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演习之一
蒋介石来珠村,通常都带一包糖果,分给围观军校学生操课的每个小孩两颗糖。有一次,军校总教练何应钦来珠村训练学生,跌死一匹马,何应钦便送给珠村人吃,岂知这匹马太老,即使煮熟了也咬不动,只好用来作肥料。因此,多年后,珠村的老年人仍笑谈马肉不好吃,还是蒋公的糖甜。珠村村民传述更多的是,黄埔军校学生纪律严明,绝不扰民,还曾为村民做过不少“好人好事”。村民和黄埔军校的“学生军”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几代珠村人至今口耳相传。为争取当地农民的配合,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领导们很注意向村民表示友好。因此,即使学生们的操练有时会踏踩田地,宽宏善良的村民们都能表示理解。
在实弹野营学习之前,黄埔军校在全村各处贴出《告农民书》,预告村民,免出意外。据《黄埔军校史料》记载,这种告示不仅有普通话版,还有“粤语”(白话)版,以便村民阅读。
为野营演习告各乡农民书(白话方言版节选)亲爱的父老兄弟呀!我地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军现在到各地方来操练野战的方法,预备将来同个的害民卖国的军队打仗,剿灭四乡的土匪,保护你地的利益啦!我地的军队实在即系你地自己人一样,大家都有密切的关系,请你地千万咪怕,仍旧安心作业,但系演习的时候,必定要放枪放炮,个阵时恐怕你地唔知道,以为有乜野事干发生,大家都惊骇起来,所以先讲明你地知,唔好误会!
告野外演习区域内的民众书(普通话版节选)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我们是黄埔的学生军。我们这次到此地来,是因为我们的修业期快满了,快要加入前线去与军阀作战了。我们趁着这还未离校的时光,来演习战场的种种动作。只因我们黄埔岛上的地方狭小,不能充分地演习,所以只好暂借你们这个地方来实习几天……你们的一草一物,我们不但不来乱动你们的,而且还要尽我们的力量来替你们保护爱惜啊……不过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你们若听见有大吼“杀!杀!杀!”的呼声,或电光炮的响声,请你们告知一般小孩和不识字的朋友们,千万不用惊怕,这是我们在进行演习。
今天21世纪初的珠村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北帝庙仍然香火鼎盛,而在当年黄埔军校那段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中,这里却曾经是一个威严的军事演习考试指挥部。在第1期学生毕业前夕,军校把毕业考试也放在这里进行,于是各学生队分别进入鱼珠墟和珠村,演习各种战术的实施。教练部主任何应钦亲自担任指挥。在东征战役打响之时,珠村村民更是黄埔校军的得力助手。1924年8月入校的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毕业实习时正碰上了东征之役,因此他们是边上课边作战。此时,珠村北帝庙临时充当了东征军的军火库储备转运站,珠村的农民自卫军每天把守,并星夜将军火运送到吉山火车站再运往石龙、惠州。作为黄埔军校考试指挥部的北帝庙,见证了黄埔军校的军事训练和东征之役。
在实战中锻炼成长
注重实用,不尚空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黄埔军校的教育方针,也是其军事教育的突出特点。“术科差不多除了操场基本教练之外,大半都是在野外演习。”“每遇一次战事,他们所学的能够马上用到实际上去”。军校把战争视为学习的大课堂,在战争中边学边用。每次战役,上自校长、军事总顾问,下至各科教官和顾问,都随队出征,利用战斗间隙教学,活学活用。术科的许多项目,如距离测量、地形识别、侦探勤务、行军警戒、行军宿营等,都是在实战中完成的。
战斗演习之二1924年秋,英帝国主义买办陈廉伯,秘密向德国购买武器,租用挪威商船“哈佛”号,装运步枪近万支,子弹300万发,企图扩大商团武装,勾结内外敌人,推翻广东革命政府。这批武器破获后,由黄埔军校保管。陈廉伯等蛊惑商人罢市,开枪射击庆祝双十节的游行群众,要挟发还被扣武器,并勾结军阀军队阴谋用武力夺取这批枪支弹药和摧毁黄埔军校。当时,广东革命政府尚未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黄埔军校第1期的学生正在学习训练中。在这种紧急险恶的形势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以黄埔学生为主力消灭商团军。军校接到命令后,立即决定举行夜间演习,为掩护自己的意图,公开宣布进入广州市内进行巷战演练。黄埔学生进入广州,直到深夜开始巷战演习时,才口头宣布正式命令:围剿商团叛变。黄埔军校学生虽是初出茅庐,但斗志旺盛,英勇出击,机智勇敢地配合友军采用火攻,在其他部队的协同下,仅一天内就一举消灭了商团军两个团的兵力,解除了广东革命政府的肘腋之患,首次树立了军威。黄埔学生经过此次实际战斗的锻炼,提高了觉悟,取得了战斗经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黄埔军校原处于“环境之恶劣,学生勤务之纷繁,教育殆将中断;但自商团军剿平后反促成本校之发展。”商团被缴械以后,黄埔军战斗演习之三校利用这批枪械,成立了一个教导团。从此,黄埔军校的声威大震,学生们学习练兵的热忱更加高涨。
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实战技能,1924年冬,在第1期学生毕业之际,军校举行了大规模的野外演习。地点选在黄埔军校的对岸,以鱼珠炮台作为演习起点和露营地,向西经过石牌车站至瘦狗岭一带约10余公里的区域。演习情节设定为:以广州市为根据地的“西军”,已占领广州东郊外的瘦狗岭和石牌车站一带,构筑了坚固工事,与校军组成的东军决一死战。东军则假想西军行至石龙后,作战斗搜索前进。黄埔第1期学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演习,对这一带的地形,进行了目测、步测或器测,每个人都进行了多次,对这一带的地形和距离,“人人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对打法滚瓜烂熟。事有凑巧,时隔半年后,杨希闵、刘震寰滇桂军乘革命军第一次远征东江之际,在广州举兵叛乱,广州国民政府危急万分。黄埔校军奉命回师广州,平定杨、刘叛乱。恰在此地,黄埔校军和滇、桂军遭遇。敌人把前线指挥部设在石牌车站,也在瘦狗岭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封锁和消灭教导团。半年前黄埔生演习时的假想情况,完全变成了现实,演习场地成了真枪实弹的战场。黄埔校军由于事前已有演习,凭借对地形熟悉的优势,打得非常顺利,仅用3天时间便打垮了滇、桂军,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
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团长叶挺1925年2月,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病重,悍然发兵进犯广州。军校教导团在东征中参加右路军作战,他们的人数虽不足3000名,但对整个战局起了重大作用。在揭西棉湖一战中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精锐部队,使东征军士气大振,仅两个月就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10月,被打败的陈炯明卷土重来,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东征。这时,黄埔校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第1军。攻打惠州城时,黄埔学生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扒着云梯登城,虽然伤亡很大,但学生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一举攻克了号称“南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捣毁了陈炯明的老巢。接着,东征军分3路直捣东江,于11月初收复东江,平定了广东最凶顽的军阀陈炯明。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军校师生官兵成为北伐军的重要骨干力量,不少人在北伐军中担任了各级将领或指挥员。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和黄埔学生为战斗核心。该团参谋长周士第、参谋董仲明、营长曹渊、许继慎、连长卢德铭、袁也烈等都是黄埔军校第1、第2期毕业生或工作人员。叶挺独立团是北伐先锋,一路在前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汀泗桥、贺胜桥的关键性战役中,创立奇功,被誉为“铁军”。北伐军长驱直进,出师不到1年,连克长沙、武汉、南昌、福州、杭州、南京、上海,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数十万军队,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战争中,黄埔校军立下了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的声威也达到了高峰。
黄埔军校第1至第4期的学生,每期都参加了较大规模的激烈战斗的锻炼:第1期学生参加平定商团之战;第2期学生参加第一次东征;第3期学生参加镇压杨、刘的叛乱;第4期学生参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