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离家前。妻子温馨地……笑容……。。”夏言说到这。已接近无声。是含笑死的。
或许。他妻子的笑容一定很温馨吧。
只是可惜了他的将军。他的先锋将军。董卓缓缓的放下了夏言。这个前期在他心里勇悍无比。现在却又显得怯懦的男人。留在董卓心里的唯有悲哀。深深的悲哀。
身为孤魂却不知道自己如何飘荡的男人。
“懦弱。”许褚轻轻的吐出两个字。
“是啊。懦弱。但这个男人。在他妻子面前。一定是个坚强的人吧。”董卓叹息道。
全家被屠后。以仇恨为动力。直至匈奴灭。恨亡后。即自尽以陪伴地下的亲人。
只有悲哀才能概括这个男人的一生吧。
“可恨。”董卓豁然转身。对着已经亡的不能再亡的数万匈奴族人狠狠的道了一句。
“找出匈奴人与你们的袍泽。分别埋了。”恰巧。董卓听见了徐荣这一句话。
“全部枭首。尸身付之一炬。”
徐荣闻言一愣。就算是以残忍闻名的西凉兵也没干过这样的事。他抬头看了眼面无表情。但眼中却透着犀利狠辣的董卓后。轻声应道:“诺。”
“文和现在知道本相为何护着这个人了吧。”董卓忽然转头对随着王越他们一起上来的贾诩文问道。
“如此死士却也难得。”
董卓白了白眼。这就是所谓智者的悲哀。他们有能看透世间的眼光。却极少拥有感情。
人活着要是没了意气。情感。那还有什么意思。虽然董卓已经学会了对敌人的残忍。却永远也学不会放弃心中的感觉。喜好。情谊。
就像他对荀攸还耿耿于怀一样。
“命人抬一具上好的棺椁来。本相要把雁门将军抬回雁门去。那里才是属于他的埋葬之地。”董卓下定决心再也不再与贾诩谈论类似的事了。
“诺。”贾诩应了一声。招呼了几个人起身赶往已经洞开的河西城内。他自然知道董卓口中的雁门将军是谁。董卓要追谥的人。就算是盖棺定论了。
而且他想到的更多。这个叫夏言之人的死。可以大震曲阳那些守卒的军心。他的死能让一些人明白。什么叫做军令如山。
只要交予一良将训练。四至五万的并州强兵。成矣。
缓了缓少些时刻。董卓唤来皇甫坚、徐荣诸人进入河西。这座在皇甫嵩地治理下。成高墙厚地坚城。
董卓想见一见皇甫嵩这位成名已久的汉将。
“皇甫将军安好?”好寒酸的一座将军府前。只有皇甫嵩一人在外等候。董卓自然的把他与皇甫嵩挂钩了。
只是眼前这个似乎风烛残年的老人。与他心中那个意气风发的车骑将军可是差远了。
“老了。不像董丞相意气风发啊。”皇甫嵩莫名的叹息了一声。单手虚引。请董卓入府。
这算不算是软钉子呢?董卓有些不愉的想到。所谓话不投机半句也多。此时的董卓早已放下了与皇甫嵩长谈地念头。
打算客套几句后。此行就此结束。完后再回去想想到底怎么安排这位名将。是继续让他发光发热。还是闲置不用。
董卓身后的皇甫坚连连给老子使眼色。意思当然是叫他老子少说几句。
在皇甫嵩的带领下。董卓等人来到了一间还算凑合的小客厅内。
客厅内没什么摆设。只有一张草席垫子。自行跪坐好后。皇甫嵩从袖子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董卓道:“请丞相一观。”
看着郑重的递上竹简的皇甫嵩。董卓也想不到他是唱的是哪一出。
结果竹简一看。董卓脸色却是百般变换了起来。里面所言也不过是。受人蛊惑而不救曲阳。愿交出兵权。向陛下请辞谢罪云云。
这就是大汉名将啊。说的淡定自若。曲阳以北地情况却是半句不说。赤地千里。他皇甫嵩本来是可以阻止的。
“哈。皇甫将军可曾知晓。蛊惑将军的人。也曾经蛊惑马腾这些蛮子兵入雍州。差点就占领了大汉朝地故都。”董卓想起前些日子李儒发给他的快报心中就有气。何氏这个婊子。果然就是荀攸仰仗之人无疑了。
皇甫嵩的眼神依旧淡定。甚至说是清光四射。似乎已经跳出凡尘一般的气质。
“或许本相该带将军前去雁门看一看。”对于这样一个顽固不化地人。董卓已经没有说服的气力了。带他去雁门看一看吧。他一时的错误。葬送了多少人的性命。
皇甫嵩承认了自己地错误。但要谁去挽回死在匈奴人铁骑下的人呢。
这一番谈话就在董卓拂袖离去而结束。
“父亲。您…。。”本随董卓一起去地。皇甫坚悄然而反。坐在皇甫嵩的对面。疑惑道。
“傻儿子。这叫以退为进。看来董卓替为父想到了一个养老的地方啊。”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皇甫嵩轻轻的拾起被董卓扔到地上的竹简。笑的有些涩。
他一生效忠汉室。到了年老才心灰意冷。打算弥补一下今次的错误。
皇甫坚心中一愣。随即明白了回来。父亲心中却是有过愧疚的。
出了将军府的董卓忽然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看寒酸的将军府一眼。若有所思。
自从见识了曲阳以北地界的惨况后。他就易爆易怒了很多。而被单独一个人挑起怒火的好像就只有这么一个将军。
现在想来。皇甫嵩这老家伙没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激怒我。即使不套近乎。也不用如此怠慢。
这老家伙好像不打算如此就退休。才故意用言语、行为来激我。
好像是被算计了。不过如果你皇甫嵩真的有心。就算是被算计了。我董卓如黄盖一般。愿挨打。
雁门你是去定了。想着。董卓笑了笑。到底是谁算计谁。
只是可惜了夏言这个人才啊。董卓想起夏言还是满心的可惜。本来他才是雁门将军的。
董卓与皇甫嵩各有所思。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不谋而合。一个不想退休。想找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一个正缺少边关大将。
好像是自己占了便宜。董卓的心忽然有了些许喜色。心情不错的转头对徐荣道:“建功去收拢皇甫嵩手下的士卒吧。这些人以后就归你统属了。”
“丞相。这可是并州所剩不多的战力啊。”徐荣有些诧异道。
除去这些人以外。那些誓死守住曲阳城的守卒是什么样的人他也是知道的。见过血。很有潜质。但绝不会是精锐。
“建功以后就镇曲阳。”董卓笑道。董卓绝不会再犯长安那次的错误。夺下一洲岂有不派大将镇守的道理。
第三卷,跃土千里,户十万。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柄剑
更新时间:2009…7…9 18:02:22 本章字数:3966
董卓与皇甫嵩那次不算和睦的谈话。却尊定了两人接下来的默契。
徐荣收拢了皇甫嵩的兵马。而董卓命皇甫坚为折冲校尉。带在身边听用。给皇甫嵩表了一层意思。会依皇甫坚为心腹加以重用。
皇甫嵩自然也有所察觉。知道自己的以退为进被董卓看破。但儿子能在董卓身边。却足以让他欣慰了。
而看董卓的意思。却也有意让他镇守雁门。这个他老来的痛楚。看来他还有机会弥补点什么。
河西城之所以有皇甫嵩镇守并不是因为它地理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灵帝有意防备身在河东的董卓。
时至今日。董卓自然不会设置屯军了。皇甫嵩也将坐镇雁门。
董卓留下了一些人来照顾一些伤势严重的士卒。并赏赐了一些财物。命他们伤好后不用再来军报道了。回洛阳与家人和他们半生为董卓征战而得到的土地与女奴们团聚。
这些人中大多是西凉兵。这也有西凉兵太凶悍的缘故。
这其中又有西凉兵从伊始起。董卓从来不会剥夺他们的战功的缘故。即使他们战死在了沙场。他们所得到的也会被赐予他们的兄弟。儿子。
如果他们的儿子还太小。董卓也会把一些女人们卖掉。把所得的钱财留给他们妻子和遗孤。
西凉兵就是在血腥。与抚慰中成长地。在军队方面。现在地董卓。也不得不佩服以前的那家伙。
董卓自然不会愚蠢到改变什么。一切照例。
休整了几日后。董卓率全部军队往北。带着无数车用特殊方法处理过的头颅。去祭奠第一批遭受到了匈奴人屠杀的雁门人。
等他们到达了雁门的时候。南面的战事差不多也结束了。李儒来报。马腾、韩遂各自退兵数百里。寻了两处离西凉近一点的地方屯扎。
而河内袁绍顶着一个大大的盟主头衔。虽然有点骑虎难下。但却也有了一丝退却的迹象。
董卓不知道这家伙地心里在想什么。或许也有赚足了名望之后。退往更大的河北发展才是袁绍的所愿吧。
或许。也是被董卓生生的打败了八万匈奴人而震慑住了吧。瞅瞅自己实力不强。寻个地方先发展再说。
不管怎么说。董卓的势力从来没有向今天一样稳固过。
雁门是边陲要地。是这一带最后的关卡。南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