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的道,并非道术的道,而是天地轨迹,天地法则,意思是只有顺其自然,方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如今小影你尚未走上圣人之道,却率先学会了低贱的武学,而且学有所成,这将会带你入歧途,让你无法顺应自然!”
槐老双眼一闭,似乎瞬间老了数十岁般,片刻后,方才缓缓接道。
“你们可能很难理解。直白点说,进士,那不过是无知村民的短识罢了!以你的天赋,老夫一直期待着你能进入殿堂,甚至展望儒士、儒君、贤者、圣人,重现谢家村古籍记载中的辉煌,可是如今你学武有成,按照古籍所言,你的道路已经阻塞,顶多只能到达儒君之境,却是无望贤者之境,更别说圣人之境了!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谢影一家三口一愣,能中进士,已经是奢望,进入殿堂,除了野心勃勃、信心膨胀的谢影,其他人想都没想过!还有什么儒士、儒君、贤者、圣人等,听都没听过,不过槐老的言外之意,总算听出来点了,反正就是因为学武,大大断绝了谢影的前程便是。
“不明白!儒家尊崇海纳百川,融汇贯通。应该是涉猎百家,而后创出自我才是,先不说学武的作用,武学,也是种力量,能从上古流传至今,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不可无视!”
影父影母简单的脸色苍白,因为对槐老的尊重而脸色苍白,不敢出声之时。谢影却是理直气壮连声答道。
“从短暂的利益而言,你的说法没错。但放眼将来,却是极为严重的错误。道法自然,古籍记载,每个贤者、圣人,踏上圣人之道前,都是白纸一张,而后自然指引,走上圣人之道,才能走得更远,如今你虽然勉强还算白纸一张,却是被武学玷污了。等于在你人生旅途中,凭空扭曲了道路,甚至是阻断了你的人生道路。谁也无法断定你将来的道路,但无疑因为武学,你走的道路会比其他同类艰难许多。这么说,你明白吗?”槐老沉默了下,对谢影的态度颇为赞同,对谢影的说法,却是大摇其头。
简单直白点说,自然是最伟大、最强悍的老师,自然指引的道路,才是你最擅长、最理想的道路,顺其自然,你才能走得较轻松,较远。否则即使你的道路不会被直接斩断,但也走不长,走不远,走得不会直坦,槐老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
“明白一点点,但此次会试,路途数千里,凶险无数,如无防身之法,可能连会试也无法参与,又谈何将来?”谢影闭目沉思片刻,而后认真应道。
“别以为老夫太过墨守成规,不会变通!你的想法,老夫也理解,所以虽然严令阿烈教你武学,却也没全力阻止。谁知到你的天赋如此惊人,竟然能短时间领悟!哎……”槐老苦笑了下,颇为愧疚、不甘地缓缓说道,说到最后,却是重重叹息了声……
“老师!”谢影退后数步,郑重地朝槐老鞠了一躬,认真说道:“烈哥向我展望了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老师又说了一番我很难理解的话语,我还是一头雾水,还请老师解惑!”
静!
寂静!
风扫落叶可闻。
别说知识最高的谢影,就是影父、影母也是鸭子听雷,云里雾里,急切期待。
“咳!咳!”谁知槐老老脸一红,眼神飘忽看向他处,硬着头皮接道:“根据祖籍而言,这个世界,总共分为子、士、君、贤、圣五大境界,其中子的极限不过是世俗世界,唯有到达士的境界,才是正式一支脚踏入圣人之道,至于具体如何,老夫却也不知,族中古籍也无详细记载。”
谢影嘴巴蠕动数下,彻底无语,书本教育害死人啊,敢情槐老今日搞出如此大阵势,不过是从祖籍所见,加上自己的理解而,具体如何,他自己也是一无所知……
第三章怪力乱神
“对了!老师,弟子今天把《素书》送给小书兰了,弟子看她冰灵聪慧,可堪造就!”
此次槐老带着谢烈上门,本就是道歉,并有意让谢烈护送谢影参与会试。只是恰逢看到谢影的武学天赋而震惊、懊悔,才搞出如此大阵势,不过谢影这个当事人既然不追究,他们自然也不会纠缠不休,再说谢影一家也不会真对谢烈如何。直到即将离开,谢影一家恭送到门口,谢影想起今日之事,怕给小。
“无妨!既然对你开放,自然不会限制你,只要三炮家没打算把《素书》卖掉,老夫自然不会如何!”槐老微笑了下,显然对此事早已知晓,顿了下接道:“或许正因为你的洒脱与随意,才能拥有如此成就吧!谢家村与外界沟通太少了,多了分稳重,却少了分变通与灵活!”
“恭送老师!”得到槐老回复,谢影也不再多说,而是恭敬说道,这个世界,礼法还是多了点啊。
“虽然祖训没详细记载,但老夫一直深信一句话,书百遍,其义自见!自己想想吧!”
槐老点了点头,沉思片刻,颇为玄妙说道,话落也不顾谢影的反应,直接转身离去……
“影子!我走了!”因为之前的遭遇,谢烈一直兴致不高,颇为愧疚地朝谢影点了点头说道,便紧随槐老而去。
“书百遍,其义自见?!”
谢影转身回屋,一直回想着槐老临走前的最后一句话……
不得不承认,书得多,特别是国学十二部,确实奇妙无穷。至少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操、修养、心性,乃至行为。何况谢影清楚,大楚国学十二部中,其中就有地球世界所指的道教总纲《道德经》,或许圣人之道,真在国学十二部之中,只是自己目前还不到那个境界罢了。毕竟儒家只是主张一种礼、仁、善的人道精神和礼制精神,并不禁止涉猎其他,大楚国学十二部中,就攘括经学、玄学、佛学、理学、考据学、史学、文学、兵学等。
所以谢影对槐老杜绝自己学武之事并不苟同,但今日看来,似乎另有番自己不知道,无法理解的道理在内。
……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
之前谢烈所描述的世界,谢影还有点迷糊而怀疑,今日听到槐老如此说,总觉得有点道理,便再次温习起已经倒背如流的大楚国学十二部中的《老子》(就是《道德经》)与《六祖坛经》,因为以谢影的理解,国学十二部中,这两部经所述,应该最接近玄妙世界。
暗夜星辰,夜风徐徐,万籁俱寂。
谢影独坐庭院之中,双目似闭非闭,一段段玄妙片段在脑际浮现,一片片奥妙词语从嘴中出,不急不缓,不骚不燥地回荡庭院,萦绕夜空……
时值回味到六祖禅师所说的《无相颂》,相传,六祖禅师是禅宗佛门中第一个把佛学与儒家思想融合的关键人物,所以记载六祖禅师成佛事迹的书,便被载入儒家经典,六祖禅师的佛学,也成了佛学儒家化的标志性创作。而这《无相颂》,便是六祖禅师在佛门圣地“大梵寺”所念,据说,当时他一说完,便有沙弥顿悟成佛,成就金身,甚至当场破空而去,而后这《无相颂》成了大梵寺顿悟的无上法门。
“沙、沙、沙……”
谢影刚念完《无相颂》,一阵夜风吹拂而至,寒风及体,使得谢影不由自主打了个冷颤,感受到一股直入内心的寒意。
风吹藤架之声虽低,在万籁俱寂的庭院却令谢影清晰耳闻,双目圆睁,循声望去……
明月之下,昏暗墙角。
藤架阴影处黑影绰约,自我摇曳,宛若有物在此。
谢影心中一惊,一股凉意从脊椎骨掠起,直冲脑际,似乎连四肢都感觉到一阵冰冷。
“没这么邪门吧?自己穿越月余,一直过得平平稳稳,今日刚妄想找到谢烈与槐老所诉说的那种境界之门,就碰上玄妙的东西了?”
念头一起,便如潮水连绵,令谢影丝毫无法抑制,思绪纷起,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