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扫几张,就得换胶卷了,36张的大限是怎么都躲不过的。但现在,他们的储存卡里,放个上千张照片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就变成了很实用的技巧……
还有,就是非常恶趣味的双相机战术了。在萧永看来,佳能相机的专业长焦镜头都是白色外壳,太方便偷拍了,哪怕在暗处,别人也会注意到这些个“大炮”,那些习惯了被媒体关注着生活的人,自然而然会躲开这些“大炮”的扫射范围,但要是这时候,真正拍摄的人揣着小巧好用的相机在拍摄呢?
为了能够拍到好镜头,萧永甚至拿出了珍藏着的相机和镜头:徕卡M6机械旁轴相机和徕卡镜头。Noctilu50mmf/0。95镜头,这也是目前量产135mm镜头中,光圈最大的镜头。50mf/0。95也并不算是光圈最大的旁轴镜头,富士拿出过50mmf/0。75的镜头,而蔡司更是拿出过变态的50mmf/0。7的镜头来。不过这些镜头都是特殊用途的镜头,似乎在大于光圈f/1的镜头中,徕卡这支新镜头是真正的最大光圈可用,也是为了民用而设计的。在徕卡推出这个镜头的时候,几乎全世界的摄影爱好者都想到了一个词:“丧心病狂”。
阿卯自然是乐不可支,这个镜头他也想买来着,可是现在市面上压根没有。虽然徕卡发布这个产品半年多了,但还没有正式上市呢。阿卯倒是不缺钱,但却没有从徕卡手里拿到测试产品的够铁的关系。在把玩了一下这个全开光圈的时候景深极浅的相机之后,他才意识到不对,询问萧永之后才知道,原来萧永是徕卡的签约测试摄影师。这些产品压根不用买,对方会给他送来,一方面测试性能,一方面,也需要他提供供官方发布的样片。由于萧永每每能够将镜头的极限性能发挥出来,他是几个光学大厂最钟爱的测试摄影师和样片提供者。萧永已经是摄影师里的特权阶级,而这,越发让阿卯觉得,自己的前路漫漫。
有阿卯为自己当“枪手”,萧永原本应该是可以抱着轻松的心情去观赏整个演出,最多也就是捎带着关注一下灯光啊场景啊之类的问题,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次的演出还是在没想到的地方出了篓子。在晚会开场前,负责整个晚会现场拍摄录制工作调度的导播拉肚子了,似乎是中午湾流公司宴请这些外聘的工作人员的时候吃海鲜吃出问题来了。湾流公司的几个代表面面相觑,脸色那叫一个难看,但仓促之间却又找不到导播来接替这个工作。现场的指挥是很麻烦的,导播不但要了解节目进度,要了解每个机位,要指挥他们根据不同情况跑位,或者是那些固定机位的摄像师们转换取景范围,还不能瞎指挥。指挥机位转移,必须得考虑转移得过去才行。现场可是很复杂的,虽然有预定的通道,但也有可能会碰上演员和工作人员临时拥堵的状况,或者跑动距离太长而不可能及时到达,这可不是随便找个人来就能用的。而且,由于要现场传输信号到控制室,还得考虑就近有没有线缆插口的问题。那个拉肚子拉到正在挂盐水,半休克的导播,可是在这里整整跟了十天。
湾流公司的人固然是着急万分,韩惟君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既然这是她主持的项目,自然希望每个细节都完美,也希望能够留下精良的存档。可是,出了这种麻烦,一时之间她也只能愣在一边,静静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来吧。”这个时候,萧永站了出来,“虽然我没当过导播,但这套设备我是会用的。而且,我对我的观察力还算是有点信心,同时注意十六个画面,应该没问题。”
韩惟君看着萧永,周围那些工作人员,尤其是摄制组的人也都愣住了。倒是一个已经四十多岁的摄像师,还有另外两个国家地理学会的摄像师先站出来表态说同意这样来安排。然后,萧永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导播工作。虽然有些怀疑,但有人指挥毕竟好过没人指挥,而且,萧永的身份,无论如何是能够扛得起责任的。万一搞砸了,湾流公司不会责难他,自然也不会有人去责难下面的摄像师们。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摄像师小组一个个检查设备,就位了。而萧永,则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整个流程。韩惟君就站在她身后。他带上了监听耳机,调整好了麦克风的位置,然后回头对韩惟君说:“放心吧,我不会把你的作品搞砸的。”
导播的工作台在影棚钢架的顶端,就设在灯光系统的备用控制室里。一个个画面在面前展开,而手边则是各种各样的按钮。这并不是轻松的工作,固然后期再从所有素材里剪辑,可以提升不少效果,但要是现场指挥不力,漏掉了很多细节,那可是弥补不回来的。萧永稍稍想了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整了面前的数量庞大的按键,那些本来就都是可以调整的快捷键,完全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定制。然后,他在麦克风里对全体摄制组的成员,对灯光小组说:“好了,10分钟后观众开始进场。机动1组和2组,轮替关注进场红地毯位置和场内动态。3组场内,4组去园区外场。我们先磨合一下,一个小时后,才是大戏上演。”
第一百五十三章 影像DJ
萧永的观察力绝无问题,他可是能够在几百人的讲座现场,一边分心自己的讲座内容一边捕捉自己需要的画面的。当他专心致志的时候,原本就强横的观察力,更是可以上升到别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上。当然,看着摄制组传来的电视画面,和自己亲眼看到整个现场还是有所不同,他必须要从别人的视角推演,去想像和计算整个空间,再来指导拍摄的机位。当然,他早就了解整个晚会的全过程,所在的地方又能够俯瞰全场,多少对于这种判断都有帮助。
萧永知道自己不可能像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导播那样,对所有的拍摄素材有一个统揽,能够靠着大家的移动和拍摄,将后期制作所需要的全部内容拍到,然后回去慢慢琢磨。但是,萧永却知道,最终湾流公司需要呈现的是什么,需要能够剪出一盘什么样的最终内容来,直接从这一点入手,可以减少很多麻烦,既然再怎么样所有的素材也凑不全,那就不要凑全好了,只要应该有的都有了就好了。看起来这是更直接简单的做法,似乎比正式的导播更高杆,但对于萧永来说,这却是避免自己这方面专业素养不足的方法。
基本上,他在主显示器上切换呈现出来的内容,和最终剪辑版本是一回事。
在嘉宾逐渐入场的时候,后台的演员和模特们也在进行最后准备。化妆师们都别着腰包,里面塞得满满的,都是各种用于临时补救用的材料和工具。所有模特的妆型早就打理好了,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搞这个。而现在,他们需要随机应变。模特们倒是处变不惊了,在这种走秀环节,她们出错的概率远不如造型师和化妆师来得高,跑错位置这种事情。在她们这样一个层级的模特身上很少见了。平时在网上看到的模特走秀的时候衣服出问题、鞋子出问题以至于出现走光等等好笑地场面,还真不是模特的错。模特们此刻倒是嘻嘻哈哈,互相开着玩笑,打趣着在她们身边围绕着的那些一脸严肃的工作人员们。
在一组这样的镜头之后,嘉宾们沿着红地毯缓缓步入现场的画面才切进来。虽然是在尝试和磨合,但萧永组接一共四五个机位对后台的那种欢乐气氛的拍摄的时候,那种手法和镜头语言,已经让在场惴惴不安的人们大吃一惊。而大家这时候才搞明白萧永到底是怎么设置快捷键地。他居然将面前的那些键位按照与画面的对应排列,每个画面对应一个按键。而底部则是另外一组切换效果的转盘,普通地切入切出。淡入淡出等等效果都固定在转盘的不同角度。而萧永就随心所欲地进行镜头和效果的切换。萧永显然对于整个晚会拍摄的最终成果,心中默默有了一个剧本,他只特别留意几个摄制组的行动,比较精细地调控他们的画面。而对于其他场面的拍摄,他只是约略地提出要求而已。
在后台地那些镜头里,他将场景和人物特写穿插在一起,并且以现场记录式的拍摄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速度来切换镜头,并不是因为他手忙脚乱,大家在那些镜头的组接里看到了萧永对于画面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实在是超强的。虽然没有玩过摄像,但这种东西同样是玩弄光影的艺术。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说到底,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系列画面的重复叠加和运动。和摄影不同的是,摄影追求的是一张照片有一张照片地意义,但摄像却追求通过画面组接来产生意义。那些摄制组们感觉仿佛不是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