世凯这一类只为权财,不为人民的统治者,那这个政府一定多持续一段时间。但事实呢?在历史上,这个政府的确没过多久就消失了。”
说完,韩秋叹口气。其实他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那句“没有你,对我很”其实还隐隐有着另一层意思。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如果华夏没有广电那些限制,他肯定要好上很多。
虽然他不得不承认,在华夏这个国家,广电那些行为有弊也有利。
至于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这就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导演能摸得清楚的了。
韩秋对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导演。他希望,他的电影能给观众带来喜怒哀乐和一点点思考。
这就够了。。。。。。。
第230章 一直挺你;韩半仙()
自从那天晚上韩秋把让子弹飞的隐喻剖析了一遍后,周雨欣眉宇间多了一丝恍然,又多了一丝忧心。表面上,这部电影暗喻地是北洋时期那个动乱的年代,讽刺的是那些类似黄四郎之类的统治者,还嘲讽了一下动乱时期人民的劣根性。
更深一层,就是“站着赚钱了”,虽然一般人很难把这两者联系到一起来。
这也纯粹是代入了导演的个人情感色彩而已,如果换个导演来拍,这一层意思就表达不出来了。
事实上,也没人会把电影里土匪张麻子不屈服黄四郎,想站着赚钱联想到某个导演不屈服广电,想站着赚钱。
这两者一个是土匪,一个是导演。另外两者,一个是恶霸,一个是广电。这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儿啊。
谁能猜到?
只要韩秋不主动承认,就算别人猜到了这一层意思,那也无所谓。
我就拍的一个土匪不爽一个恶霸而已?哪有其他的意思?
而且这电影可是发生在民国北洋时期的,这可和新华夏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条禁令对这个时期可是无效的。
韩秋还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广电对这种讽刺民国政府的电影,都放的很松,只要不牵扯到共党就行。
所以,综合了种种原因之后,韩秋才掏出了这部电影。
。。。。。。。
十月中旬。
剧组的拍摄已经接近了尾声,剧组里面的演员很多都是老牌演员,即便是陈坤这样的偶像派演员,也有着不错的演技功底。所以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外,比如天气不行,设备临时出了故障啥的,韩秋喊NG的次数少之又少。
韩夏在国庆节的时候就抱着哈二仙回家了,周雨欣也跟着韩夏离去。在拍摄电影后半段剧情的时候,了解剧本的她总是感觉特别的压抑,韩夏这时候又嚷嚷着回家,索性,她也跟着回去了。
眼不见,心自然就静了。
韩夏这一走,没有了她这个一直为冈宁圩做宣传的主播,游客人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国庆期间小小地涨了一些。
国庆期间拍摄最后一段人民跟着张麻子起义的剧情时,一些游客还来客串了一把起哄的人民。当然,这是要签保密协议的。
虽然,很多人即便拍完了都一头雾水,不知道再搞了些什么。
好像。。。。就和别人挤一起,跑了几圈,然后又站在镜头前,一起大声地吼了几句。
就没了。。。。。
其实不止他们,连很多戏份多的演员都没摸清楚韩秋的套路。
韩秋自然不会和他们说,那一段儿是要用特效合成,才能把那种荒诞不羁的场面表现出来。
十五,剧组杀青了。
韩秋就在冈宁圩最大的饭店宴请了剧组人员。
饭店是冈宁圩的村民们开的,它的老板娘就是在最开始冲着施工队撒泼的大妈。现在过了这么久,大妈倒是没有丝毫怨气了。饭店收入的节节攀升让她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思和韩秋撒泼?撒娇还差不多。
今天,大妈吆喝了很多村民,一起为剧组送上这场送别宴,他们也知道,韩秋要离开了。
饭桌上,韩秋和葛优等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大妈端着一盘菜亲自送了上来。
“韩先生,尝尝我们鹅城的招牌菜,濑尿虾。”大妈客气地笑着,“这些虾还是大伙前几天刚抓来的呢。”
韩秋点点头,笑道:“好啊,那我们可有口福了。”
葛优一脸正儿八经地夹起一个鲜翠欲滴的红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