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猎-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笛轻叹一声,说道:“我很崇敬陶琪敏教授,她去世后,我们用大医精诚,永垂千古来形容她。陶教授研发出我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当时国内买不起大猩猩,她决定在自己身上直接注射,她都能做,为什么我不行?”

    CFDA官员急了:“可是乙肝和蝠猴病毒能相提并论吗?得了乙肝不会死,感染了蝠猴病毒,50%的死亡率……”

    辛笛反问:“我们现在是知道得了乙肝不会立刻死,但是在当时,谁知道?”

    没人可以回答,1975年基础科学一塌糊涂,乙肝疫苗在人们看来,其实比蝠猴病毒也好不到哪里去,肝硬化,肝腹水,活不了几年。

    辛笛说道:“我还很崇拜另一位教授,巴里…马歇尔医生,他也是我们华夏工程院的外籍院士,大家都不陌生吧?”

    众人点头,这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在31岁时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且提出了胃溃疡的假说,但遭到主流科学家和医生们的集体嘲笑,没人相信他。

    辛笛说道:“马歇尔提出假说后,没人相信他,而且他的动物实验失败,缺少人体实验对象,没有死刑犯,没有高价志愿者,也没有棒小伙子战士自愿站出来帮助他……”

    旁人轻笑,杨顺也在微笑,没有制止辛笛继续说下去。

    辛笛道:“在各种不利情况下,马歇尔实在没办法,他只能把含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喝下去,他成为自己的实验体。然后,他病倒了,大量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穿孔,他差点因此而死,但是他成功了。而且……”

    辛笛故意拖长语调,看向杨顺:“而且马歇尔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于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和你一样。”

    杨顺哈哈大笑:“辛教授,你也想学马歇尔医生,获得诺奖吗?”

    辛笛耸耸肩:“我一直以你为学习的榜样,为什么我就不能奢望一下诺奖?当然,疫苗是你做出来的,诺贝尔肯定不会授予你了,我沾点光也好。”

    杨顺故意说道:“可小心万一你死了,只能封你为搞笑诺贝尔奖了。”

    辛笛微笑道:“如果我死了,请你帮忙照顾好我的家人。”

    一屋子人沉寂,心情很有些沉重。

    话都说成这样了,其他人还是觉得风险太大,胃溃疡和蝠猴病毒同样也不是一个等级的,以身涉险不值得。

    所有人都不敢自己试验,因为死亡率太高。

    杨顺是不能试验,病毒对他根本无效,但这话他不能说,他其实是很支持辛笛这么做的,如果没人主动站出来,他甚至想主动开口,让辛笛去试疫苗。

    可辛笛这个傻小子,没等他开口就主动站出来,杨顺真的很感动,他愿意成全辛笛,不说获得诺奖,如果辛笛能因此成为工程院的院士,也是很不错的结果。

    旁边人劝道:“辛教授,这么重大的决定,要不要和家里商量一下?”

    “不用了,我的决定,我做主。”

    辛笛当然拒绝,家里要是知道了,肯定以死相逼,绝对不会同意。

    众人无法,CFDA官员只能开口:“杨教授,你觉得呢?”

    杨顺严肃说道:“辛笛,你是成年人了,自己做出的决定,自己负责,你要想好。”

    辛笛点头,郑重道:“我想好了,我决定第一个打疫苗。”

    杨顺再不说话,摆摆手,同意辛笛去制作疫苗。

    所有人都与辛笛握手,拥抱,目送他进入实验室,在里面注射疫苗。

    出来后,先彻底消毒,再把辛笛送到隔离区观察,确定身上没有携带蝠猴2号病毒,才允许大家接触。

    注射后,辛笛果然病倒了,低烧发热,畏寒,头昏无力,没有食欲。

    许多人心里一沉,暗叫不好。

正文 第398章 当我女儿的干爹吧

    疫苗后遗症出现,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剧烈反应,轻则发烧,重则死亡。

    杨顺一直在盯着,他每天亲自帮辛笛抽血化验,连隔离间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进出的,在这种情况下,辛笛才有勇气配合下去。

    到了第三天,辛笛的低烧退去,精神突然恢复,情况大为好转,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以为自己是回光返照。

    在杨顺进来抽血,送出去化验后,辛笛有点哽咽,说道:“我不怕死……”

    杨顺竖起大拇指:“嗯,你是纯爷们儿。”

    “我舍不得老婆孩子,她们都那么漂亮。”

    “瞧瞧你,还说自己不是颜值控。”

    “你能不能当我女儿的干爹?”

    “等你真死了我再当干爹吧,你要是没死,别想和我攀亲戚。”

    “要是我没死,等我女儿长大后,让她给杨德猎当老婆吧,当了亲家,你还是可以叫我大哥啊。”

    “滚滚滚。”

    两人像是初次认识一样,相互嘲笑打趣着,仿佛又回到当年上学的时候,那时两人还经常讨论苗女多情的故事,相互挖苦,最穷的时候都没什么钱,路边的烧烤摊就能让人高兴好几天。

    这时候,内线电话响起,里面传来兴奋的声音:“杨教授,抗体出现了!”

    抗体出现,意味着疫苗生效,他们成功了!

    杨顺其实早就知道,他在辛笛体内发现了抗体,比刚才的血检还要准确。

    看着呆呆坐在床上的辛笛,满脸不可思议的样子,杨顺哈哈大笑:“我都说过了,别一天到晚想着和我攀亲戚。恭喜你辛教授,你成功了,你成为了不会被感染的人!”

    “还好我运气逆天。”

    辛笛如释重负,他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做这件事,幸运的是他赌赢了,接下来他的好日子来了,他的名字绝对会记入史册。

    有这个成功例子在,研究所里的所有人都大着胆子接种疫苗,这样就不会因为不小心而被病毒误伤,当然,这是在杨顺亲自带头打针,并且保证大家没事的前提下,大家才敢接种疫苗。

    至于这些疫苗会不会给各自的亲人准备一份,大家一致决定暂时不用,毕竟内地至少看起来是安全的,疫苗应该用在其他人身上,比如研究病毒的科学家同行,以及沿海开放港口的一线医护人员身上。

    疫苗研制成功,这个巨大的好消息当天晚上就传递到了中京,两地召开视频会议,听取了杨顺关于疫苗的汇报。

    第二天晚上的新闻联播,首长公开向杨顺带领的红枫生化研究所表示祝贺,感谢他们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引起全国极大的轰动。

    “华夏科学家万岁!”

    “这才是真正的希望之星!”

    “每次都是镁国英雄,终于等到华夏人拯救一次世界了,哈哈。”

    “为杨教授等人祈福……”

    粉丝们真的特别热情,在杨顺的微薄里盖了超过50万的超级高楼,比那几个小鲜肉明星的微薄要有人气多了。

    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留下这么一幅画面,现代化生化病毒实验室里,十五个科学家站在一起,居中的杨顺举起一支小小的试管,这就是人类的希望,他点燃了生命的火种。

    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刻,或许这会是21世纪百年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乱世之中,为了让人类产生活下去的信心,必须要塑造出经典的英雄形象,给人们希望。

    媒体迅速介入进来,深挖下去,这些科学家们说服自己的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做研究,妻子儿女与他们哭泣送别,如同送夫送父从军一样,这些故事已经颇为感人了。

    谁也没想到,辛笛还会冒着生命危险,成为第一个主动接受疫苗注射的科学家,陶琪敏教授那些以身涉险的前辈科学家,再加上辛笛,全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

    这些科学家的行为也激励了一大批志愿者,甘愿以身涉险,加入疫苗的临床试验。

    尤其是中京八环郊区的一些农民,因为拆迁,很多农民都是几千万的身价,有钱后物质得到满足,空闲的时间也多了。

    这些农民被杨顺和辛笛的行为所感动,意识提高不少,纷纷主动加入农科院,生科院等研究所穷单位,极大缓解了中京大学生因为收入太低买不起房租不起房而导致的研究员短缺。

    别小看农民,他们在物质生活富裕后,也想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也在追求进步。

    农民们愿意与知识分子打交道,愿意为科学献身,而且吃得了苦,不怕累,工作起来格外认真,像某些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